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智慧

清音妙画尊

首页 >> 古人的智慧 >> 古人的智慧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在上海当日伪汉奸的那些日子龙血战神大唐再起公牛传人长歌当宋抗日之雪耻大唐暴吏电影世界的雇佣兵不宋大唐如意郎
古人的智慧 清音妙画尊 - 古人的智慧全文阅读 - 古人的智慧txt下载 - 古人的智慧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3章 诊法融合,望闻问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33章:诊法融合,望闻问切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轩辕已带着弟子们在临时搭建的医庐前忙碌起来。昨日从北方部落传来消息,说有位老猎手近来总觉得浑身乏力,吃不下东西,夜里还常常咳嗽,部落里的医者按寒症调治了半月,却不见好转,便托人来请轩辕看看。

“先生,这北地的病症果然蹊跷,”随行的弟子雷公一边整理着带来的草药,一边忍不住说道,“前几日那位妇人腹痛,面青如草,您一摸脉就说是寒凝血瘀,用了温经的草药,当天就见轻了。可这老猎手的病,听着倒像是虚症,却又不敢断定。”

轩辕蹲下身,仔细看着医庐外晾晒的草药,指尖拂过带着晨露的艾叶,轻声道:“北地苦寒,百姓多耐寒,可这‘寒’也分表里。有的是外寒侵体,比如受了风雪,脉象多浮紧;有的却是内里虚寒,就像炉火快灭了,脉象沉细。单靠听来的症状,确实难断,还得亲眼看看,亲手摸摸才行。”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缓慢的脚步声,只见两个年轻后生搀扶着一位老者慢慢走来。那老者身形消瘦,裹着厚厚的兽皮,却还是不住地缩着脖子,脸色蜡黄中透着几分苍白,嘴唇干裂,走起路来脚步发飘,每走几步就忍不住咳嗽几声,咳得身子都要弯下去。

“轩辕先生,可把您盼来了,”为首的后生一见到轩辕,连忙作揖,“这是俺们部落的老猎手,年轻时弓箭射得准,可这半年来,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您快给瞧瞧吧。”

轩辕连忙迎上去,扶着老者在医庐里的草席上坐下,柔声道:“老丈别急,先歇口气,我问你几句话。”他示意雷公取来陶罐,倒了碗温热的米汤递过去,“先喝点米汤润润喉。”

老者接过碗,双手微微发颤,喝了几口米汤,喘息才平稳了些。轩辕在他对面坐下,目光先是落在老者的脸上——这便是他从北方医者那里学来的“望”。他记得北方那位老医者说过,看面色就像看牛羊的毛色,健康的牛羊毛色光亮,生病的就黯淡无光,人也一样。

此刻,老者的脸颊没有一点血色,只有眼下泛着淡淡的青黑,像是熬夜多了的样子;额头的皮肤松弛,带着深深的皱纹,却不像同龄人那样透着风霜的硬朗,反倒像是被抽干了精气;再看舌苔,轩辕让老者张开嘴,只见舌面淡白,几乎没有血色,边缘还有些齿痕。

“望”了片刻,轩辕又凑近了些,这便是“闻”。他先是听老者的呼吸,吸气时细弱,像是风箱漏了气,呼气时却带着些杂音,不像常人那样顺畅;再闻气味,老者说话时,口气里带着淡淡的腐味,不是食物积滞的酸腐,倒像是久不愈合的伤口散出的气息。

“老丈,”轩辕放缓了语气,开始“问”,“你这乏力的毛病,是一下子就犯了,还是慢慢加重的?”

老者咳了两声,声音沙哑:“是慢慢重起来的。起初就是觉得打猎回来,比往常累些,后来连拉弓都觉得胳膊沉。”

“那饮食呢?”轩辕继续问道,“胃口如何?爱吃热的还是凉的?”

“别提了,”老者叹了口气,“以前一顿能吃两个烤饼,现在半个都咽不下去,总觉得胸口堵得慌,吃点热的能舒服些,凉的一口都碰不得。”

“夜里咳嗽的时候,有没有痰?痰是什么颜色?”

“有痰,稀稀的,像清水,有时候还带点白沫子,”老者想了想,又补充道,“夜里总觉得身上冷,盖着厚被子也不顶用,后心像是揣了块冰。”

雷公在一旁飞快地记录着,笔尖在兽皮制成的“纸”上划过,留下深深的刻痕。轩辕看他记完,才伸出手,轻轻握住老者的手腕——这便是“切”脉。

他还记得第一次在北方学脉诊时的情景。那时北方的医者让他伸出手,指尖搭在他的手腕内侧,说:“这里是‘脉’,像河流一样,水流急了是热病,水流慢了是寒病,水流细了是虚症。”当时他还觉得新奇,如今指尖传来的触感,果然像一条快要干涸的小溪,脉象又细又弱,跳得缓慢,每一次跳动都带着气若游丝的无力。

