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蜜的心情,如同窗外北京秋日高悬的艳阳,明晃晃、暖融融的。
自从接到路阳那通关于《绣春刀》周妙彤一角的邀约电话后,这种持续性的雀跃就未曾离开过她。
而今天,这份开心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峰值。
她几乎是屏着呼吸,在qq聊天框里敲下那行斟酌了无数次的话语。
“李导好,听说公司近期可能要开项目会,不知道《绣春刀》会不会有单独的讨论?
如果方便,我能不能……
列席旁听一下?
想多学习学习。”
信息发出后,等待回复的那两天,每一声qq上线的“滴滴”声都让她心头一跳,患得患失得像个初入行的新人。
直到那个戴着眼镜的企鹅头像再次闪烁起来,李扬的回复简单直接。
“可以。周三上午十点,公司。”
短短几个字,让她差点在路上欢呼起来。
她立刻订了最早一班从上海飞往北京的机票,如同朝圣般,奔赴这场期待已久的会议。
当她踩着略显急促的步伐,走进位于cbd核心区、宽敞明亮的青锋影业新办公室时。
一股混合着陌生与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
光可鉴人的大理石地面,线条简约的现代办公家具,忙碌而高效的员工……
这一切,与记忆中那个蜗居于中戏创业园区、略显逼仄却充满创业激情的小办公室形成了鲜明对比。
“变化真大啊……”
她在心底轻声感叹,一丝对往昔时光的怀念悄然划过。
但更多的,是对这片新天地所象征的无限可能的憧憬。
很快,她在会议室门口再次见到了李扬。
他正与聂华军低声交谈着,侧脸线条分明。
“李导。”
杨蜜轻声打招呼。
李扬闻声转过头,对她点了点头,眼神在她脸上停留了不到一秒,算是打过了招呼,随即又沉浸回与聂华军的讨论中。
杨蜜敏锐地察觉到,眼前的李扬与她记忆中好像……
甚至与《南京照相馆》庆功宴上那个谈笑风生的青年,有了某种微妙的不同。
那张脸依然年轻俊朗,但眉宇间少了许多少年人的青涩与跳脱。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的、“严阵以待”的专注。
仿佛一张拉满的弓,所有的力量都内敛于弦,只待那一刻的释放。
“同时运作四个项目,就算不是全部亲自导演,光是监制的担子,就足以压得人喘不过气了吧?”
她暗自思忖,心底不由得生出一份敬佩与理解。
然而,杨蜜只猜对了一部分。
让李扬如此凝神静气、如临大敌的,并不仅仅是眼前这四部电影本身繁杂的制片管理压力。
归根结底,这四部在2009年即将全力冲刺的电影,尤其是那部承载了他最多野心与理想的《流浪地球》,从立项之初,就瞄准了一个强大得令人窒息的假想敌——
一部即将在2010年席卷全球,按照原有时空轨迹,本应在中国市场豪取17.15亿人民币惊人票房的鸿篇巨制!
《阿凡达》!
在李扬的记忆里,《阿凡达》所创造的,远不止是一个票房数字。
它是一场颠覆性的技术革命,一次现象级的文化冲击。
它用极致绚烂的潘多拉星奇观,重新定义了全球观众对于3d电影、对于视觉特效的认知,被誉为“电影史上的里程碑” 。
在其横扫全球的近30亿美元票房面前,此时《战狼》即将触及的17亿人民币。
虽然在国内已属空前,但放在《阿凡达》这个全球巨无霸面前,依然显得相形见绌。
更让李扬内心警铃大作的是,他所引发的“蝴蝶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因为他这只重生蝴蝶的翅膀煽动,国内电影市场正以远超前世的速度狂飙突进。
更多资本涌入影院建设,更多银幕在二三线城市甚至县城拔地而起。
这无疑做大了整个市场的蛋糕,也为所有高概念、强视效的电影提供了更肥沃的票房土壤。
《阿凡达》在这样的“利好”加持下,其票房潜力是否会突破原有时空的界限,跃升到一个更恐怖的高度?
