玄阳指尖的符力尚未收回,那缕极细的波动仍缠在神珠核心,箓中那一声“咔”却已沉寂如初。他未动,也不追问,只将呼吸拉长,一吸一吐间如潮汐起伏,与灵根内太极图的轮转暗合节拍。天地间的躁动正从四面八方压来,昆仑山外风雷隐隐,灵脉震颤,仿佛整片洪荒都在绷紧筋骨,等待第一道撕裂苍穹的战鼓。
他不动。
拂尘垂于膝侧,尘丝贴石,未扫未扬。他只用指腹轻轻一拂,不触外物,反按在自己眉心。那里一道符纹正微微发烫,似被外界煞气引动。他闭眼,神识沉入识海,太极图缓缓扩张,将那些随天地波动渗入的杂乱气息尽数卷入阴阳双鱼之中,碾为虚无。
外界越乱,心越要静。
他察觉到东荒方向妖气冲天,三足金乌列阵而起,火云蔽日;北冥冰原之上,十二巫柱接连亮起,战鼓声虽远,却如重锤敲在神魂深处。巫妖对峙之势已成,大战只差一声令下。可他依旧盘坐不动,五感收敛,不追不察,任那股逼人的煞气在身外流转,如风过山岗,不留痕迹。
他知道,此刻若动,便是入局。
而他尚未准备好。
通天箓浮于膝前,七宝沉于箓中,气息起伏不定。水旗微荡,神珠沉光,生死簿墨痕轻移,春秋笔笔锋微颤,唯有无字天书,银光一闪即逝。那一瞬的光,带着一丝混沌未清的躁意,仿佛有某种残念在书底游走,欲借天地大乱之机渗出封印。
玄阳眉心符纹骤然一凝。
一道“守心符”在识海入口成形,无形无相,却如铁闸落下,将那缕异光死死挡在神识之外。他不看,不听,不问,只以太极图缓缓旋转,将那缕侵扰之力引向阴阳交汇之处,一吞一吐间,化为虚无。
他不强启,也不深探。
他知道,有些门,不能由外力推开。符道修心,修的不是快,而是稳。不是破,而是合。
他抬手,在虚空中画下一符。
此符无光,无影,成后即消,却在他头顶三寸处形成一道无形屏障。外界风雷煞气至此皆被偏转,唯有最纯粹的天地本源气息缓缓渗入,如细雨润土,无声无息地滋养着他的灵根与符道根基。
他将通天箓平置膝上,双手虚托,五宝缓缓浮起,离箓半寸,悬于空中。太极图自灵根深处升起,化为一道流转不息的符环,将五宝尽数纳入其中。他不求操控,不求融合,只以符力为丝,一缕缕缠绕上去,如织锦,如结网,只为让五宝的气息与他的符道同频共振。
水旗微荡,应水之道,符力如波,顺势而入;
神珠沉光,应渊之静,符力如渊,顺势而合;
生死簿墨痕轻移,符力如线,悄然穿引;
春秋笔笔锋微颤,符力如锋,轻轻触其锐意;
无字天书银光再闪,符力如雾,不攻不破,只围不逼。
一缕缕,一丝丝,符力如网,将五宝的气息缓缓编织在一起。他不急,也不躁,任外界风云变幻,只守这一寸心神清明。符力织入宝灵,宝灵反哺符道,渐渐地,五宝的波动开始与他的呼吸、心跳、灵根轮转完全同步。
他察觉到,水旗与神珠之间的循环更加稳定。水动生势,势引珠光;珠定生渊,渊助水行。二者已非简单的联动,而是真正形成了某种内在的平衡。这平衡不在外,而在符道之中。
他双手结印,掌心相对,符力自双掌之间缓缓升起,凝成一道极简符纹。此符无形无相,却含阴阳流转之机,似太极,又似箓文,最终缓缓沉入通天箓内壁,烙于最底层。
此符不成法,不载术,不主攻,不主守。
它只是“存在”。
可正是这“存在”,让五宝的气息彻底归于一统。它们不再只是被他操控的法宝,而是开始真正成为他符道的一部分,如同手足,如同呼吸。
他闭眼,神识沉入箓中。
五宝静伏,气息交融,如江河入海,归于平静。唯有那道新烙下的符纹,在箓底缓缓流转,如同道心跳动。他知道,这便是“符载万宝”的雏形——符非外物,宝非外器,符即是宝,宝即是符。
外界的煞气仍在翻涌,东荒妖火愈烈,北冥战鼓愈急。有大神通者在暗中博弈,圣人踪迹若隐若现,天地法则频频震荡。寻常大罗金仙早已心神不宁,甚至被迫出关自保。可他依旧静坐不动,青衫覆尘,眉心符纹流转不息。
他不争,不避,不惧。
乱极归元,动极生静。
外乱愈急,内修愈深。
他再次抬手,指尖轻触通天箓表面。五宝齐应,却不再躁动,而是如回应呼唤般微微震颤。他未画符,未引宝,只将一缕极细的符力缓缓渗入箓底,轻轻触向那三十六颗神珠。
珠光微闪,未动。
水旗轻晃,未起。
可就在符力触及珠心的刹那——
箓中忽然传来一声极轻的“咔”。
不是裂响,不是震鸣,而是某种封印松动的声音。
喜欢洪荒万符之祖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洪荒万符之祖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