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春节的硝烟尚未散尽,中国电影市场却已被《战狼》碾出一道深不可测的轨迹。
正月初一至初六,随着春节档六天单日票房的增加,战狼的累积总票房也是进一步提升。
1月26日初一,14.762亿;
1月27日初二,15.352亿;
1月28日初三,15.652亿;
1月29日初四,15.952亿;
1月30日初五,16.232亿;
1月31日初六,16.532亿。
六日狂揽 1.8亿,总票房直逼 17亿关口,这种逆天增长让媒体人陷入了集体失语。
新浪网站编辑部也正陷入这样的失语。
编辑紧盯着《战狼》实时票房数据,删掉了文档中“震撼”“奇迹”“史无前例”等一连串形容词……
这些词汇在《战狼》连续刷新纪录的一个月里已被榨干。
“不如……什么都不说。”
美术编辑突然提议。
于是,一张极简主义海报在凌晨生成。
1月27日,《战狼》突破 15亿当夜,新浪网率先在开屏页祭出白底红字的极简设计:
“战狼:15亿!”
“无需多言!”。
这八个字仿佛一道符咒,瞬间席卷全网。
已经有些审美疲劳的舆论场,也再次沸腾起来。
24小时内,三十余家主流平台首页全部被同款设计“血洗”,连颜色都统一为深红。
更精妙的是,这种沉默美学暗合了电影艺术中“无声胜有声”的张力。
正如《闪灵》用寂静放大恐惧、《暴裂无声》用哑父的沉默承载底层呐喊!
此时空白反而成为最汹涌的表达。
Id名为我爱天涯的网编在论坛自嘲:“词库已掏空,只剩‘卧槽’和‘牛逼’还能用。”
当1月30日票房冲破 16亿时,新一轮海报风暴更为凌厉!
“战狼:16亿!”
“乾坤已定!”
八个字裹挟着睥睨天下的霸气,将“创造历史”变成了日常。
有网友在贴吧调侃:“现在看到战狼票房新闻就像看到天气预报,明明知道会升温,还是被实际数字烫到眼睛。”
某论坛技术员发现,这两轮海报传播期间,相关页面的平均停留时长反而提升2.3倍……
“就像看宫崎骏的‘ma’时刻,观众需要停顿来消化这种压倒性的存在感。”
传统媒体试图用数据解构这个现象。
《中国电影报》统计发现,春节档期间关于《战狼》的报道中,“沉默”“失语”“词穷” 词频飙升420%;
而网络社区则诞生“战狼计量单位”梗:
“今天我的震惊值=0.001战狼”“建议把《现代汉语词典》厚度标注为‘不足1战狼’”。
这种全民参与的戏谑,恰好印证了李扬团队创造的,已是一种超越语言描述范畴的文化现象。
春节档收官后,舆论战场迅速分裂为两个鲜明阵营。
一边是主流媒体克制的行业反思,
另一边是网民们肆无忌惮的狂欢玩梗。
《中国电影报》在头版刊发《春节档觉醒!1.8亿票房背后的市场逻辑》一文。
虽未点名却字字诛心!
“当某些同行仍抱着‘春节是票房洼地’的旧黄历时,有人已用双脚丈量出县级影院的热土。
电影人该学习的不是投机取巧,而是放下身段,去认认真真读懂中国的观众。”
这种含蓄的批评延续了传统媒体一贯的谨慎姿态。
《综艺报》则从数据角度切入。
“《战狼》六日票房相当于2008年年度冠军《赤壁(上)》总票房的一半,这提醒我们经验主义是市场判断的大敌。”
这些评论保持着行业媒体的专业框架,但温和措辞下暗流涌动。
更犀利的发言来自某知名专栏作家。
他在博文中写道:
“当老爷们还在沙龙里品红酒讨论艺术电影的未来时,《战狼》已经和县城青年在烧烤摊干杯了!
这才是中国电影最真实的呼吸声。”
这篇博文被转载3万余次,成为传统媒体界最接近网络语境的批判。
与主流媒体的克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网民们充满创造力的戏谑嘲讽。
2009年正是网络热词爆发元年,网友们巧妙运用当年流行语,将三位“大佬”钉在耻辱柱上:
针对路川,豆瓣小组涌现经典嘲讽。
“建议路导先把《南京!》的票根裱起来,每天三炷香,祈求下辈子能有李扬百分之一的市场嗅觉”。
更有人套用“杯具”梗创作:“路导的人生就像个茶几,上面摆满了名叫《南京!》的杯具,就像是为《战狼》准备的餐具。”
围攻陈凯哥的段子更是毒辣。
“《无极》的馒头还没蒸熟吗?陈导要不改行当美食评论家,别耽误中国电影吃药!”。
王中磊的采访帖下的评论区里,早已经沦陷在“麻袋梗”中:
“华谊的装钱麻袋准备好了吗?
现在扛钱去青锋门口排队还来得及,记得选加大加厚款!
毕竟李导的片约值16亿!”。
某知名影评人深夜发表博文:
“这次春节档的本质,是精英认知与大众需求的决裂……
当老爷们还在沙龙里品红酒,战狼已经和县城青年在烧烤摊干杯了。”
正当舆论战场烽烟四起,2月1日凌晨,青锋影业在各大平台同步投下战略核弹,在官方平台同步发布 2009年度项目矩阵。
这是一份以“一剑光寒十四州”为名的一揽子拍片计划:
项目名称:《流浪地球》
类型:科幻史诗
监制:李扬
导演:李扬\/郭凡
编剧:青锋导演团
核心亮点与背景设定:组建“科幻视觉研发中心”,联合澳大利亚Fuel VFx团队,启动行星发动机、地下城等核心场景的视觉预演。
内部批注:目标不是超越好莱坞,而是定义东方科幻的美学语言。
项目名称:《绣春刀》
类型:新武侠
监制:李扬
导演:路阳
编剧:青锋导演团
核心亮点与背景设定:明末锦衣卫系列,概念图曝光飞鱼服绣春刀的暗黑美学。
内部批注:要让刀锋上的血滴都带着大明律法的寒意。
项目名称:《北京爱情故事》
类型:都市情感故事
监制:李扬
导演:陈思铖
编剧:青锋导演团
核心亮点与背景设定:聚焦“北漂”青年在物质与理想间的挣扎。
内部批注:要拍出钻石与面包之间的眼泪是咸的还是甜的。
项目名称:《大圣归来》
类型:3d动画电影
监制:李扬
导演:田小鹏
编剧:青锋导演团
核心亮点与背景设定:组建百人原画团队,以《西游记》为蓝本重构孙悟空形象,采用4K水墨渲染技术。
内部批注:这哪是动画?是移动的故宫博物院!
喜欢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