“先生,怎么样?”等轩辕松开手,雷公忍不住问道。

轩辕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站起身,走到医庐外,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沉思。晨光透过薄雾洒在他身上,他眉头微蹙,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砭石——那是从东方部落带回来的,边缘被磨得光滑。

“你们看,”轩辕转过身,指着不远处的几棵树说道,“那棵松树,根深叶茂,就算经了风雪也挺拔,这是气血充足的样子;旁边那棵枯树,叶子黄了,枝干也弯了,像是被虫蛀了根,这便是内里亏虚了。老丈这病,就像那枯树。”

他回到医庐,对众人说道:“方才望他面色,蜡黄带白,舌淡有齿痕,这是‘望’而知其虚;听他呼吸微弱,咳声无力,口气带腐,这是‘闻’而知其衰;问他饮食,知其纳差喜温,畏寒夜咳,这是‘问’而知其寒;切他脉象,沉细而弱,这是‘切’而知其虚。四样合起来看,不是外寒,而是内里虚寒,尤其是脾肺两虚。”

雷公恍然大悟:“难怪部落里的医者按寒症治不好,原来不是外寒,是内里的火快灭了。”

“正是,”轩辕点头,“北地医者重望色、切脉,岐伯师父教我们要详问病情,东方部落的医者还讲究听声音的强弱。如今把这几样合在一起,就像四面都看清了,才不会漏了病根。”

他转身对老者说道:“老丈,你这病不是一天两天了,是常年在野外打猎,受了太多风寒,又常常吃不饱饭,伤了脾胃。脾胃像家里的灶台,灶台不旺,就生不出足够的力气;肺像风箱,风箱没劲儿,呼吸就弱,还容易咳嗽。”

老者听得连连点头:“先生说得对!年轻时候打猎,常常一天吃不上一顿热饭,冬天就在雪地里卧着等猎物,那时候不觉得啥,老了就都找上来了。”

“那该用什么药?”旁边的后生急忙问道。

轩辕走到晾晒草药的地方,仔细挑选起来。他先拿起一块晒干的生姜,说道:“生姜性温,能散寒,北地百姓常用它驱寒,可单用它,只能治表面的寒。”又拿起几株晒干的黄芪,“这黄芪是从南方带来的,味甘性温,能补气血,就像给灶台添柴。”接着又取了些白术、茯苓,“这两样能健脾,让脾胃能好好干活。再加点五味子,能收住肺气,不让气漏掉,治咳嗽正好。”

他一边说,一边让弟子按比例配药,又嘱咐道:“这药得用温火慢慢煎,就像炖肉汤一样,让药性慢慢融到汤里。每天喝两次,喝的时候就着热粥,不能吃生冷的东西。”

等药配好,老者的家人千恩万谢地拿着药回去了。医庐里,雷公看着轩辕整理的诊案,忍不住问道:“先生,您把北方的望色、脉诊,还有岐伯师父教的问诊,合在一起用,果然比单用一种法子清楚多了。这是不是就是您常说的‘四诊合参’?”

轩辕坐在草席上,拿起刚才记录的诊案,用炭笔在旁边画了个简单的人形,在头部写“望”,耳部写“闻”,口部写“问”,手腕处写“切”,然后将这四个部位用线连起来,汇向腹部的“病”字。

“正是,”他指着图说道,“望色,能知五脏的盛衰,就像看树木的叶子知根的好坏;闻声音气味,能知气血的流动,就像听水流声知河道是否通畅;问病史疾苦,能知病的来龙去脉,就像问路人知前方的路况;切脉,能知内里的虚实,就像摸炉温知火势大小。这四样各有各的用处,少了一样,就可能看走眼。”

他想起前几日遇到的一个病例——有个年轻人腹泻,按南方的经验,多是湿热,可用了苦寒的草药,却越拉越重。后来轩辕仔细一问,才知道他前一天吃了太多生冷的野果,又受了风寒,是寒湿,不是湿热。这才改用温中的草药,很快就好了。

“你看,”轩辕对弟子们说道,“若是只看腹泻就当湿热治,不问病因,岂不是错了?还有上次那个咳嗽的孩童,听着咳嗽声重,像是有痰,可一看舌苔是红的,脉也快,不是寒痰,是热痰,用了清热化痰的药才好。这就是‘望’和‘闻’、‘切’合起来看的道理。”

弟子少师在一旁点头:“先生,我以前总觉得,北方医者光看脸色摸脉就断病,太草率;可这次跟您学了才知道,他们是看了几十年,熟能生巧,只是没把‘问’说出来,心里其实也在琢磨病因。”

