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停了,千叶静悬,每一片叶子的脉络还残留着微光,像是被无形之笔勾勒过的痕迹。玄阳立在高坛之上,万灵拂尘垂于身侧,未收回袖中,也未转身入殿。他的目光越过道场,投向远处云海翻涌的天际。
数道气息破空而来,不疾不徐,却各具威压。一道青莲自虚空绽放,老子端坐其上,衣袍不动,双目微阖,似已入定。元始天尊踏霞而至,身后有庆云流转,眉宇间隐含审视。通天教主负剑而来,脚步未落,剑意已扫过全场,最终落在玄阳身上,微微颔首。女娲缓步走来,手中握着一块五彩石残片,轻轻摩挲。镇元子笑呵呵落下,地书在脚下微光一闪,随即收敛。冥河老祖踏血雾而行,周身煞气如潮,却未外溢分毫。准提道人合十而至,口中低诵经文,眼底却有一丝难以察觉的锐利。
众人落座,方位自然分开。老子居中,元始与通天分列左右,女娲与镇元子坐于东侧,冥河与准提则落于西席。石台未设华座,皆以神力凝台而坐,气息沉稳,却无一人开口。
玄阳缓缓走下高坛,脚步轻而稳,踏在青石上无声无息。他行至道场中央,停步,指尖轻点地面。一道符纹自指下蔓延,无形无光,却如涟漪般扩散,悄然触及每一位来者的座下。那一瞬,所有人神识皆有感应,仿佛心湖被轻轻拨动。
“今日不传法,不论道统。”玄阳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入耳,“唯问一句——洪荒安宁,可有共途?”
元始天尊眉峰微动,冷声道:“天数自有运转,万灵各安其位。你以符动人心,已是扰局。如今再召诸教共议,岂非逆天而行?”
玄阳未答,只抬头望他:“昔年补天,女娲娘娘可问过天意?人族启智,三清传道,可等过天许?若等,洪荒早已沉寂。”
女娲轻抚石片,低声道:“我补天时,只知苍生在苦。传道时,只愿他们不再匍匐于野兽之口。未曾想过,这是否顺天。”
通天教主忽然一笑:“好!这才是道者该问的话。天若不仁,我便为人争一线生机。教不分贵贱,符不分高低,谁能回应万灵之愿,谁就有资格执笔。”
准提道人合十,声音温和:“道友此言,令人敬佩。然则,万教各异,道统纷争已久。一纸符箓,如何能平千年积怨?莫非,龙虎山欲以符为尊,统摄诸教?”
玄阳摇头:“符非尊,亦非器。它是道之言,是心之声。今日召诸教,并非要定谁高谁低,而是想寻一条路——让不同之道,能彼此听见。”
他抬手,三清符箓自袖中飞出,悬于半空。三道符光轮转,不显威能,却映照出在场每一位的面容。那光不刺目,却让人无法回避。
“诸位可曾想过,为何同一场劫难,阐教视之为天数,截教视为劫争,西方欲借此渡人,人教默然旁观?不是道不同,是话未通。我们各自说着自己的理,却从未真正听清对方的声音。”
镇元子抚须笑道:“说得轻巧。千年来,谁不是以力证道?谁又真肯低头听人说话?”
“所以才需要桥。”玄阳指向那三道轮转的符光,“符可载言。一道符,能记下补天时的痛,能写下启智时的愿,也能刻下今日你我之间的争执。它不评判对错,只记录存在。若诸教能以符为媒,将各自之道凝为可传之文,至少,争端起时,我们能先知其因,而非直接拔剑。”
老子终于睁眼,淡淡道:“言语易失真,符文亦可伪。你如何保证,这‘桥’不成为新的争端之源?”
“不能保证。”玄阳坦然道,“但我能保证,每一道符的落笔,都需执笔者以心相印。若心不诚,符不成。若意不真,光不显。这不是术法,是信任的开始。”
冥河老祖冷笑一声:“信任?洪荒之中,唯有力量永恒。你这一套温情言语,不过是弱者的幻想。”
玄阳看向他:“那你告诉我,阿鼻剑下亡魂无数,可曾真正平息过仇恨?每一次杀戮之后,是安宁多了,还是怨气更深?”
冥河眸光一寒,煞气微动,却终究未发。
准提道人轻声道:“道友慈悲,令人感佩。然则,若符真能通心,为何不先从你我之间开始?不如,请玄阳道友画一道符,说出你此刻最真实之念,让我们共观其心?”
此言一出,全场微静。
玄阳沉默片刻,点头:“可。”
他抬手,指尖无笔无墨,却在空中缓缓勾勒。一道符纹逐渐成形,无形无光,却让所有人神识一紧。那符不载法力,不显威能,只有一股沉静之意弥漫开来。
老子眸光微闪:“此符……无争。”
女娲轻叹:“是放下。”
通天教主皱眉:“不对,是承担。”
镇元子摇头:“不止。是明知前路艰险,仍愿前行。”
准提道人笑容微滞,低声道:“原来如此……你并非要压服诸教,而是想背起这重担。”
玄阳收手,符纹消散于空中,仿佛从未存在。
“我无力争胜,也不求统御。”他说,“我只问,若有一条路,能让洪荒少些杀戮,多些理解,哪怕只多一人愿意倾听,是否值得一试?”
元始天尊冷哼:“试?你可知一旦开启此议,便是动摇万年道统?诸教根基,岂容轻动?”
“若道统建立在隔阂与误解之上,”玄阳直视他,“那它本就已动摇。今日不议,明日也必有人议。与其等风暴来袭时各自为战,不如趁此刻尚有余地,共寻出路。”
通天教主忽然起身,剑未出鞘,声已如雷:“我截教愿参与此议。有教无类,本就是让不同之人共存。若符能助此愿,我便信它一回。”
女娲轻声道:“人族因符而启智,因符而结盟,因符而记史。我愿以女娲宫所藏古符为引,参与共议。”
镇元子哈哈一笑:“地书可录万载变迁,若能与诸教符文相印,倒也不失为一件美事。五庄观,加入。”
老子依旧端坐,却微微颔首:“人教不言,但观其行。你既敢开此局,我便留此听之。”
冥河老祖冷眼扫过众人,最终冷笑:“荒谬。但我倒要看看,你们能走多远。血海,暂应此会。”
准提道人合十:“西方愿以梵文符种参与,共求大同。”
玄阳环视众人,缓缓抬起手,掌心向上。三清符箓缓缓下降,落于其手。他未握紧,只是托着,如同托着一份尚未写完的承诺。
“既如此,”他说,“第一道共议之题,便由我提出——诸教之中,可有人愿先放下成见,以符写下自己最不愿承认的一念?”
话音未落,准提道人的嘴角几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
通天教主瞳孔微缩。
女娲低头看向手中石片。
元始天尊袖中手指微微一曲。
老子闭上了眼。
玄阳的手仍举着,符箓悬于掌心上方,微微颤动,仿佛感应到了什么。
一道微弱的符光,自准提道人袖中悄然渗出。
喜欢洪荒万符之祖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洪荒万符之祖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