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九月十二日。日历一页页翻过,淞沪战场上的硝烟味似乎被连日来的秋雨冲淡了些许,但那种弥漫在空气中、深入骨髓的紧张感,却随着时间流逝而愈发浓重。一种令人窒息的预感,如同低压的乌云,笼罩在每一位深知内情的高级指挥官心头——决定性的时刻,即将到来。
真如指挥部,最后的推演与系统警示
宋希濂站在覆盖整面墙的淞沪战区大地图前,目光反复在“杭州湾”三个字上逡巡。地图上,代表日军海军舰艇活动的蓝色箭头标记,正不断从各方情报汇总而来,密密麻麻地指向那片弧形海岸线——金山卫、全公亭、漕泾……
“师座,”周明远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刚接到军统上海站转来的密电,以及‘海蛇’(地下党内线)冒死送出的消息,相互印证:日军运输船队规模异常庞大,已在马鞍群岛附近完成集结。番号包括新抵达的第18师团、第114师团等番号。其先遣侦察部队已多次对金山卫一带进行水文测量和滩头侦察。”
李慕华参谋用教鞭点着杭州湾北岸:“结合空中侦察和‘声波探测’小组监听到的异常舰船引擎声密集度判断,日军大规模登陆行动,箭在弦上。时间……很可能就在未来三到五天内。规模……将是师团级以上,甚至可能是两个师团同时登陆!”
指挥室内一片死寂。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一旦日军成功登陆,并迅速向沪杭铁路线穿插,整个淞沪战场上的中国军队主力,将面临被切断退路、陷入重围的灭顶之灾!
【叮!预警任务“警惕侧后的刀锋”完成度提升至80%!宿主已成功获取关键情报,确认日军登陆意图、大致时间与规模。请尽快向战略层级发出最高级别预警!】
【警告!历史惯性强大,敌方计划周密,即便预警,我方仓促间能否有效应对,仍是未知数!任务最终完成度取决于预警效果及后续战局发展。】
系统的提示冰冷而客观,点出了最残酷的现实——知道刀子会从哪里捅来,不代表一定能挡住。
宋希濂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他快步走到电台前,亲自口述电文,语气前所未有的严峻:“特急!限即刻到!南京,军委会蒋委员长、何总长、陈总司令钧鉴:综合确凿情报,判明日军主力已集结于杭州湾外海,拟于近日在金山卫、全公亭一线实施大规模侧后登陆,兵力恐达两至三个师团,意图截断我淞沪大军退路。局势危殆,千钧一发!恳请速定大计,火速增兵布防,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职宋希濂叩。九月十二日。”
这封电报,如同巨石投入死水,必将引起南京高层的巨大震动。
南京,军委会紧急御前会议
蒋介石接到宋希濂的电报时,正在用早餐。他只看了一眼,脸色瞬间煞白,手中的筷子“啪”地掉在桌上。他立刻召集了所有在京的军政大员。
“诸位,看看吧!宋希濂来的急电!”蒋介石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将电文传给众人,“日军……要抄我们的后路了!”
会议室里顿时炸开了锅。何应钦、陈诚、白崇禧等人传阅电文,个个面色凝重。
“情报可靠吗?”有人质疑。
“宋希濂此人,向来谨慎,若非有十足把握,绝不会发此惊人之语!”陈诚力挺自己的爱将。
“张发奎的第八集团军现在布防如何?”蒋介石急问。
“第八集团军兵力分散,防线漫长,且多为地方部队,装备低劣,恐难挡日军精锐师团雷霆一击!”白崇禧直言不讳,道出了最大的隐患。
“命令!”蒋介石猛地站起,眼中布满血丝,“一、急电张发奎,不惜一切代价,加强杭州湾北岸防务,重点守备金山卫、全公亭等可能登陆点!二、立即从正面战场抽调部队!命令驻守苏州的周碞第六师、驻昆山的陶广第六十二师,火速驰援浦东!三、电告廖磊第七军,加速向松江、嘉定地区集结,作为战略总预备队!”
最高统帅部终于意识到了迫在眉睫的巨大危险,开始紧急调兵遣将。但,时间还来得及吗?
