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和培训的协同,让星火纵队的战斗力呈几何级数增长。
煤矿的稳定产出解决了能源问题,土高炉昼夜不停地炼铁,兵工厂每月能生产手榴弹五百枚、地雷三百个、子弹两千发。硫磺矿制造的炸药威力巨大,一枚土制手榴弹能炸翻半个班的鬼子。
培训出的新兵被分配到各个岗位:有的加入战斗部队,有的进入后勤保障,有的负责矿山开采。栓子因为射击成绩优异,被选入“神枪手班”,跟着王二蛋学习狙击战术。
“栓子,今天练习移动靶射击。”王二蛋指着百米外的稻草人,“鬼子不会站着让你打,要学会预判他们的移动轨迹。”
栓子趴在地上,瞄准镜里的稻草人左右晃动。他深吸一口气,扣动扳机——“砰!”子弹正中稻草人的头部。
“好样的!”王二蛋拍了拍他的肩,“下次实弹演练,你负责狙杀‘日军指挥官’。”
与此同时,苏工带领技术组改进武器。他们用煤矿炼出的钢材制造了“新式手榴弹”,外壳更薄,炸药更多,威力提升了30%;用硫磺炸药制造了“爆破筒”,专门用于炸毁鬼子的碉堡和坦克。
“周天星斗炮”也进行了升级。苏工在炮管内加装了“膛线”,提高了射击精度;用煤矿的焦炭作为发射药,射程从五公里增加到八公里。
“有了这些武器,咱们能打更大的仗。”林烽在纵队会议上说,“但记住,武器是死的,人是活的。再好的武器,也得靠战士们去用。”
为了检验协同效果,林烽决定进行一次“综合演练”:模拟日军一个中队的进攻,根据地军民联合防守。
演练当天,煤矿工人组成“工程队”,快速修筑工事;硫磺矿的技师操作“爆破筒”,炸毁“日军”的冲锋路线;培训出的新兵分成三个梯队,交替阻击“敌人”;老战士则操作“周天星斗炮”和“小周”电弧枪,进行远程打击。
战斗持续了两个小时,“日军”被全歼。林烽看着欢呼的战士们,又看了看系统面板——资源管理显示,演练中消耗的煤炭和硫磺都在可控范围内,人员培训进度保持在优秀水平。
“咱们做到了。”苏工激动地说,“资源、培训、战斗,三者完美结合!”
林烽望着远处的群山,心中充满信心。他知道,有了这样的协同力量,星火纵队一定能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长成参天大树,最终驱散侵略者的阴霾。
资源管理模块再次带来惊喜——在鹰愁涧以北十公里,发现了一处小型铁矿。
“铁矿储量标注‘小型’,但品位高,含铁量达60%。”苏工拿着探矿仪的探测结果,兴奋地对林烽说,“有了铁矿,咱们就能炼出更好的钢,制造更先进的武器!”
林烽立刻组织勘探队前往。铁矿位于一座小山的山腰,矿脉裸露在地表,呈红褐色。矿工们用镐头刨开矿层,露出乌黑的铁矿石。
“这矿好挖!”赵大柱(煤矿班长,兼管铁矿开采)擦着汗说,“不用挖竖井,直接在山上开露天矿就行。”
但开采铁矿需要更多的设备和人力。林烽从新兵中挑选了三十名强壮的战士,组成“铁矿营”,由赵大柱带领。苏工则设计了“土法炼铁炉”,用耐火砖砌成,炉温可达1200c。
炼铁过程并不顺利。第一次炼铁时,炉温不够,铁矿石没有完全熔化,炼出的铁块又脆又硬。苏工反复调整炉料配比,加入石灰石作为熔剂,降低矿石的熔点。
第二次炼铁时,炉温终于达标。铁矿石在高温下熔化,流入模具,冷却后变成坚硬的铁锭。
“成功了!”苏工捧着铁锭,激动得手都在抖,“这铁锭的含碳量适中,适合锻造。”
有了铁锭,兵工厂开始制造“新式步枪”。苏工参考缴获的日军三八大盖,设计出“星火一号”步枪,用铁矿炼出的钢制造枪管,射程和精度都比老式步枪有所提高。
“星火一号”步枪投入生产后,深受战士们喜爱。栓子拿到新枪后,爱不释手:“这枪比老套筒好用多了,准头也高!”
铁矿的开采和炼钢技术的掌握,让星火纵队的武器制造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除了步枪,他们还制造了“轻机枪”“掷弹筒”等重武器,火力配置更加完善。
此时,根据地的面积也扩大了。林烽派出的侦察队在周边村庄建立了“情报站”,发动群众收集鬼子的动向。越来越多的游击队和民兵组织前来投诚,星火纵队的队伍不断壮大。
“资源管理模块真是个宝库。”林烽看着系统面板上的矿产分布图,心中充满感激,“它不仅提供了资源,还指引了发展方向。”
喜欢红警之钢铁洪流从抗战到星辰大海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红警之钢铁洪流从抗战到星辰大海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