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钟声在密集的鞭炮声中敲响,1959年正式翻开了篇章。南锣鼓巷95号院沉浸在辞旧迎新的氛围中,家家户户点起更亮的灯火,空气中弥漫着年夜饭的余香和硝烟的味道。纵然农村的消息带来一丝阴影,但京城的年节依旧有着它固有的热闹与温情,各家关起门来,享受着小家的团圆。
贾东旭和秦淮茹使出了浑身解数。秦淮茹做了几个拿手好菜,贾东旭更是难得地陪着易中海喝了几盅,话里话外都是对一大爷教导的感激和对未来的“上进”表态。棒梗也乖巧地叫着“易爷爷”小当还不到一岁,咿咿呀呀地喝着大人熬出来的米油。易中海和一大妈在贾家吃了年夜饭,聋老太太也在,气氛表面和乐,但易中海看着贾东旭,眼底深处的那份审视和期待依旧沉重。
后院刘家洋溢着难得的喜庆。刘光齐穿着笔挺的工装回来了,带着技术员的派头,成了二大爷刘海中最大的面子。饭桌上菜品丰盛,刘海中端着酒杯,红光满面地宣布:“过了年,光齐的婚事就定下了!五一劳动节,正日子!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三转一响,咱们都已经准备好了!光齐的婚宴必须办得风风光光!”刘光齐矜持地笑着,眼中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刘光天、刘光福在父亲的威严下埋头吃饭。
林墨照例邀请了傻柱带着何雨水来林家过年。傻柱哈哈一笑,摆摆手:“谢了兄弟!今年雨水住校了,我难得陪她,就跟你们一起过了!你们一家子好好团聚,我俩在家自己过年都已经习惯了!”他乐呵呵地回去准备年夜饭。
许大茂早早就收拾好东西,骑上自行车回他父母家过年去了,许家空无一人。
在新居亮堂温暖的灯光下,程秀英、林墨、林贤、林巧围坐一桌。桌上摆满了程秀英精心准备的年夜饭:红烧鲤鱼象征年年有余,四喜丸子代表团团圆圆,酱香浓郁的炖肉,清爽的醋溜白菜,还有热气腾腾的白面饺子。一家人说说笑笑,分享着过去一年的收获和对新年的期盼。林墨看着母亲和弟妹满足的笑容,看着这亲手打造、功能齐备的新家,心中充满了守护的暖意与力量。
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林墨、林贤和林巧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给母亲程秀英磕头拜年:“妈,新年好!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程秀英笑得合不拢嘴,拿出准备好的红包分发给三个孩子。林墨也拿出了自己的红包发给了弟妹,里面装着崭新的钞票:“祝你们学习进步,前程似锦!”
吃过早饭,林墨便带着弟弟林贤,提着精心准备的年礼,按照礼数,开始了新年拜年。
师父赵山河家是第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师父,师娘,新年好!徒弟给您二老拜年了!”林墨和林贤恭敬行礼。赵山河难得地露出了笑容,师娘热情地招呼进屋喝茶吃瓜子。师徒俩聊了会儿家常,话题自然转到木工上。赵山河问了问林墨对硬木特性的掌握情况,又叮嘱了几句开春后的学习重点,言语间透着对徒弟的期许。
王铁家,王铁看到林墨兄弟非常高兴,拉着林墨的手说个不停,回忆当年在车间,又夸赞林墨有出息。王婶忙着端茶倒水,气氛温馨。
陈枋安家。“陈师傅,陈师娘,新年好!”林墨送上年礼。陈枋安看到林墨非常高兴,立刻拉着他到书房,指着墙上挂着的沙发椅初步效果图:“小林,你看!按你思路调整后,这感觉是不是更对味了?”陈师娘嗔怪他大过年也不让人消停,但还是笑着端上茶点。林墨和陈枋安就沙发椅的细节又简短交流了几句,约好年后开工就全力投入制作。
一圈拜年下来,人情走动,情谊加深。林墨的行为举止谦逊有礼,尊师重道,念及旧情,也重视新的合作关系,给师长和朋友们都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拜年归来,喧嚣的新年气氛渐渐沉淀。林墨的心思,很快又回到了陈枋安那套即将为广交会打造的新派家具上,尤其是那把沙发单椅。