“说得好,”轩辕赞许地看了少师一眼,“各地的诊法,就像不同的工具,有的擅长劈柴,有的擅长割草,若是能把它们合起来,就没有治不了的病了。东方的砭石能放血,可放多少,什么时候放,得看面色和脉象;南方的草药能清热,可清多少,得问病人的感受;西方的动物脏器能补,可补什么,得看舌苔和饮食。”

正说着,又有一个病人被抬了过来。是个中年汉子,据说是在山上砍柴时被毒蛇咬了,小腿又肿又紫,已经昏迷了。随行的人说,当地医者用了半边莲敷伤口,可还是不见好转。

轩辕立刻上前,先“望”——只见那汉子面色发紫,嘴唇乌青,眼睛紧闭,小腿肿胀处的皮肤发亮,像是要裂开;再“闻”——伤口处散发着一股腥臭气,呼吸又急又促;接着“问”——旁边的人说,被咬到现在已经过了三个时辰,起初只是疼,后来就开始肿,慢慢就晕过去了;最后“切”脉——脉象又快又乱,像是惊马狂奔。

“是蛇毒入血,已经攻心了,”轩辕沉声道,“单用外敷的草药太慢,得用放血法先把毒血引出来,再用解毒的草药内服,双管齐下。”

他让雷公取来东方带来的砭石针,选了肿胀处的几个穴位,快速刺入,放出紫黑色的毒血;又让少师取来从南方带来的解蛇毒的草药,捣碎后用温水调成糊状,一部分敷在伤口周围,一部分灌进汉子嘴里。

“你们看,”轩辕一边操作,一边对弟子们说,“这就是‘四诊’合参后定的治法。望其色紫,知毒已入血;闻其息促,知毒攻心肺;问其时间,知毒已扩散;切其脉乱,知气血已乱。所以既要用东方的砭石放血,又要用南方的草药解毒,少了一样都不行。”

半个时辰后,那汉子的脸色渐渐褪去紫色,呼吸也平稳了些,小腿的肿胀虽然没完全消,但颜色已经变浅。随行的人喜极而泣,对着轩辕连连磕头。

等处理完病人,日头已经升到了半空。轩辕坐在医庐外的石头上,看着弟子们围着刚才的病例讨论,心里一阵欣慰。他想起刚离开岐伯时,自己对诊法的理解还很粗浅,只知道按症状用药;到了东方,学会了看外伤的形态,用砭石时要观察出血的颜色;在南方,知道了闻气味能辨湿热;在西方,明白了饮食对病情的影响;到了北方,才真正学会了望面色、摸脉象的精妙。

如今把这些融合在一起,就像把散落的珠子串成了项链,终于有了“望闻问切”的雏形。他拿起炭笔,在兽皮卷上写下:“凡诊病者,必察其色,听其声,问其情,切其脉,四者合参,方知病之所由,而后施治,无有不中。”

写完,他抬头望向远方,目光坚定。医道之路漫漫,如今诊法初成,只是迈出了一小步,但他知道,只要坚持这样融会贯通,总能离真理越来越近。

想知道轩辕后面会如何完善这“四诊”之法?且看下一章自有分晓。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古人的智慧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魔兽世界之吉尔尼斯王子二少爷的宠妻日常土豪系统老子是条龙欲行都市闪婚之谈少的甜妻无限武道求索娇妻入怀:恶魔总裁来自阴间天庭典狱长天神诀追你没商量爱在东南枝我的老爹是重生名门婚爱,高冷老公太任性重生之我要冲浪末世:极度崩坏海贼之弹簧果实波矮子的开挂人生肤浅者斗罗之野猪凶猛
经典收藏史上最囧的穿越:腐女皇妃大唐:我老婆是武媚娘女帝穿今不好惹1472大航海:征服新世界蠢萌娘子:夫君要乖乖支点三国之胜谋天下纨绔帝业大周九皇子大明虎威军门男卑女尊修仙界穿越之建设世界强国铁甲轰鸣内贞观医仙三国:签到三年,成为绝世战神极道战尊我欲扬唐皇贵妃她向来有仇必报我是曹子桓墓园崛起
最近更新大唐,开局向李二退婚开局王府世子,最终摆烂失败天幕:对!我爹洪武三十五年传位三国:智引玄德秦牧遇月英定荆襄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太后别点灯,奴才真是皇上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华夏英雄谱大明:开局捡个永乐大帝回到明末做皇帝荒年:从填饱贪吃嫂嫂后开疆扩土大秦咸鱼皇太子,天道显示我第一山河鉴:隋鼎历史中的酒馆元末:红旗漫卷,替天行道穿越八阿哥,看我推翻雍正白话文讲资治通鉴穿越乱世成流民,从带枪逃荒开始汉疆喋血风云录原始:驯服母虎,走婚诸部
古人的智慧 清音妙画尊 - 古人的智慧txt下载 - 古人的智慧最新章节 - 古人的智慧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