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归途的车厢内,空气静谧而温暖。沈砚舟亲自驾驶着那辆低调的黑色轿车,林溪坐在副驾驶。窗外的城市流光溢彩,飞快地向后掠去。两人都没有说话,但一种无声的默契和淡淡的悸动在狭小的空间里流淌。沈砚舟专注地看着前方路况,侧脸线条在光影中显得格外分明。林溪能闻到他身上清冽的、混合着淡淡烟草味的气息,比莱茵河畔的冷冽空气更让她感到心安。
“KLK的考察团,霍夫曼先生是关键。”林溪打破了沉默,声音在安静的车厢里显得格外清晰,“他是技术灵魂,对‘工匠培训中心’的方案最感兴趣。考察的重点,应该放在我们联合技校的实训基地规划,以及几家核心配套企业的技术储备上。”
“嗯。”沈砚舟应了一声,目光依旧看着前方,但微微颔首,“老技校的王校长我熟,明天我亲自带他跑一趟现场,把细节再敲定一遍。霍夫曼那边,你负责全程对接,他的任何技术需求,只要合理,园区优先保障。”
“好。”林溪点头。这种工作上的无缝衔接和深度信任,早已成为习惯。她顿了顿,想起另一件重要的事,“还有,航空材料项目,万峰集团那边……”
“万峰的资料,我让秘书放你桌上了。”沈砚舟似乎知道她要问什么,接口道,“他们的核心诉求,除了政策包,更看重我们未来能否提供稳定的、符合航空标准的特种合金材料供应渠道。这块,是我们目前的短板。”
“是的。”林溪微微蹙眉,“这也是谈判僵持的关键点。万峰希望我们承诺绑定引进一家国际顶级的特种合金供应商,但这超出了我们的掌控范围,风险太大。”
“所以,需要变通。”沈砚舟的语气沉稳,带着决策者的魄力,“不能只做承诺的搬运工。我看了你从德国带回的初步方案,思路是对的——以联合研发中心为杠杆。明天上午,指挥部开个专题会,你和发改、科技、招商的负责人一起,把联合研发中心的共建模式、投入分摊、知识产权归属、特别是如何吸引和绑定核心材料供应商的具体路径,拿出一个可操作的细化方案来。要快,要实。”
“明白!”林溪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但更多的是被赋予重任的斗志。他依然是她最坚实的后盾和最犀利的指引者。
车子驶入林溪租住的小区楼下。沈砚舟稳稳停住车。
“到了。”他侧过头,看向她。车内的顶灯没有开,只有仪表盘幽微的光线映着他深邃的眼眸。那目光不再仅仅是上级对下属的审视,更添了几分深沉的关切。
“谢谢沈书记送我回来。您也早点休息。”林溪解开安全带,准备下车。
“林溪。”沈砚舟的声音低沉地响起。
林溪动作顿住,回望他。
沈砚舟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片刻,仿佛有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一句清晰而郑重的叮嘱:“航空材料项目,事关云川能否真正跻身高精尖领域。方案要大胆,但论证要扎实。明天会上,放开谈。”
“是!”林溪迎着他的目光,用力点头,“我一定全力以赴!”
“嗯。”沈砚舟几不可察地弯了下唇角,目送她下车,看着她走进单元门,才缓缓启动车子,汇入夜色之中。
指挥部会议室,翌日上午。
气氛热烈而紧张。航空材料项目专题会正在召开。林溪站在投影前,条理清晰地阐述着她构想的“云川-万峰航空材料联合研发中心”共建方案。她重点强调了以研发中心为平台,吸引国际顶尖材料供应商(如德国Smt、美国AtI)以技术入股或共建实验室形式深度绑定的创新路径,并提出了极具吸引力的前期研发投入分摊比例和政府风险补偿机制。
然而,阻力依然不小。
“林组长,想法很好,但难度太大!”发改局局长摇头,“国际顶尖材料商门槛极高,凭什么来云川和我们共建?研发投入巨大,万一失败,风险如何承担?”
