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九日,黎明在连绵的阴雨中到来。昨日的硝烟被雨水压抑,混合着泥土和血腥气,形成一种令人作呕的甜腥味。宝山和吴淞方向的枪炮声并未停歇,但 intensity(强度)明显减弱,变成了围绕关键据点的反复拉锯和冷枪冷炮的对峙。日军蓄力已久的全力一击,未能达成战略突破,战局暂时陷入了胶着。
一:真如指挥部,雨后评估
宋希濂眼中布满血丝,但精神却高度亢奋。他刚刚听完了周明远和各旅团长关于昨日战况及当前态势的详细汇报,桌上摊开的不仅有标注战线的地图,还有几张泛黄的纸——那是独立第一、第二团连夜整理的《战术复盘报告》,上面用红笔圈出了十余处关键反击节点。
“……综合来看,”周明远指着地图上犬牙交错的战线,指尖落在宝山城南的一处高地,“日军主攻宝山、吴淞的企图已被我挫败。尤其是昨日午后,日军浅间联队第三大队曾突破宝山外围的刘家浜阵地,是李文华团的‘铁拳排’顶着炮火反冲锋,用手榴弹和刺刀把鬼子赶了回去。我师协同八十七、八十八师,虽伤亡惨重,但主阵地巍然不动。尤其是我师投入的独立第一、第二团,在关键时机的反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目前,敌我双方均在调整部署,战场相对平静,但小规模接触不断。”
李文华(独立第一团)刚从宝山前线轮换下来休整,军装上还沾着未干的泥浆,他往前半步,指着报告上的某段文字补充:“师座,我在宝山发现,日军步兵极其依赖炮火掩护——每次进攻前必用九二式步兵炮轰十分钟,步兵才会冲锋。但昨日我们调整了战术:让前沿散兵坑只留两个观察哨,主力撤到二线防炮洞,等鬼子炮火一停、步兵刚起身,我们的捷克式轻机枪就从侧后方的隐蔽火力点打过去,同时掷弹筒手瞄准鬼子的机枪阵地,三分钟内就能敲掉他们的火力支柱。不过鬼子的单兵射击技术和小队战术确实老练,有次他们一个班绕到我们侧后,幸好我们的游动哨及时发现,用毛瑟枪远距离点射,才没让他们得手。”
张振汉(独立第二团)在吴淞方向也深有体会,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变形的日军钢盔,放在桌上:“师座您看,这是我们昨天在吴淞镇西头缴获的。鬼子进攻受挫后,战场纪律确实好,后撤时会留下两个火力组断后,还会埋地雷阻碍我们追击。但我们也有应对——工兵连给每个步兵连配了两名扫雷手,用竹竿绑着铁钩探雷,昨天还缴获了三枚日军的九七式手榴弹。另外,我们团的狙击班昨天立了功,李二柱那个猎户出身的兵,用那支‘精准步枪’(对外宣称是国外华侨捐赠的德制毛瑟98k),击毙了日军的一个小队长和两个机枪射手,鬼子后续的进攻就乱了节奏。”
宋希濂拿起那顶钢盔看了看,指腹摩挲着弹孔边缘,沉声道:“也就是说,日军长处在于火力、单兵素质和战术协同;短处在于初期骄狂,对困难准备不足,且其步兵对重火力依赖过重。我们的长处在于防御决心、逐渐熟悉的工事构筑、内线作战的韧性,还有……经过实战打磨的战术配合。”他刻意模糊了系统带来的装备和人员优势,只将其归为“后方整训成果”和“华侨援助”。
“接下来,”宋希濂身体微微前倾,声音提高了几分,每一条指令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一、各部队利用雨天和战斗间隙,全力抢修工事,前运弹药,后送伤员。工兵营要重点加强反坦克壕和防炮洞——反坦克壕要挖成‘之’字形,底部埋上削尖的木桩,顶部用圆木和钢板加盖,防止鬼子坦克碾压;防炮洞要加深到两米五,洞口用沙袋堆成弧形,减少炮弹冲击波的伤害。另外,让各连之间挖通三米宽的交通壕,铺上木板防潮,方便兵力调动和物资运输,避免士兵在开阔地暴露。”
“二、炮兵部队,进行弹药清点,优化部署。把我们的山炮营分成三个游动炮群,每个炮群配四门75毫米山炮,分别部署在真如西北、南翔东北和大场西南,彼此间距五公里,用电话保持联络。日军的侦察机一来,就立刻把炮拉进预先挖好的隐蔽坑,盖上伪装网;侦察机一走,马上出来射击——重点打鬼子的步兵集结点和迫击炮阵地,每次射击不超过五发就转移,避免被鬼子的重炮反制。另外,让苏联顾问派来的炮兵教官,今天下午就去各炮群,指导炮手校准射击诸元,提高命中率。”
“三、侦察部队加大活动力度,尤其是夜间。让侦察连的‘夜枭分队’今晚出动,目标是日军浅间联队的前哨阵地,抓两个俘虏回来,最好能缴获他们的作战地图和通讯密码本。分队装备要配齐——每人一把带消音器的步枪(对外宣称是兵工厂改装的)、四颗手榴弹、一把匕首,再带两架望远镜和一台便携式电台,凌晨三点前必须返回。另外,让各团的尖兵班在前沿两公里内布设警戒哨,每哨三人,配备望远镜和信号枪,发现鬼子动静就发信号,白天用烟幕弹,晚上用照明弹。”
“四、将我们的战况分析和建议,迅速上报军委会和左翼军总司令官陈诚将军。同时,让后勤处尽快和租界的募捐组织对接,优先把市民捐的青霉素、绷带和压缩饼干运到前线,尤其是宝山和吴淞的阵地——昨天李文华团报告,他们的卫生员已经开始用盐水消毒了,不能让弟兄们流血又受感染。”
“五、独立第一、第二团的补充兵,今天下午就编入各营连。这些补充兵都是按照德式训练标准整训过的,让老兵带新兵,一对一结对子——老兵教新兵怎么躲炮弹、怎么用机枪、怎么挖工事,新兵给老兵帮忙背弹药、照顾伤员。晚上宿营时,各连要组织战术讨论,让新兵尽快适应战场环境,明天早上就要能投入战斗。”
周明远迅速拿起笔,在笔记本上逐条记录,字迹工整却又带着急促的力度。其他旅团长也纷纷点头,眼神里少了几分之前的凝重,多了几分底气——这些具体的部署,让原本模糊的“防御”变得清晰可见,也让他们看到了顶住日军进攻的希望。
【叮!基于宿主对战场形势的准确判断,触发战略任务:“坚韧的盾牌”。】
【任务要求:在未来五天内,成功挫败日军至少两次团级以上规模的进攻(无论主攻方向),并确保主要防线核心阵地不失。】
【任务奖励:积分150,000点,81毫米迫击炮x36门及弹药x20,随机“精锐补充兵”营(德训标准)x2(可合理化解释为后方整训完毕的补充兵)。特殊奖励:解锁“初级战场地形改造”权限(可小幅优化局部阵地结构)。】
【失败惩罚:防线被突破,战略主动权易手。】
任务奖励的“补充兵”正是当前最急需的!宋希濂精神一振,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有了这两个德训补充兵营,再加上新的迫击炮,部队的战斗力又能上一个台阶,应对日军的消耗战也更有把握了。
喜欢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