李扬无法确定,他必须做最坏的打算。
而最直接的冲突,在于档期。
李扬为《流浪地球》预设的上映时间,正是2010年的春节档。
这意味着,它将与大概率延续前世上映节奏的《阿凡达》在票房黄金期内正面碰撞。
这当然是李扬主动求战的结果。
在他心中,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承载着团圆与喜庆的档期。
其巨大潜力竟然要靠一部好莱坞电影来“发掘”和“激活”,这是所有中国电影人的耻辱。
他偏要在这个档期,用一部从内核到美学都纯粹东方的科幻史诗,深深地烙上属于中国电影自己的印记!
他要告诉所有人,这个档期,理应由我们自己的电影来主宰!
不仅如此,他还有一个更宏大的目标。
他要打破国内观众,乃至全球观众长久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
“一说起科幻大制作,脑海里浮现的唯一选项就是好莱坞”。
他要通过《流浪地球》,让“带着地球去流浪”这个充满东方故土情结的浪漫设想,成为科幻想象力的一个重要分支;
他要为中国科幻电影在世界影坛上,硬生生挤出一个必须被看见、被尊重的位置。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必须重视敌人。
李扬在内心开始冷静地剖析《阿凡达》这座看似不可逾越的高山。
它成功的核心秘诀究竟是什么?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无疑是其划时代的特效技术所创造的异星奇观 。
在3d技术尚不成熟、多数影片视效仍显粗糙的年代。
《阿凡达》所带来的沉浸式视觉体验是颠覆性的,是任何同档期电影都无法比拟的“降维打击”。
其次,是客观环境的利好。
前世《阿凡达》在中国与中影的紧密合作、长达数月的超长秘钥期,以及同期缺乏同等量级的竞争对手,都为其票房奇迹铺平了道路。
然而,李扬同样清晰地看到,《阿凡达》并非无懈可击,它的弱点,同样是显而易见的。
他回忆起原来时间线上看《阿凡达》的体会。
其故事内核简直就《与狼共舞》的太空翻版,叙事套路化,情感线流于表面,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有评论尖锐地指出,影片 “震撼了感官,却没能打动人心”。
其过于强调技术呈现,导致故事与思想层面出现了明显的退化。
男主角杰克·萨利的转变动机,被许多人认为过于依赖“爱上异族美女”这一略显肤浅的设定,缺乏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与内心挣扎,使得最后的大战“像在打电玩”,难以引发观众深层的情感共鸣。
“所以,《阿凡达》并非不可战胜。”
李扬在心中笃定地告诉自己。
它的强大,建立在技术壁垒和市场空窗期之上。
一旦出现一部在视效上能与之抗衡,同时在故事内核、情感共鸣上更胜一筹的作品,完全有可能撼动其统治地位。
而《流浪地球》,正具备这样的潜力。
它拥有 “推动地球”这一丝毫不逊于潘多拉星雨的、充满东方浪漫主义的宏大概念。
它的精神内核,不是西式的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东方式的集体主义、家国情怀和对故土家园的眷恋。
这种深沉的情感,一旦表达得当,所能引发的共鸣将是深刻而持久的。
只要能将剧本打磨扎实,将人物塑造丰满,再辅以足以比肩《阿凡达》的视觉奇观……
这一点,正是他收购Fuel VFx、自建特效团队的意义所在!
那么,《流浪地球》就完全有资格与《阿凡达》一战。
最不济,也要在口碑和市场上,与这个强大的对手平分秋色,让观众知道,在科幻电影的殿堂里,除了好莱坞的《阿凡达》,还有我李扬的《流浪地球》!
还有中国的《流浪地球》!
想到这里,李扬深吸一口气。
目光扫过陆续进入会议室的团队成员,包括角落里正襟危坐、眼神中带着一丝紧张与无限期待的杨蜜。
他敲了敲桌子,沉声道:
“好,人都到齐了。
现在我们开会。
今天,我们不只讨论单个项目,更要明确我们未来一年,唯一的、共同的战略目标……”
会议室的灯光聚焦在他身后那张写满计划的白板上,而他的目光,已穿透墙壁,投向了2010年那个注定要载入影史的战场。
这场与巨人的赛跑,必须战个漂亮!
喜欢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