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冬天,三子的父亲毫无征兆地病倒了。
除了远在辽宁的三姐赶不回来,其他子女都回来了,连后事都准备好了。
不知是老爷子命不该绝,还是三子磕头借寿起了作用,又或是上天可怜这个多灾多难的家——总之,老爷子这次竟缓过来了。
在二哥的建议下,他们送父亲进城住院治疗了半个月。
三子和二哥全程陪护,二姐则留在家里照料。
这次住院效果不错,老爷子恢复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老毛病——当了一辈子老师,吸了半辈子粉笔灰,肺一直不好,得长期服药控制。
出院那天,大哥找了辆车,三兄弟陪着父亲回了家。
离家半个月,屋里却被二姐收拾得比往常还干净。
坐在热炕头上,父亲气色很好。
二姐做了一桌好菜,有趣的是这一家子没一个人会喝酒,白白浪费了她炖了一上午的大骨头酸菜——她还特意烧了些红辣椒提味。
父亲气管不好,吃得慢,也不敢碰辣椒。
三兄弟却让二姐在灶坑里烧了最辣的干椒,用剪刀剪碎撒进酸菜汤里,一个个吃得满面红光。
一来医院伙食实在差,二来父亲总算出院了,大家都高兴。
父亲没吃多少,二姐把骨头肉撕成小块,拌上蒜泥,他吃了半碗饭就放下筷子。
看着三个儿子喝着酸菜汤、满头大汗说笑的样子,老爷子眼里全是笑意。
二姐对父亲说:“爸,老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您就好好活着。您看多好,儿女成群,都能陪着您养老。”
父亲往后靠了靠,二姐赶紧给他垫了个枕头。
父亲忽然说:“等你们吃完,咱爷四个打几圈麻将吧。”
三子愣住了,两个哥哥也停下筷子,随即都笑了。
大哥打趣道:“咱爸这是好了,想赢我们钱呢?”
二哥连忙劝阻:“不行爸,您才刚出院,别累着。等好些再玩,要不我过年回来陪您玩。”
三子插嘴:“二哥你别扯了,心情最重要。咱快点吃,吃完陪爸玩几把,累了就让二姐换。”
“家里多少年没这么热闹了,我跟爸都闷坏了。不过我可提醒你们,谁要是赢了爸的钱,惹他不高兴,那可别怪我翻脸——孝不孝顺,就看你们会不会点炮了!”
说说笑笑间,一顿饭就吃完了。
这家人吃饭特别快——自从三子爷爷去世后,再没人喝酒,不管菜多丰盛,半小时准吃完。
收拾完桌子,擦干净,麻将就摆上了。
这时二哥开口了:“玩之前我说两句。这次爸生病,我们兄弟几个一起待了这些天,我才知道三子多不容易。”
“我们结婚的结婚,工作的工作,都走了,把几个老人都留给家里最小的三子,是他在替我们大家尽孝。”
“所以我有个想法,今年过年大家都回来,咱们商量一下。我想让三子和爸跟我去城里,我和三子一起照顾爸,也给三子找个营生。”
“这小子不是种地的料,在农村干啥啥不行,说不定进城能换个活法。再说爸年纪大了,城里医疗条件好,有事能及时送医院——这次多危险。我也能帮三子分担分担,这些年,他太不容易了。爸您觉得呢?这事不急,过年再定。”
大哥一直没作声。
三子突然说:“我不去!我自己能照顾爸!你们在外头好好的就行!”
二哥皱眉:“三子别犯倔!这些年委屈你了,别耍小孩子脾气,从小到大都这么倔,这次必须听我的!”
三子看看父亲,又看看二哥:“二哥,我不是耍脾气。第一,你和你对象还没结婚,我们去了肯定影响你们感情。去了住哪儿?我干啥?年轻人好说,打工呗,可爸去了人生地不熟,这么大岁数能不上火?在屯子里前后院邻居下个象棋打个麻将多好。还有……我和燕子的事,我要是走了,我们就彻底完了!”
父亲忽然开口:“今天先不说这个。老二既然提了,咱先放着,有这么个说法,研究研究。我和三子考虑考虑,过年再定。”
“不过我倒同意老二的想法。别担心我,我当了一辈子老师、校长,也是文化人,跟城里人没两样。去了跟老头老太太下棋、打麻将、跳广场舞,几天就熟了。就是小三子,你得好好想想以后咋整。反正爸得跟你在一起。得了,不说了,打麻将吧,我玩上麻将下上象棋,什么病都没了!开始吧!”
这场二哥发起的家庭会议,还没等大哥表态就结束了。
其实这个家里付出最少、得到最多的就是大哥——他接了班,娶了媳妇,分家单过,既没分担家里的债务,也没尽到照顾父母爷爷的责任,所以很识趣地没接话。
没人再提这事,大家开开心心陪老爷子打起麻将。
二姐泡了一大杯茉莉花茶,屋里欢声笑语,像过年一样。
老爷子玩了几圈就累了,靠在后边被子上,让三子和二姐替他打,他在旁边支招。
不知是大家故意让着,还是老爷子手气好,结局可想而知——三归一。
其实真要论牌技,三个儿子还真不如老爷子。
这是老爷子最开心的一晚,也是三个儿子这辈子唯一一次陪父亲打麻将。
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家人团团圆圆,没病没灾,不管吃什么喝什么,这就是最简单的幸福。
多少年后,再也回不去1996年那个冬天的父子麻将局了。
我们管这个,就叫做幸福。
喜欢东北那些灵异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东北那些灵异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