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集:冬病与温补
北地的风,是带着棱角的。
轩辕裹紧了身上的兽皮,仍觉那股寒气像无数细针,顺着衣襟、袖口往里钻。他站在部落的帐篷外,望着远处被白雪覆盖的山峦,只觉得天地间只剩下一种颜色——白,白得晃眼,白得让人心头发紧。这里的冬天比他走过的任何地方都要漫长,长到仿佛能把人的骨头缝都冻透。
“咳咳……咳咳咳……”
一阵剧烈的咳嗽声从旁边的帐篷里传出来,断断续续,像破风箱似的,每一声都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轩辕循声望去,那是部落里最年长的老者,姓风,大伙儿都叫他风伯。风伯年轻时是部落里最好的猎手,据说能一箭射穿奔跑的黄羊,可如今,一场入冬后的寒潮,就让他卧病在床,夜夜被咳喘折磨得无法安睡。
轩辕掀开门帘走进帐篷时,一股混杂着草药味和寒气的气息扑面而来。帐篷里光线昏暗,只有一盏油灯在角落里跳动,映着风伯蜷缩在兽皮褥子上的身影。老人的脸色蜡黄,嘴唇泛着淡淡的青紫色,每一次吸气都带着细碎的喘息声,仿佛肺里塞着一团湿冷的棉絮。
“风伯,今日感觉如何?”轩辕在他身边蹲下,伸手探了探他的额头。不烫,只是一片冰凉,像摸在一块结了霜的石头上。
风伯艰难地睁开眼,看见是轩辕,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暖意,却连说话的力气都快没了,只能微微摇头,又剧烈地咳嗽起来。这一咳,整个人都蜷缩成了一团,肩膀剧烈地耸动着,仿佛要把五脏六腑都咳出来。
守在一旁的风伯之子,一个叫石牙的壮实汉子,见状急得直搓手,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轩辕先生,您给的草药已经喝了三天了,可我父亲这咳喘怎么一点没见好?昨夜几乎没合眼,再这么下去……”他话说到一半,声音就哽咽了,眼圈也红了。
轩辕沉默着。他带来的草药,是从南疆带来的止咳平喘的灵草,在湿热之地颇为有效,可到了这北地的严寒里,似乎就失了大半的力气。他看着风伯咳出的痰,清稀而多泡沫,不像湿热之地的黄稠痰,倒像是被寒气凝结的水。他又伸手按了按风伯的手腕,脉象沉细而弱,像一条在冰底下艰难游动的小鱼。
“不是草药不对,”轩辕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思索,“是这北地的寒气太盛,风伯的病,根在‘寒’上。”
石牙愣了愣:“寒?可他咳得这么厉害,不像是受了寒的样子啊。”在他的认知里,受寒了该是发烧、浑身发冷,而不是这样没完没了地咳喘。
轩辕摇摇头,指着帐篷外:“你看这北地的冬天,冰封雪冻,万物蛰伏,连河流都冻得结结实实。人体也是一样,寒气入体,就像这结冰的河,气血运行就会变得迟缓。风伯年事已高,气血本就衰弱,寒气一侵,肺里的阳气被伤,就像炉膛里的火被泼了一盆冷水,烧不起来了。肺主气,司呼吸,阳气不足,就没法把肺里的寒湿气排出去,所以才会咳喘不止,痰清稀,遇冷更甚。”
他一边说,一边想起在南疆时,那里的咳喘多是湿热引起,用清凉的草药能很快见效,就像泼灭一堆燃得正旺的柴火。可北地的咳喘,却是因为“火”不够旺,是炉膛快灭了,这时候再用清凉的草药,岂不是雪上加霜?
“那……那该怎么办?”石牙急道,眼里满是恳求。这些天,部落里的巫医用了不少法子,烧符、祈神,都没能让风伯好转,轩辕是他们最后的希望了。
轩辕站起身,走到帐篷门口,望着外面漫天飞舞的雪花,目光渐渐变得坚定:“寒则温之。既然是寒气伤了肺阳,就得用‘温’的法子,把肺里的阳气补回来,把寒气驱散出去。”
“温?”石牙有些疑惑,“怎么个温法?”
