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茹顶岗进厂,虽端上了“铁饭碗”,但贾家的日子并未如想象般宽裕,反而更显捉襟见肘。残酷的现实很快显现。
之前厂里发放的抚恤过渡金,是按贾东旭三级钳工的工资标准计算的,而秦淮茹转正后,拿的是一级工的基础工资,仅有28块5毛。这直接腰斩的收入,如同给刚刚燃起希望的贾家泼了一盆冷水。
每月工资发下来,秦淮茹咬着牙,首先就要抽出三块钱“养老钱”交给贾张氏。贾张氏将这钱攥得紧紧的,仿佛是天经地义,从不过问儿媳在厂里的艰难。剩下的二十五块五毛,要应付五口人一个月所有的开销。
平均下来,每人每月仅仅是刚越过当时城里人均五元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一点点。
最大的窟窿出在正在疯长的棒梗身上。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棒梗的饭量眼见着越来越大,普通的窝头糊糊根本填不饱他的肚子,眼睛里时常冒着饿狼般的绿光。
家里的粮食定量就那么点,细粮票早已换成了粗粮,依然入不敷出。秦淮茹不得不时常在车间里,厚着脸皮,用可怜巴巴的眼神和低声下气的语气,向相熟的工友求助,用微薄的零钱或者帮人洗衣服做点零活,换几张富余的粮票或一点吃食。
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调剂”,成了维系贾家不至于断顿的重要补充。
易中海和傻柱的接济,从“雪中送炭”变成了“例行公事”。易中海依旧每月送来几斤棒子面,嘴上说着鼓励的话,眼神里却多了几分对秦淮茹“不争气”的隐晦失望。
傻柱则实在得多,食堂的剩菜、偶尔带回来的几个馒头、乃至隔三差五从嘴里省下的一点肉菜,都成了棒梗和小当眼中难得的美味。
没有这些接济,贾家的日子立刻就会跌到贫困线以下,难以为继。秦淮茹在工厂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迅速憔悴下去,眼中的光彩被麻木与疲惫取代,只有在看到孩子吃到东西时,才偶尔闪过一丝微弱的光亮。
与贾家的困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林家迎来了又一桩喜事。林贤工作转正后,满足了申请单位分配住房的条件。
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和排队,这天,他终于拿到了新房钥匙!房子离南锣鼓巷不算太远,在一个规模不小的职工院里,虽然只是一间三十平米的单间带个小厨房的筒子楼,但这意味着林贤真正在城里立住了脚,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
林贤兴奋不已,第一时间跑回家告诉了母亲和哥哥。程秀英喜极而泣,拉着小儿子的手反复摩挲,喃喃道:“好,好,我儿有出息了,有自个儿的窝了……”林墨也由衷地为弟弟高兴,这意味着这个家更加稳固,弟弟的未来真正打开了局面。
林贤计划着,要用自己攒下的积蓄去买一辆二手的自行车,这样上下班和时不时回南锣鼓巷看望母亲都方便许多。他拉着哥哥林墨商量:“哥,房子小,咋布置才能又住得舒服,又不显得挤?你见识多,手又巧,帮我设计设计?”
林墨欣然应允。兄弟俩趁着周末,去看了新房。林墨拿着卷尺仔细测量了房间的尺寸,观察了门窗朝向、通风采光,心中很快有了几个方案。
他结合当下能买到的家具尺寸和弟弟的储物需求,在纸上勾勒起来:哪里放一张结实耐用的单人床兼做储物箱,哪里靠墙做一排兼具书架和展示功能的多宝格,小厨房如何利用垂直空间增加吊柜,甚至还在窗下设计了一个可折叠的小桌板,既能当书桌也能当饭桌……
“空间小,就要在‘立体’和‘多功能’上做文章。”林墨一边画一边解释,“家具尽量靠墙,留出中间活动区域。用帘子或者矮柜做软隔断,区分一下睡觉和活动的区域。材料尽量选浅色,显得亮堂宽敞。”林贤在一旁听得连连点头,对哥哥的巧思佩服不已。
而在水木大学,林墨的名字再次成为了同学们私下热议的话题。上次春耕支农打野猪和参与发动机项目已经让人刮目相看,这次“设计家具创汇”的事迹不知怎地又在班里传开了。
大家这才知道,这个平时沉默寡言、总是泡在图书馆和实验室的工人同学,竟然不声不响地做出了如此了不起的成就,为国家赚取了宝贵的外汇。
更让周伟、王建国等人感到“恐怖”的是,在做着这么多“不务正业”的事情的同时,林墨的学习成绩非但没有下滑,反而像他的木工手艺一样,稳定而扎实地一步步提升。
从大一时的班级十几名,到大二现在的稳定在七八名,尤其是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硬核课程上,他的成绩往往名列前茅。
“我说墨子,你还是人吗?”周伟勾着林墨的脖子,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哀嚎”,“又是打猎又是做模型,还跑出去设计家具赚外汇,这期末考试眼看又近了,你居然还有工夫给你弟设计房子?你这脑子是咋长的?时间都是哪来的?”
杨振华也凑过来,眼神里充满了探究和羡慕:“墨哥,透露透露秘诀呗?是不是有啥高效学习的独门秘籍?或者……你一天真有48小时?”
连沈知书看林墨的眼神都多了几分真正的佩服,推推眼镜道:“林墨同学的时间管理和精力分配能力,确实远超常人。能将实践、学业乃至家庭事务处理得如此井井有条,并且都取得优异成绩,这需要极强的自律性和高效的学习方法。”
徐润卿在一旁默默听着,脸色有些复杂。他原本以为凭借自己的基础和努力,总能超过这个“工人出身”的同学,如今却发现,对方不仅在动手能力上碾压他,连理论学习也稳步超越,甚至还拥有他无法企及的实践成果和外界认可。这种全方位的差距,让他感到一阵无力和挫败。
面对同学们的惊叹和疑问,林墨只是笑了笑,语气平淡:“哪有什么秘诀,就是上课专心点,平时多看看书,做事的时候不想别的罢了。”他无法解释意识空间中“鲁班工坊”带来的双倍时间效应和思维强化,只能将一切归功于专注和效率。
但他的表现,无疑在206宿舍和土木六零级同学心中,树立起一个“全能学霸”兼“隐藏大佬”的形象。那个来自工厂、成绩优秀、有些神秘的工人大学生,身上的光环愈发耀眼,也愈发让人好奇。
而林墨自己,则早已将目光投向下一阶段的学习与挑战,外界的议论于他,不过是清风过耳。他的道路,始终清晰而坚定地向前延伸。
喜欢四合院:木匠的烟火人间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四合院:木匠的烟火人间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