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十月十四日,蕴藻浜南岸的焦土上,晨雾带着刺鼻的硝烟和若有若无的尸臭缓缓流动。经过四日惨烈攻防,战线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僵持。日军在正面强攻受挫后,攻势明显放缓,但那种暴风雨前的压抑感,却比震耳欲聋的炮火更令人心悸。
天色微明,宋希濂在卫兵护卫下,再次巡视前沿。他首先来到由系统兑换的“预一团”(对外称武汉警备部队抽调的预备兵团)接防的张华浜村外围阵地。
预一团团长李耀武(系统生成,背景设定为黄埔九期,受过德式顾问团短期培训)正带着营连长检查工事。见到宋希濂,李耀武立刻敬礼:“师座!您怎么又到前沿来了?”
宋希濂摆摆手,目光扫过正在加固掩体的士兵们。这些士兵军容相对整齐,装备清一色的德制Kar98k步枪,mG34机枪配置到班,眼神中带着新兵的锐气,也有一丝初临战阵的紧张。
“耀武,弟兄们状态怎么样?接防还顺利吗?”宋希濂问道。
李耀武答道:“报告师座!弟兄们士气很高,就是……鬼子的冷炮和冷枪有点烦人,昨晚哨兵发现有小股鬼子试图摸营,被我们打退了。工事正在按您的要求加深加固,特别是防炮洞和防毒气掩体。”
宋希濂点点头,走到一个正在挖掘交通壕的班面前。班长是个年轻的中士,见师长过来,有些紧张地立正。
“中士,哪里人?”宋希濂和蔼地问。
“报告师座!湖南浏阳的!”
“好地方啊。”宋希濂拍拍他肩膀,“怎么样,这边比武汉训练场辛苦吧?”
中士咧嘴一笑,露出白牙:“辛苦不怕!就是……就是听说鬼子有毒气,心里有点没底。”
宋希濂神色一肃:“怕是对的!但光怕没用!防毒面具都检查过了吗?紧急情况下用湿毛巾捂口鼻的方法练了吗?”
“练了!团里天天强调!”
“好!”宋希濂加重语气,“告诉弟兄们,鬼子要用毒气,说明他们正面打不过我们,怕了!只要我们准备充分,就没什么好怕的!你们预一团是生力军,这把尖刀,要用在最关键的时候!”
“是!师座!保证完成任务!”中士和周围的士兵们挺直腰板,眼神坚定了不少。
离开预一团阵地,宋希濂又去看望了正在二线休整的三十六师原守军残部。景象令人心酸:许多士兵带伤,装备残破,但眼神中那种百战余生的坚韧,却比任何新式武器都更有力量。营长周振强(左臂重伤)吊着绷带,正组织还能动的士兵帮助后勤部门搬运弹药。
“师座!”周振强见到宋希濂,想要敬礼,被宋希濂按住。
“振强,伤怎么样?”
“没事!皮外伤!就是……就是好多老弟兄……”周振强声音有些哽咽。
宋希濂沉默片刻,低声道:“他们的血不会白流。你们打得好,为我们争取了时间。现在预一团顶上来了,你们抓紧休整,骨干要保留好,三十六师的魂不能散!”
“明白!师座放心!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跟鬼子干到底!”
回到指挥部已是上午九点。参谋长周明远和作战参谋李慕华立刻迎上来。
“师座,‘幽灵’连凌晨冒死传回重要情报!”李耀华语气凝重,“确认发现日军在后方阵地秘密囤积‘红色筒’和‘绿色筒’(日军毒气弹代号),并配发至大队一级!其化学战部队已前移!另外,日军便衣队和汉奸活动异常频繁,目标疑似我师指挥系统和炮兵阵地!”
宋希濂的心猛地一沉。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日军果然要使用这种卑劣的手段!
“命令全军,即刻起进入最高防化警戒!防毒面具必须随身携带!前沿阵地夜间多设明暗哨,加强巡逻,严防鬼子小股部队渗透和施放毒气!”宋希濂立刻下令,“通知后勤,想办法多弄些生石灰和碱水,分发到一线,应急时可用于消毒和中和毒气!”
同时,他心中沟通系统:“系统,兑换针对性的物资!”
【叮!宿主消耗50,000积分,兑换“高效防毒面具滤芯”x3000个,“简易毒气检测包”(利用动物敏感反应)x500套,“战场急救手册(防化篇)”x100本。物资已合理化存入昆山仓库(解释为通过瑞士红十字会渠道紧急采购)。】
【叮!触发紧急支线任务:“反制毒牙”。】
【任务要求:24小时内成功预警并有效应对日军至少一次连级以上规模的毒气攻击,将伤亡降至最低。】
【任务奖励:积分200,000点,“初级化学防护”科技图纸(可小规模生产防化服和消毒剂)。特殊奖励:若成功俘获或击毙日军化学战部队军官,获得“毒气战证据包”(含实物、照片,可用于国际宣传)。】
宋希濂立刻安排心腹前往昆山提取这批关键物资,并火速配发前沿。
南京,军委会作战厅内,一场紧急会议正在召开。蒋介石面色阴沉地听着陈诚汇报淞沪战况,特别是关于日军可能使用毒气的警报。
“娘希匹!倭寇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使用毒气!”蒋介石怒不可遏,“辞修,前线部队防化准备如何?”