轩辕转过身,目光落在帐篷角落堆放的东西上——那里挂着几块风干的羊肉,旁边还有一小袋从西域换来的当归,以及一陶罐自家酿的米酒。他眼睛一亮,像是找到了钥匙的锁匠,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石牙,你去取半块羊肉,再拿三两当归,还有那罐米酒。”轩辕吩咐道,“再烧一锅热水,我有用。”
石牙虽不明所以,但还是立刻照办了。很快,羊肉被切成大块,当归被洗净切段,米酒也端了过来。轩辕支起一口陶罐,先把羊肉放进去,倒入热水,用武火煮沸,撇去浮沫,再放入当归,转成文火慢慢炖着。
帐篷里渐渐弥漫开一股浓郁的肉香,混合着当归的药香和米酒的醇香,驱散了原本的寒气和草药味,让人闻着就觉得心里暖和。风伯似乎也被这香味吸引,原本紧闭的眼睛微微睁开了一条缝,呼吸似乎也平稳了一些。
石牙看着陶罐里咕嘟咕嘟翻滚的肉汤,忍不住问:“轩辕先生,这羊肉和当归,真能治好我父亲的咳喘?”在他看来,羊肉是冬天里填肚子的食物,当归是女人们调经用的草药,怎么看都和咳喘搭不上边。
轩辕一边用木勺轻轻搅动着肉汤,一边解释:“你看这羊肉,生于北地,耐寒耐冻,性温而不燥,能补气血、温阳气,就像给炉膛添柴。风伯气血虚弱,正需要这样的食物来补。再看这当归,味甘辛,性温,能活血通络,就像给堵塞的炉膛通通风,让火能烧得更旺。”
他顿了顿,又指了指旁边的米酒:“等会儿炖好了,再舀一勺米酒进去。酒性烈,能带着羊肉和当归的药性走遍全身,把深藏在肺里的寒气赶出去。这三者合在一起,就是给风伯的肺阳‘添柴、通风、助燃’,寒气得散,阳气得复,咳喘自然就能缓解。”
石牙听得入了神,他从未想过,平日里常见的食物和草药,竟有这么深的道理。他看着轩辕专注的侧脸,在油灯的映照下,那双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他心里莫名地安定下来。
肉汤炖了大约一个时辰,直到羊肉酥烂,当归的药香完全融入汤里,轩辕才熄了火。他舀出一碗温热的肉汤,小心地吹了吹,又用小勺舀了一点,自己先尝了尝,确认温度合适,才递给石牙:“趁热给风伯喂下去,慢点喂,别呛着。”
石牙接过碗,小心翼翼地扶起父亲,用小勺一点点地把肉汤喂进他嘴里。风伯起初没什么力气吞咽,可当那温热的肉汤滑入喉咙,带着浓郁的香气和暖意,他似乎来了精神,竟主动张开嘴,一口接一口地喝了起来。
一碗肉汤喂完,风伯的脸色似乎红润了一些,呼吸也比刚才顺畅了许多,竟慢慢闭上眼睛,发出了轻微的鼾声——他终于能安稳地睡一会儿了。
石牙惊喜地看着父亲,眼眶一热,“噗通”一声跪在轩辕面前,重重地磕了个头:“多谢轩辕先生!多谢您救了我父亲!”
轩辕连忙把他扶起来,摇摇头:“不必如此。治病救人,本就是分内之事。”他看着熟睡的风伯,心里也泛起一阵暖意。这北地的“温法”,果然与南疆的“清法”不同,却同样能治病救人。
“不过,”轩辕又叮嘱道,“这只是一时的缓解。风伯的阳气亏损已久,需得慢慢调理。往后每日给他炖一碗羊肉当归汤,再让他晒晒太阳,做做简单的伸展,不出半月,定能好转。”
石牙连连点头,把轩辕的话牢牢记在心里。帐篷外的风雪还在继续,可帐篷里,却因为一碗温热的肉汤,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轩辕走到帐篷门口,望着外面被雪光映照的夜空,心里感慨万千。他想起在东夷学到的顺时呼吸,在南疆学到的辨药解毒,在西域学到的外伤处理,如今又在北地学到了这“冬病温补”之法。每一地的医法,都带着当地的风土气息,却又都暗合着天地自然的规律。
冬属寒,当温补;夏属热,当清凉。这便是“因时制宜”的道理吧。轩辕在心里默默记下:北地严寒,人多阳虚,病多寒证,治当以温为主,辅以补养,方能顺应天时,调和人体。
他不知道,这看似简单的感悟,日后会成为《黄帝内经》中“顺四时而适寒暑”的重要思想源头。此刻,他只觉得心里一片澄明,仿佛有一条无形的线,正将他走过的路、见过的病、学到的法,一点点串联起来。
风伯的喘息声渐渐平稳,石牙在一旁守着,脸上满是感激。轩辕看着这一幕,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医者的快乐,或许就藏在这一点点的好转里,藏在患者安稳的睡梦中,藏在每一次对生命奥秘的探寻中。
只是,这北地的“温法”,真的能应对所有的寒证吗?当寒与湿、寒与瘀纠缠在一起时,又该如何调和?轩辕望着帐篷外漫天的风雪,眉头又微微皱了起来。
欲知后事如何,下集自有分晓。
《古人的智慧》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古人的智慧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