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话如同晨钟暮鼓,在郑珏心中激荡起层层涟漪。他怔怔地看着王审知离去的背影,第一次没有立刻生出反驳的念头,反而陷入了一种更深沉的思索。王爷并非否定“道”,而是将“器”也纳入了“行道”的范畴,甚至视其为不可或缺的基石。这种迥异于传统儒学的观念,粗暴地冲击着他固有的认知壁垒,却也隐隐让他看到了一条在乱世中或许更为切实可行的路径。
就在郑珏于弘文院内进行着艰难的思想蜕变时,来自南方的消息再次如同巨石投入湖面,在幽州激起了新的波澜。
王审知派往广州下达最后通牒的使者,尚未归来,一封来自远征舰队海疆都督的加急军报却先一步送到了王审知的案头。
军报的内容并非捷报,而是一个新的情况和抉择。
“王爷,”海疆都督在信中禀报,“自我军封锁珠江口以来,南汉内部果如王爷所料,乱象纷呈。除吴珣被革职软禁外,其麾下部分残兵与广州守军甚至发生数次械斗,皆因推诿战败责任及争夺所剩无几的物资而起。然,数日前,南汉皇帝刘隐并未直接回应我方最后通牒,反而派其胞弟、桂王刘弘昌,携少量随从,秘密乘小船出珠江口,请求面见末将。”
“刘弘昌声称,其兄刘隐忧惧成疾,已不能理政,朝政暂由他与宰相钟允章主持。他愿代表南汉,接受王爷大部分条件,包括去帝号、称臣、纳贡、赔偿,但……恳请王爷在割地一事上,能稍作宽宥,尤其是雷州半岛,乃南汉宗庙所在,士民根基,若割让,恐国本动摇,民心尽失,他无法向列祖列宗及天下臣民交代。”
信中还提到,刘弘昌姿态放得极低,言辞恳切,并暗示若能保住雷州半岛,南汉愿在赔偿数额上大幅增加,并开放所有港口,给予王审知方面最优惠的通商待遇。
王审知看完军报,将其递给身旁的陈褚、张文礼等人传阅。
“刘隐病了?还是装的?”张文礼首先嗤之以鼻,“我看是吓破了胆,让他弟弟出来顶缸求和罢了!王爷,切不可心软!那雷州半岛位置关键,必须拿下!否则如何掌控南海?”
陈褚则沉吟道:“王爷,刘弘昌亲自秘密前来,姿态如此之低,可见南汉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若逼得太甚,其内部主战派借‘保卫祖地’之名煽动民意,困兽犹斗,虽最终仍可平定,然我军难免要多费周折,多添伤亡。且……若真让刘隐忧惧而死,或南汉因此彻底崩乱,岭南大地陷入无主混战,于我军迅速消化战果、稳定南方亦非全然有利。”
王审知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幽深。他明白陈褚的顾虑。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和平与发展,而非单纯的毁灭。如果能在达到核心战略目标的同时,减少己方损失,并为一个相对平稳的过渡创造条件,无疑是更优的选择。
“刘弘昌……此人风评如何?”王审知看向林谦。
林谦立刻答道:“回王爷,刘弘昌与其兄刘隐不同,素有名望,为人相对谦和,在士林中口碑尚可,并非穷兵黩武之辈。此次他出面,或许确是南汉内部主和派占据了上风,试图挽回局面。”
王审知点了点头,心中已有决断。他看向众人,缓缓道:“雷州半岛,战略要地,志在必得。然,治国理政,需知进退,亦需懂得‘围三阙一’之道。若将南汉逼至绝境,并非上策。”
他顿了顿,吩咐道:“元亮,你立刻以本王名义,草拟回复。告诉海疆都督,准其与刘弘昌谈判。我方底线如下:第一,南汉去帝号,向本王上表称臣,奉朔朝贡;第二,赔偿我军白银三百万两,粮草一百万石,分三年付清;第三,割让珠江口外所有岛屿,以及……雷州半岛除雷州城之外的沿海区域及重要港口!允许南汉保留雷州城为其宗庙所在,但本王有权在割让区域驻军、设港,其水师不得进入该区域海域!”