坐在自己设计制作的书桌前,明亮的灯光下,林墨再次摊开那套家具的设计草图,反复审视着每一个细节。作为前世的家装设计师,他脑海中储存着跨越数十年的家具发展史和流行脉络。他能清晰地看出这套设计在时代背景下的亮点——简洁的线条、对舒适性的追求、功能性的融合,这些都契合了国际现代主义家具的某些潮流。
然而,他也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存在的、可能影响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关键问题。
这个时代的“舒适”更多在于填充物的柔软和坐深足够。但林墨知道,真正的顶级舒适感源于精准的人体工学支撑。当前的靠背弧度设计虽然参考了林墨的建议,但细节上如腰托的承托点、肩颈的放松角度还不够科学和极致。坐垫的支撑层想法很好,但如何确保其长期使用后的回弹性和耐久度?填充海绵的密度和分区也缺乏数据支撑。
设计图中强调了展现木材天然纹理,这很好。但林墨知道,国际上顶级现代家具已经开始广泛应用柚木、胡桃木等纹理更优雅、稳定性更高的硬木,无痕拼接工艺。龙成厂目前能稳定获取和加工的硬木主要是水曲柳、榆木、柞木等,在纹理表现力和加工精度上存在客观差距。表面处理也局限于清漆或木蜡油,缺乏更高端的哑光、半哑光等提升质感的选项。
陈枋安的设计在国内绝对算大胆新潮,但林墨清楚,此时国际上,北欧的极简主义,如汉斯·韦格纳的“中国椅”变体、意大利的奢华现代风、美国的伊姆斯夫妇的有机设计正如日中天。这套设计在纯粹的设计语言创新和视觉冲击力上,与最前沿的作品相比,显得有些中规中矩,缺乏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记忆点”或“设计语言”。
这些问题,林墨看得清清楚楚。每一个问题,他脑海中都有不止一个超越时代的解决方案。他甚至可以立刻画出几款融合了北欧极简、有机曲线和人体工学精髓,同时又能巧妙利用现有材料和工艺实现的惊艳设计草图。
但是,他不能。
他只是陈枋安小组的“编外”助力,一个刚展露头角的四级学徒工。陈枋安能采纳他关于结构、功能性的建议,已经是极大的信任和破格。如果他此刻贸然提出对整套设计理念、美学风格甚至材料选择的“颠覆性”意见,那就不再是帮忙,而是越界和冒犯了。这很可能被视为对陈师傅权威的挑战,对整套已定方案的否定,效果适得其反。
而且在一个只读过初中的、消息闭塞的四级木工手里设计出一套完全符合世界流行风尚的家具,估计过不了多久他的资料就得出现在安全部门的桌面上。
林墨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图纸上敲击着,眉头微蹙。他深知“广交会创汇”的分量,也希望用自己前世的知识为国家做点实实在在的贡献。但现实的层级和分寸感以及安全至上的信念,让他必须将这份冲动死死压住。他能做的,就是在陈枋安划定的框架内,在自己负责的具体环节——尤其是那把沙发单椅的结构、人体工学细节和制作工艺上——做到绝对的极致和完美。
“不能动整体,那就把局部做到无敌!”林墨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将目光聚焦到沙发单椅的图纸上,拿起铅笔和尺规:
反复计算和微调靠背的每一段弧度,力求找到最符合人体脊椎自然曲线的支撑点。
深入研究藤条\/棕绳的编织密度、预张力与不同密度海绵组合的支撑回弹模型。
设计更隐蔽、更顺滑的内嵌轨道滚珠系统,确保隐藏抽屉的开合如丝般顺滑。
思考如何用现有工具,将木材的打磨精度推到极致,让木纹的呈现达到最佳状态。
他将自己前世对“极致工艺”和“用户体验”的苛刻追求,全部倾注到这把椅子的每一个榫卯、每一道曲线、每一寸触感之中。
新年伊始,四合院还沉浸在节日的慵懒中。而林家的灯光下,林墨伏案的背影,却透着一股专注。
喜欢四合院:木匠的烟火人间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四合院:木匠的烟火人间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