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支书和程会计忙疯了。
每天都有人来询问可靠不可靠?
是不是真的要赔一万?
不赔一万行不行?
也有人上门求职。
“支书,是不是有人不愿意签赔偿协议,没关系,你让赵厂长看看我,我愿意,我若是泄密我愿意赔偿一万五。”
“支书,我愿意赔偿两万!”
“别听他们的,支书,找我,我愿意赔偿十万!”
十万?
疯了!
刘支书看着眼前的李婆子,翻了个白眼。
“李婆子,你别来瞎捣乱,十万!你有十万赔吗你!别说十万,就是一百你家都没有!”
李婆子家的人都很勤快,但架不住家里人口多。
她一共生了十二个孩子,两个在饥荒年代饿死了,一个生病死了。
生下七个儿子,两个女儿。
七个儿子娶了媳妇,七个儿子给她生三十六个孙子孙女。
已经有八个孙子孙女娶媳妇嫁人。
包括李婆子在内,家里足足有六十口人。
关键是没分家。
家里的房子分成两排,里面那排是李婆子和她的儿子儿媳妇住,外面是孙子和曾孙。
人口多,干活的也多,但还有好些娃不能干活,也要张嘴吃饭。
算是勉强糊口。
“支书啊!你也知道我们家情况,家里这么多人,哪怕想分家也没钱给他们帮衬,分家都分不了,总不能都净身出户。”
“若是家里有人有一份工作,我们算过了,一年哪怕只有三百块,工作三年,我们家攒下一千,我就给他们都分家。”
“一家一百,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再这么下去,孙子辈娶媳妇都娶不起。”
“至于你们说的那个赔偿协议,只要我们家派出去工作的人不泄密,十万和十块对我们来说没区别。”
“支书,我也不想让你们为难,这么多年,因为村里养鸡养兔子,家里多了些收入,但还是远远不够。”
“算我老婆子求你了,你让赵厂长,看看我们家的孩子,他们都是好孩子,一定会好好干活的。”
李婆子抹着眼泪,就要跪下。
刘支书急忙扶起。
“你干什么,咱们可不兴这一套,赵厂长没选你们家,自有她的考量,她知道大家都不容易,一直都在为大家想办法,带大家发家致富。”
他重重的叹了口气,艰难地解释:“她为杏花村的人考虑,也请诸位为她考虑考虑。”
“上面给她拨款,全力支持,咱们只要听从安排,赵厂长肯定不会忘记大家。”
“我也和你们透个底,食品加工厂选址,很多村都抢着要。”
“是她考虑到咱们杏花村的情况,想给大家改善环境,带大家过上好日子,第一时间选的杏花村。”
“她支持我们,我们是不是也该支持她。”
“建一个厂,投入那么多厂,总不能因为你家里人多,就不考虑实际情况了吧!”
“有句话叫人多嘴杂,不是没有道理。”
“到时真泄密,谁来负责?”
李婆子瞧见刘支书为难的神色,确定他不是说谎,抹了抹眼泪,知道他说的是真的。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枕边风也不是假的。
万一泄露,那不是害了人家赵厂长。
“哎!我知道了!”李婆子不再求人。
家里人多有好也有坏。
人多,村里没人敢欺负。
同样的,坏处在此事上也显露出来了。
整整一个星期,杏花村的人闹得不可开交。
赵春燕挑选的人,人品本身就是差,还要能镇得住场子,性格也不能太单纯。
否则家里人,随便几句话就忽悠成功了,工厂里的秘密还怎么守得住。
更重要的是,大部分都是家里人口比较简单,或者分家出来的。
也有一部分没分家的,家里人要么不同意签订协议,要么让他们把工作让出来。
被选中的人也不是好惹的。
分家!
甚至断亲的都有。
赵春燕知道消息,一时之间懵了。
她这算“拆家”小能手?
不过,她才不会硬给自己头上扣帽子。
能分家的,说明家里本身就存在问题。
不然别人家里,怎么是和和睦睦高高兴兴欢天喜地地送儿子儿媳来报名。
最后一天晚上八点,赵春燕来到大队部。
拿到上面的名单后,满意的点了点头。
果然不出她所料,都是一群有主见的人,所有人都选择签字。
原本有一半人在犹豫,后来传出李婆子的事,那些人才下定决心。
是啊!
只要愿意保守秘密。
十万块和十块钱完全没差别。
他们根本不用赔钱。
他们一直犹犹豫豫的工作,是李婆子跪着想求都求不到的。
为什么不珍惜这个一飞冲天的机会。
“刘支书,你和他们说了吗?”
“说了,明天早上八点半到厂房门口集合!”刘支书点点头。
“行!这段时间辛苦你和程会计了,明天晚上请你们到我家吃饭,如何?”
赵春燕发出的邀请,两人迫不及待答应。
“行!一定去!”
“我们会早点过去的。”
第二天早上八点十五分。
赵春燕到达食品加工厂,扫过三三两两正在说话的人群。
很好!
都没有迟到。
“赵厂长来了!”
“赵厂长早!”
赵春燕笑着点点头,打开厂房门,从里面搬出一张桌子和一条凳子,拿出一沓协议。
“今天大家站在这里,想必已经知道要签这份协议。”
“咱们也不废话,先签协议,再进去。”
“有看不懂的,可以找看得懂的问,给大家半个小时的时间。”
“现在来我这里领协议。”
二十一份协议,很快人手一份。
知青只有薛文心和蒋小曼。
赵春燕不是没想过找陆淮和齐鹏飞,想到他们和男女主的牵扯,最终还是决定离得远远的比较好。
一万块而已,有些人家里不是付不起。
万一想搞垮她,进厂便是知道她的底。
她还没蠢到送把柄给别人。
防人之心不可无。
杏花村的村民读书少,基本上要靠薛文心和蒋小曼一字一句解读。
确认没问题后,纷纷签字按手印。
赵春燕满意的收好二十一份材料,带着他们进了厂房。
“今天鸡蛋和兔肉还没送过来,明天正式开工。”
“我最后再说一次,出了这条门,不能再说任何关于食品加工厂的一个字。”
“想说,先在厂房里把想说的说完再回去。”
环视一圈,见众人都把话听进去,她满意的点头,开启下一项。
喜欢穿书六零,系统求我拯救反派儿子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穿书六零,系统求我拯救反派儿子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