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的寒意尚未完全褪去,初春的山风依旧刺骨。对于“山虎小队”而言,比天气更冷的,是日益紧迫的生存压力。日军大规模扫荡的威胁,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斩落。之前的“磐石谷”虽好,但经历溃兵内讧和日军侦察后,已不再安全。队伍不得不再次踏上迁徙之路,在连绵的群山中与敌人周旋。
连续多日的转移,消耗着每个人的体力和精神。队员们背负着沉重的物资和装备,搀扶着尚未完全康复的伤员,在陡峭湿滑的山路上艰难跋涉。大牛的手臂伤口虽已愈合,但阴雨天仍会隐隐作痛,体力大不如前。狗蛋的高烧退了,可身子依旧单薄得像张纸,走不了多远就气喘吁吁,需要人轮流背着。缴获的粮食、弹药、药品,以及那些珍贵的金属工具,成了甜蜜的负担,既不能丢弃,又极大地拖慢了行军速度。
疲惫写在每一张脸上。夜晚宿营,只能找背风的山坳或简陋的岩缝,燃起小小的篝火,大家挤在一起取暖,听着山谷里呼啸的风声和远处不知是狼嚎还是枪响的声音,难以安眠。哨兵的眼睛熬得通红,警惕着任何一丝异常的动静。流动性存,固然能规避风险,但也意味着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整,无法进行系统的训练,更无法积累和发展。 伤员得不到稳定环境的调养,缴获的物资像流水一样消耗却难以有效补充。林烽看着队员们日益憔悴的面容和队伍中压抑的气氛,心中焦灼万分。
一个稳固的、安全的据点,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刚性需求。 他们需要一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一个能让他们喘口气、疗伤、训练、储存物资,并以此为基础向外发展的支点。
这天傍晚,队伍在一处相对平缓的山脊上暂时休整。林烽召集了老赵、赵铁锤、铁柱等核心骨干,围坐在一块巨石后面,避开凛冽的山风。
“兄弟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林烽的声音因疲惫而沙哑,但眼神却异常坚定,“咱们像没头的苍蝇,在山里乱撞,鬼子没来,自己就先拖垮了。必须尽快找到一个能长期落脚的地方。”
老赵裹了裹破旧的棉衣,吐出一口哈气:“林小子说得对。得有个窝,像个钉子一样扎进山里。鬼子来了,能凭险据守;鬼子走了,能休养生息。”
赵铁锤作为职业军人,更注重军事地形:“选址是门学问。我看,得满足几个条件:第一,易守难攻,最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第二,靠近水源,没水啥都白搭;第三,足够隐蔽,不能让鬼子轻易发现;第四,内部要有点开阔地,能住人,能活动;第五,还得有退路,万一守不住,能撒丫子跑。”
铁柱补充道:“还得离老百姓不太远,不然咱们就成了瞎子聋子,搞不到情报,也换不到粮食。”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确定了选址的基本原则。时间紧迫,必须立刻行动。
“明天天一亮,兵分两路!”林烽果断下令,“老赵,你带一队,往东边深山里探,你对这片山熟。赵连长,你带另一队,往西边鹰愁涧那边摸,你野战经验丰富。都带上‘闪电’轮流警戒,注意安全,以侦察为主,避免交战。三天内,无论有无发现,必须返回汇合!”
“是!”老赵和赵铁锤齐声应道。
接下来的三天,是煎熬的等待。林烽带着主力在原地隐蔽休整,同时派出小股人员向其他方向做短程侦察,但收获甚微。不是地形不够险要,就是缺乏水源,或者过于暴露。
第三天黄昏,就在众人心情愈发沉重时,西边山路传来了动静。负责警戒的队员发出安全信号,不久,赵铁锤带着他的侦察小组风尘仆仆地回来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和疲惫。
“林队长!找到了!可能是个好地方!”赵铁锤顾不上喝口水,激动地拉着林烽走到一边,用树枝在地上飞快地画了起来。
“西边过去大概四十里,有个地方,老乡叫它‘鹰嘴崖’!这名字贴切!”赵铁锤双眼放光,“我们也是差点错过!入口就是一条石头缝,窄得很,还被老藤蔓遮得严严实实,‘闪电’先闻到了水汽和不一样的味道,我们才发现的!”