日军中国方面舰队旗舰“出云”号,最终决策
海军中将长谷川清与刚刚抵达的陆军第10军司令官柳川平助中将,正在召开陆海军协同作战会议。巨大的海图上,代表登陆船队的模型已部署就位。
“柳川君,一切准备就绪。”长谷川清语气中带着海军特有的傲慢,“帝国海军将为你开辟通往胜利的航道!登陆时间,定于十一月五日(注:史实时间)拂晓!首批登陆部队为第6师团谷寿夫部、第18师团牛岛贞雄部,在第114师团末松茂治部跟进下,于金山卫两侧海岸同时突击上陆!”
柳川平助面无表情地点点头:“有劳海军了。我陆军将士必将奋勇突击,一举击溃支那军侧背,与上海派遣军合力,完成对上海支那主力的合围!此战,关乎帝国圣战全局,望陆海军精诚合作!”
“为了天皇陛下!”两人同时举杯。一场旨在彻底扭转战局的巨大阴谋,已进入最后的倒计时。
上海租界,最后的狂欢与暗流
尽管战云密布,租界内依然上演着最后的奢靡。舞厅里笙歌依旧,餐馆里高朋满座,仿佛战争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但敏感的人已经察觉到异样:各国领事馆的车辆进出频繁,一些外侨开始悄悄打包行李,金价和外汇波动剧烈。
《大美晚报》的记者哈雷特·阿本德在发往美国的电讯中写道:“……一种可怕的宁静笼罩着上海。前线的炮声似乎远了,但一种更深层次的不安在蔓延。有传言说,日本人正在策划一次更大规模的行动,可能从海上……这座城市,这座东方巴黎,或许正站在沦陷的边缘。”
地下党的情报网络全力运转,将各种蛛丝马迹汇总分析,试图为前线提供更精确的预警。
三十六师防区,大战前的宁静
利用短暂的战斗间隙,宋希濂视察了休整中的部队。士兵们抓紧时间擦枪、修补工事、领取冬装(系统部分物资+后勤补给)。王大壮和战友们围坐在一起,听着识字的老兵读着家里来的信,或是上海市民送来的慰问报刊。气氛看似轻松,但每个人眼底都藏着一丝对未知未来的忧虑。
宋希濂走到士兵中间,没有长篇大论,只是拍了拍几个老兵的肩,问了问伙食和伤病情况。这种无声的关怀,有时比激昂的动员更能凝聚人心。
宋希濂的深夜独白与系统最终准备
夜深人静,宋希濂无法入眠。他唤出系统界面。积分因为近期任务完成和战斗积累,已达到一个可观的数字。他知道,即将到来的战役,将是真正的生死考验。
“系统,使用‘紧急战术空投’机会!”他下定决心,“投送目标:张发奎第八集团军司令部附近区域。投送物资:高效战场急救包x500份,专用反坦克地雷x200枚。” 他希望能为即将承受第一波冲击的友军,提供一点微薄的帮助。
【指令确认!空投将于24小时内,以‘极端天气导致民航货机偏航误投’的合理化方式送达指定区域附近。请注意接收。】
接着,他将大部分积分,用于兑换了一批“精神振奋药剂”(小幅度临时提升士兵意志力)和“高级伪装网”,配发给所属部队。同时,他再次审视了“初级战场情报分析”AI关于日军可能登陆后进攻路线的推演,将关键节点牢记于心。
他能做的,都已经做了。预警已经发出,物资已经调配,部队已经严阵以待。剩下的,就是等待命运的审判,以及……在绝境中,杀出一条血路!
他走到观察口,望向东南方漆黑的海天相接处。那里,日本的航母和战列舰,正如同潜伏的巨兽,随时准备喷出毁灭的火焰。
“来吧……”宋希濂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就让这杭州湾的潮水,来得更猛烈些吧!看看是你们的钢铁厉害,还是我中华儿女的血肉长城更硬!”
九月十三日,在一种极度压抑的宁静中度过。整个淞沪战场,仿佛一头屏住呼吸的巨兽,等待着那石破天惊的一刻。
喜欢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