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风尚带寒意,却吹不灭心头那团火。
澜影集团的新一代继任者——周屿,从电梯走出,踏入顾晚澜曾经的办公室。
他环顾四周,那些她留下的书籍、便利贴、手绘项目图依然在,一尘不染,像她从未离开。
他轻轻落座,将手中那份文件摆正。
封面赫然写着:“星澜·西部共生基地计划”。
这份计划,是顾晚澜五年前设想,却因当时政策条件未成熟,被暂缓执行。
如今,她不在,但计划已获批。
他按下会议连线按钮:“项目组各位成员,我们今天,将为顾总的蓝图,开启第一步。”
……
“西部共生基地”计划的首站落在宁安,一座偏远、干旱、频繁迁徙的小城。
周屿亲自带队,一行二十人抵达当地。
这里无高楼大厦,无信号覆盖,甚至无固定教室。
但孩子们在破旧的土屋里仍认真听讲。
周屿站在窗边,看着一个瘦弱却眼神炽热的男孩举手回答问题。
他心口被猛地撞了一下——
那孩子,像极了顾晚澜年少时在自述纪录片里的模样。
……
基地建设艰难,却没有一个人退缩。
他们搭建了第一个水源净化点,修起第一个露天光能站,建起第一座“晚澜图书亭”。
日复一日,当地人开始从冷眼旁观变为主动加入。
有一天傍晚,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送来一匹骆驼,说是曾受过星澜义诊团队救助,这是他最贵重的东西。
“我听说你们是顾晚澜的人,她活着时帮了我家,现在我能帮你们。”
那一刻,所有人都热泪盈眶。
……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掀起“共生计划志愿潮”。
高校学生、科技研发者、公共服务人员纷纷报名。
星澜基金被迫临时增设“志愿筛选部”,以应对报名人数激增。
一位女孩在报名表中写道:
“我不是去做英雄,我只是想告诉她,她没白走。”
这句话,被放大张贴在澜影集团总部墙面。
每日上下班经过的员工都会仰头望一眼。
“她未竟的远方,我们来走。”
……
国际方面,“星澜·教育跨境协作平台”与十国达成共享协议,顾晚澜当年推动的“东亚母语留存计划”在泰北重启。
曾被放弃的小语种教材重获修订,顾晚澜生前记录的田野笔记成为新教材核心。
泰国某少数民族女教师录下短视频:“她说,要让我们孩子在自己的语言中成长,现在我可以告诉她,我们做到了。”
这一幕,在社交平台刷屏无数次。
评论区中,有人留言:
“她真的做到了,‘走后世界也还在前进’。”
……
“澜影·公共政策研究院”也正式挂牌,聚焦基层治理、女性权益、可持续城乡发展。
院长冯棠在开幕演讲中表示:
“顾晚澜用半生证明,社会创新不是高高在上的设想,而是踏进泥土的实践。”
“她的未竟之路,就是我们这一代的起点。”
……
此刻,一位青年志愿者正翻越川滇交界的雪山,背着顾晚澜的书籍和净水仪,走进另一个无信号村落。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走这么远?”
他喘着气,回头望山脚,笑了笑说:
“因为她也走过很远。”
“她教我,真正重要的地方,不会有喧嚣。”
山风猎猎,他步履坚定。
顾晚澜未竟的远方,真的有人,正启程。
(第四十六章完)
喜欢你错过了整个世界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你错过了整个世界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