陈诚答道:“委座,我已紧急电令各部队加强戒备。但……我军防毒面具数量严重不足,质量也参差不齐。若日军大规模使用,后果不堪设想。”
白崇禧补充道:“是否可通过外交渠道,向国联和英美等国提出最强烈抗议?揭露日军暴行,施加国际压力?”
何应钦苦笑:“恐怕效果有限。欧美各国目前对日本多有绥靖,且未必相信我方指控。除非……有确凿证据。”
蒋介石沉吟片刻,决断道:“双管齐下!外交部立刻照会各国使馆,严正抗议日军可能使用化学武器!同时,电告宋希濂、张治中等前线将领,务必提高警惕,尽可能获取日军使用毒气的证据!告诉将士们,即便倭寇用毒,我革命军人亦当血战到底!”
几乎同时,上海租界内,各国领事馆也收到了相关风声,气氛紧张。路透社和法新社的记者们开始千方百计地打听前线消息,试图获取第一手资料。一场围绕舆论和道义的外交战悄然展开。
场景四:日军密谋,毒牙悄然伸出
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部,松井石根听取了塚田攻关于正面进攻受阻的汇报后,脸上闪过一丝狞笑。
“既然支那军如此顽强,那就让他们尝尝帝国化学武器的厉害!命令第11师团,今夜凌晨,择机对支那军三十六师张华浜阵地,实施‘赤筒’(刺激性毒气)攻击,掩护步兵突击!务必撕开缺口!”
“嗨依!”塚田攻顿首,“不过,司令官阁下,使用化学武器……国际影响……”
松井石根不屑地挥挥手:“只要取得胜利,国际社会很快就会忘记这点‘小事’!执行命令!”
夜幕降临,蕴藻浜战场被黑暗和寂静笼罩,只有零星的冷枪声和远处日军阵地的篝火闪烁。预一团三营防守的张华浜村东南突出部阵地,士兵们按照命令,加倍了岗哨,防毒面具挂在胸前,紧张地注视着黑暗中的河对岸。
连长赵铁柱(原三十六师老兵,因战功晋升,现调入预一团任连长)亲自带着哨兵巡逻。他想起白天刚下发的那种小巧的“毒气检测包”(系统兑换),按照说明,将几个小包挂在了阵地前的树枝和铁丝网上,里面装有对某些毒气敏感的小鸟和老鼠。
“都精神点!鼻子灵光点,闻到怪味或者看到这些小动物不对劲,立刻发信号!”赵铁柱低声嘱咐哨兵。
凌晨两点,正是人最困倦的时候。阵地前的黑暗中,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嗤嗤”声,紧接着,一股淡淡的、带着甜杏仁味的黄绿色烟雾,借着轻微的东南风,缓缓向中国守军阵地飘来!
几乎同时,挂在铁丝网上的检测包里,几只小鸟突然剧烈扑腾起来,发出凄厉的尖叫!
“毒气!鬼子放毒气了!”哨兵声嘶力竭地吼叫起来,并敲响了挂在铁轨上的空炮弹壳!
凄厉的警报声瞬间划破夜空!
“防毒面具!快戴防毒面具!”赵铁柱一边大吼,一边迅速将自己的面具扣在脸上。阵地上士兵们反应迅速,得益于白天的反复演练,大部分人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防护。
毒烟越来越浓,一些动作稍慢或面具密封不严的士兵开始剧烈咳嗽、流泪不止。但得益于及时的预警和相对有效的防护,大规模中毒情况并未发生。
日军在毒烟掩护下,一个中队的步兵开始涉水渡河,发起了偷袭!
“机枪!瞄准河面!打!”赵铁柱透过面具镜片,模糊地看到河中的黑影,立刻下令开火!
mG34机枪喷出火舌,子弹如同泼水般射向河面。手榴弹也如雨点般砸下。渡河的日军在毒烟和守军火力双重打击下,伤亡惨重,偷袭企图破产。
战斗短暂而激烈。天亮后,毒气逐渐散去。宋希濂接到预一团成功挫败日军毒气偷袭的报告,长舒一口气。系统兑换的检测包和及时补充的滤芯起到了关键作用!
更令他振奋的是,预一团一支精干小分队在反击中,趁乱俘虏了一名受伤的日军军曹,并缴获了其携带的几枚“赤筒”残骸和防毒面具!这是铁证!
【叮!支线任务“反制毒牙”完成度100%!成功预警并击退毒气攻击,俘获关键人证物证。奖励积分200,000点,“初级化学防护”科技图纸已发放。特殊奖励“毒气战证据包”已获得(含俘虏口供、毒气弹残骸照片)。】
宋希濂立刻下令:第一,严密看管俘虏和物证;第二,组织医护人员全力救治中毒士兵;第三,将证据拍照存档,并起草一份详细报告,准备通过秘密渠道送交南京和国内外媒体。
十月十四日在惊险中度过。日军毒气战术初次受挫,但宋希濂知道,以日军的残忍,绝不会就此罢休。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他望着东方渐白的天空,心中盘算着如何利用手中的证据,在国际舆论上给日本沉重一击,同时,如何进一步巩固防线,应对敌人更疯狂的进攻。
清晨的阳光照射在蕴藻浜弥漫的硝烟上,泛起一种诡异的色彩。阵地上,士兵们清理着战场,抢救着伤员,疲惫的脸上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更带着对未来的
喜欢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