“是啊,知识产权归属也是大问题。我们投入这么多,核心技术最终话语权在谁手里?”科技局局长也提出质疑。
“万峰的胃口很大,我们给的优惠已经非常规了,再让下去,会不会……”招商局副局长也面露忧色。
林溪早有准备,一一回应,据理力争,引数据,讲案例,分析长远收益。但会议室内的分歧依旧明显。支持者看到了产业升级的突破点,担忧者则被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所困扰。
沈砚舟坐在主位,一直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转动着那支他惯用的黑色钢笔,目光沉静如水,让人看不出喜怒。争论渐渐激烈,林溪的声音依旧清晰有力,但眉宇间也染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焦灼。方案的核心在于“绑定供应商”,这是破局的关键,但也是最大的争议点。
就在争论陷入僵局时,沈砚舟手中的钢笔轻轻敲击了一下桌面。
“嗒。”
清脆的声音不大,却瞬间让整个会议室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他身上。
沈砚舟抬起眼,目光缓缓扫过全场,最后落在林溪身上,深邃的眼眸如同深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林组长的方案,”他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核心在于‘联合研发、绑定核心’。方向是对的,也是我们打破国际垄断、实现航空材料自主可控的必经之路!难度大?风险高?当然有!但云川的产业转型,从来就不是一条铺满鲜花的坦途!”
他站起身,走到投影幕布前,手指重重地点在“联合研发中心”的架构图上:
“没有风险,哪来机遇?没有投入,哪来突破?绑不来顶尖供应商,我们就自己培育土壤!林组长提到的政府风险补偿机制,我同意!比例可以再研究,但原则不变:政府和企业共担风险!”
“至于知识产权,”他目光转向科技局局长,“核心原则:谁投入,谁主导;谁创新,谁受益!具体细则,由科技局牵头,联合法务,参照国际惯例和国内先进案例,三天内拿出一个既能保障我方权益、又能吸引顶级合作伙伴的方案!”
“万峰的条件,”他最后看向招商局副局长,“可以谈!但底线是:联合研发中心必须落户云川,核心成果转化优先在云川!用市场换技术,但更要换回我们自己的研发能力和产业链话语权!”
他每一个指令都清晰有力,每一个决定都带着破釜沉舟的魄力,瞬间为争论划上了句号,也为林溪的方案注入了最强大的背书!
“这个项目,列为指挥部下一阶段头号攻坚任务!”沈砚舟的目光再次投向林溪,带着全然的信任和沉甸甸的期许,“林溪,方案由你牵头完善细化。需要协调什么资源,直接找我!我要的,是一个能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金种子’项目!”
“是!沈书记!”林溪挺直脊背,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他不仅肯定了她的方案,更用无与伦比的魄力,为她扫清了最大的障碍!
会议结束,众人散去。林溪留在会议室整理资料,心潮依旧澎湃。沈砚舟没有立刻离开,他走到林溪身边,拿起桌上那份摊开的、写满批注的航空材料项目初步方案稿。
“方案写得不错,思路很清晰。”他低声说,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是沈书记您指导的方向对。”林溪由衷地说。
沈砚舟没再说话,目光落在方案稿最后一页预留的签名栏上。他拿起桌上那支陪伴他多年的黑色钢笔——正是林溪书桌台灯下那支的同款。
他旋开笔帽,笔尖悬在纸上,停顿了一瞬。林溪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她知道,这支笔落下去,就意味着一个关乎云川未来产业高度的重大决策正式启动,也意味着他对她毫无保留的托付。
笔尖落下,力透纸背。
“沈砚舟”
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跃然纸上。如同定海神针,也如同无声的誓言。
他合上笔帽,将钢笔轻轻放在签好名的方案稿上,推向林溪。
“拿着它。”沈砚舟的声音低沉而郑重,“去把‘金种子’种出来。”
林溪看着那支还带着他掌心温度的钢笔,又看向他深邃而充满信任的眼眸。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最终只化作一个无比坚定的眼神和一句承诺:
“一定!”
笔定乾坤,落子无悔。新的征途,在信任与魄力交织的光芒中,再次启航。而并肩同行的他们,目光所及,是更辽阔的产业星空。
喜欢他的指尖江山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他的指尖江山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