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明代从万历末期开始,由于所谓小冰河时期的来临,北方天气开始变冷,许多省份的农业受到影响,普遍出现减产现象。
到了天启时代,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几乎年年天灾不断。
偏偏如此关键时刻,大明朝廷为了应付与关外女真人的战争,不断向辽东投入人力物力,使得国家财政濒临破产。
非但没办法赈济灾区的百姓,反而还要继续向他们加征“辽饷”,用来筹措军费。
如此种种,终于导致天启七年时,陕北地区爆发了空前绝后的农民大起义,从那以后,明朝便开始陷入长期的两线作战——
既要想办法同关外的女真人周旋,还得极力镇压内部的起义军。
再加上后来继位的崇祯帝,生性猜忌,与大臣互不信任,动不动就催战、促战。
大明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灭亡,而关外满清则趁机入主中原,击败李自成,占据了华夏的大好江山。
好在如今这个时空,由于程光阳的存在,历史的演进出现了许多变化。
在程光阳的强力干预下,大明朝廷通过对内改革,不但大幅度解决了财政崩坏的问题,在与关外女真人的较量中,也渐渐开始占据上风。
正因如此,如今面对北方天灾时,朝廷才拿得出银子来赈济。
“社长不用担心,朝廷拨出的四十万两银子,除了一部分用做工钱,发放给沿途护送的官兵以及民工外,大部分我都安排人手,运到了湖广地区,让当地的分社成员和审计署帮忙购买粮食,运往灾区。”
卢象升此时还是户部员外郎,朝廷赈灾之事,很多都是他在具体负责。
出于对地方衙门整个体系的不信任,在程光阳的指示下,这次户部拨给灾区的四十万两赈济银,卢象升基本全程都不让原来的地方官吏经手,而是另外从各地的审计署,以及兴明社分社,调派人员接应。
此举虽然大大减轻了赈灾过程中出现的贪腐现象,但也在官场上引发了强烈的舆论地震。
很多地方官员,对朝廷这种安排非常不满,认为这是不信任自己的表现。
既然如此,当初干嘛还要委派自己这些人在地方上做官?
然而这些人再怎么抱怨也无济于事,因为此时的天启帝,仍旧对程光阳非常信任——
毕竟程光阳主政这几年,取得的种种成就,天启帝都是看在眼里的。
别的不说,就说每年户部结算完财政总收入后,都会额外拨付给天启帝的内承运库两百多万银子,光是这一点,以前任何执政的党派就都做不到。
“建斗,你做的很好……”
听罢卢象升的话,程光阳拍了拍他的肩膀,继续语重心长地嘱咐道:
“赈灾之事,非同小可,咱们一定要保证所有物资,能真正落到那些有需要的灾民手中,过几天我还会从都察院挑选几名巡按御史,专门负责到灾区监督。”
“建斗,你也要替我好好核算清楚所有账目,虽说这些救灾的物资,大部分都不会经过原来那些地方官吏之手,而是由咱们各地分社的社员,直接负责接收和发放,但是咱们各地的分社中,未必就不会出现贪腐现象,这也是非常值得警惕的。”
程光阳执政这几年,各地的兴明社分社,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相继出现。
一开始兴明社只是在每个省的省城建立分社,招募的社员数量也很有限,而且每次招募,应募者都要经过重重考核,才有成为正式社员的资格。
后来在程光阳的指示下,分社开始逐渐扩建、扩招。
省以下的各府、各州,乃至于各县,基本都成立了对应的分社,招募社员的条件,也比以前放宽了不少。
起初还只是以招募贫寒士人为主,到后期便不再坚持这个原则了。
民间各行各业,任何有影响力的人物,只要对方肯明确表态,愿意拥护朝廷新政,支持程光阳,便能获得入社资格。
此举当然既有利也有弊。
有利之处,就在于无形中争取了很多原本站在兴明社对立面的势力,大大团结了所有可团结的力量。
而弊端也很明显,那就是各地的社团中,混入了不少害群之马,这帮人名义上拥护兴明社,支持程光阳,暗地里却借着入社的机会,大搞分裂和破坏。
然而不管怎么说,程光阳执政这几年,兴明社的规模,总归得到了极大扩张,先后在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开创了大大小小,将近一千两百个分社。
光是在籍的正式社员,就有六万多人。
若是算上预备社员和潜在培养社员,这个数字绝对会超过十万。
拥有如此庞大的政治力量,如今的兴明社,已经不是那些潜在的敌对势力,轻易就能搞垮的了。
就算天启帝本人,如果哪天对方开始意识到不对劲,想要扳倒程光阳,取缔兴明社,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毕竟如今的兴明社,不仅在中央和地方上的势力盘根错节,就连在各地的军队中,也建立起了一定人脉网络。
目光回到书斋。
“社长放心,你交代的任务,在下一定努力完成!朝廷的所有救灾物资,一定会尽量落到实处!”
听罢程光阳的话,卢象升连忙再三保证。
…
辽南东部,凤凰城以北。
努尔哈赤的数万大军,已经断粮好几天,沦落到了刮树皮、挖草根,甚至杀马充饥的地步。
“代善呢,我让他领兵北上联络刘爱塔,尽快运送粮草南下,都过去这么久了,他怎么还不回来?!”
后金军营。
眼看军中已无半点粮草,几万大军危在旦夕,努尔哈赤心急如焚,背着手,独自在中军大帐中走来走去。
忽然一把抓住身旁的李永芳,厉声询问道。
李永芳本是明朝抚顺游击将军,当年被努尔哈赤击败后,不得已投降了后金,由于他是第一个投降努尔哈赤的明军将领,所以被努尔哈赤收为了女婿。
从此以后,李永芳便追随在努尔哈赤身边,经常替努尔哈赤出谋划策。
“大,大汗……代善大贝勒前天才领兵出发的,您是不是记错了?”
李永芳咽了口唾沫,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喜欢重生明末?结党!必须结党!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明末?结党!必须结党!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