他详细描述着鹰嘴崖的地理优势:
“那条石缝,是唯一的入口,曲里拐弯的,像个‘之’字,窄的地方只能侧身过一个人!真他娘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我们在外面做了标记,不凑到跟前根本看不出来!”
“最绝的是里面!”赵铁锤越说越激动,“钻过石缝,豁然开朗!是个大山坳子,比咱们之前那个磐石谷还大,起码能跑马!三面都是刀削一样的悬崖,直上直下,猴子都难爬!”
“崖壁上还有不少黑黢黢的洞口,看样子是天然的石洞,能住人,能存东西!”
“山谷最里头,有一眼泉水,咕嘟咕嘟往外冒水,清亮得很,淌成一条小溪穿过整个谷地!水没问题!”
“我们在里面猫了半天,感觉特别安静,隐蔽性没得说!而且,”他压低声音,“老赵叔在摸查悬崖时,发现一面崖壁底下有条极其隐蔽的石缝,往下通,用绳子能下去,好像能通到山背后!万一……万一有事,这可是条保命的退路!”
林烽听着赵铁锤的描述,心脏砰砰直跳。这地方听起来几乎完美地符合了他们所有的选址要求!险要、隐蔽、有水、有空间、有退路!
“走!马上出发!趁天黑前赶到附近,明天一早,我亲自去看!”林烽一刻也不想再等。
队伍连夜急行军,在赵铁锤的引导下,于次日拂晓前抵达了鹰嘴崖外围。林烽让大部队隐蔽休息,自己只带着老赵、赵铁锤和“闪电”,小心翼翼地接近那个传说中的入口。
拨开层层叠叠、挂着露珠的藤蔓,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石缝呈现在眼前。岩壁湿滑,布满青苔,光线幽暗。林烽侧身挤了进去,一股阴凉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通道曲折,走了约莫二三十米,前方渐渐明亮。
当林烽完全走出石缝,站在谷口时,即便心有准备,他还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初升的朝阳将金色的光芒洒满山谷,驱散了淡淡的晨雾。谷地宽阔平坦,绿草如茵,野花点缀其间。两侧及对面的崖壁高耸入云,如同天然的城墙,崖壁上果然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洞穴。山谷深处,传来潺潺的流水声,一条晶莹的小溪在阳光下闪烁。空气清新冷冽,带着泥土和草木的芬芳。这里静谧、安详,与外面那个战火纷飞、危机四伏的世界仿佛完全隔绝。
老赵激动地指着崖壁一侧:“看!那就是泉眼!”又拉着林烽走到山谷一侧的悬崖底部,拨开茂密的灌木,果然有一条仅容一人匍匐通过的狭窄裂缝,深不见底,冷风从下面嗖嗖地往上灌。“这下面,估计能通到后山!”
林烽站在谷地中央,环顾四周。险要的地形、充足的水源、隐蔽的环境、可能的退路……一切条件都具备。他仿佛能看到,在这里,队员们可以安心养伤,可以刻苦训练,可以储存起宝贵的物资,可以建立起一个坚固的堡垒。
一股巨大的希望和决心在他心中涌起。他转过身,目光扫过身边同样激动不已的老赵和赵铁锤,声音坚定而有力,在山谷中回荡:
“就是这里了!这里,就是我们‘山虎小队’未来的家!”
新的篇章,随着鹰嘴崖的发现,即将开启。
喜欢红警之钢铁洪流从抗战到星辰大海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红警之钢铁洪流从抗战到星辰大海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