这个方案,相当于将雷州半岛除了核心城池外的战略要地全部拿下,牢牢扼住了南汉的海上命脉,同时又给了对方一个保留宗庙和最后颜面的“台阶”。
“此外,”王审知补充道,“告诉刘弘昌,这是本王的最后条件,不容更改!若接受,便签署和约,我军解除封锁,他回去准备纳贡称臣事宜。若不接受……那就让刘隐准备好,在广州城头迎接我军的炮火吧!”
“王爷圣明!”陈褚由衷赞道。此策既确保了核心利益,又避免了过度刺激对手,留下了政治解决的空间,可谓刚柔并济。
命令迅速化作文书,由快船送往南方。
就在南方战事即将以这样一种方式落下帷幕时,北方的草原再次传来了不安的讯息。林谦麾下的斥候发现,耶律阿保机在经历了初期的沉寂和“猎狼队”的挫败后,似乎改变了策略。他不再派遣小股部队骚扰,而是开始大规模集结部落骑兵,在边境线附近进行频繁的、带有强烈威慑意味的武装游行,同时,派往室韦、阻卜等部的使者活动也更加频繁。
“王爷,耶律阿保机此举,意在示威,也是在看我们南方的反应。”张文礼分析道,“若我军深陷南方,他恐怕真会忍不住扑上来咬一口。”
王审知冷笑一声:“他倒是会挑时候。告诉北疆各镇戍,加强戒备,但无需过度紧张。耶律阿保机新败不久,内部未必完全整合,他此举,虚张声势的成分更大。不过,也不能不防。”
他沉吟片刻,对张文礼道:“文礼,你亲自去一趟北疆,代替本王巡视边镇,检阅部队,尤其要看看新式骑兵和配发了‘迅雷铳’的斥候演练。要让耶律阿保机知道,本王即便目光向南,北方的刀,也一样锋利!”
“末将遵命!”张文礼慨然领命。
南方受降在即,北方威慑加强,王审知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内部。他召来了负责度支和民政的陈褚,以及天工院的鲁震。
“元亮,去岁清丈田亩、推行新税制,虽经波折,终见成效。今岁春耕情况如何?府库可能支撑接下来的赏赐、赔偿以及后续建设?”王审知问道。
陈褚脸上露出了难得的轻松神色:“回王爷,去岁新政,虽遇阻力,然王爷处置果断,加之去岁风调雨顺,今春各地禾苗长势喜人,若夏秋无大灾,必是丰年。新税制推行后,税基扩大,豪强隐匿减少,去岁岁入已较前年增长三成有余。加之即将到手的南汉赔款……支撑王爷所言诸项,绰绰有余!甚至……可考虑进一步减免部分州县赋税,与民休息,更能收揽民心。”
“好!”王审知满意地点点头,“减免赋税之事,你与各州刺史商议,拟定章程报来。”他又看向鲁震,“鲁大匠,天工院接下来,重心要逐步转向民用。本王让你研究的利用水力驱动的大型纺机、改进的织布机,还有那利用石炭(煤炭)的‘蒸汽’之力,进展如何?”
鲁震一听这个,立刻来了精神,但也带着苦恼:“王爷,那水力纺机、织机,俺们弄出了几个样子,比人手是快多了,就是容易坏,还在改。至于那‘蒸汽’……按王爷说的,弄个密闭罐子烧水,气是能顶动东西,可力道控制不住,不是没劲就是炸了,好几个匠人都受了伤,难搞得很!”
王审知知道蒸汽机绝非一蹴而就,鼓励道:“无妨,循序渐进。水力机械优先,尽快完善,争取先在官营作坊试用。‘蒸汽’之事,继续摸索,注意安全。记住,这些东西,未来带来的财富,将不亚于十万大军!”
鲁震似懂非懂,但王爷重视,他便干劲十足:“王爷放心!俺老鲁一定盯紧了!”
处理完各项政务,王审知信步走出书房,再次来到弘文院。这一次,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静静地站在“格物斋”的窗外。
斋内,墨衡不再是单纯讲解原理,而是带着一群学子,正在拆解一架损坏的弩机,分析其结构力学,并与燧发枪的击发机构进行对比。学子们围在一起,激烈地讨论着,争得面红耳赤,眼神中闪烁着求知与实践的光芒。
郑珏也站在不远处,默默地看着这一幕,脸上没有了以往的抵触与忧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带着些许释然与期待的神情。
《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