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接通,张科长对着话筒说道:“总机,接基建科宋科长办公室……老宋啊?我老张。等等,有个小家伙找你,你可长点心眼,别被他给骗了。”
说着,他把话筒递给郝胜利,眼里带着看好戏的笑意。
郝胜利踮起脚,小手接过话筒,脸上瞬间堆起甜甜的笑,声音又软又糯:“宋伯伯,是我呀,胜利。您忙不忙?胜利想求您个事。”
办公室里的大人们,连心情沉重的郑教授夫妇,都被他这秒变脸的功夫和甜得发腻的腔调逗得忍俊不禁,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
电话那头的宋科长显然吃了一惊,这小祖宗什么时候这么客气过?他迟疑了一下,谨慎地回道:“是胜利啊?不忙不忙,有什么事你说。”
郝胜利自己也觉得这调调别扭,立刻恢复常态,干脆利落地说:“宋伯伯,三件事。第一,我要四个家属区的套间,最好都是一楼,有没有?”
电话那头沉吟片刻:“一楼只剩三套了,再加个二楼的,行不?”
“行,”郝胜利一口答应,“第二件事,厂职工活动中心那边动工了没?能不能在旁边加个饲料加工车间,带三个库房一间办公室。车间大概五百平,外面还得搭几个大棚子。”
“活动中心刚出图纸,还没进场呢。胜利啊,你这又是车间又是库房棚子的,宋伯伯可做不了主。你得打个报告,写清楚用途,最好附个图纸,我才能递到厂办会上去争取。”
“没问题,图纸和报告我过两天就给您。第三件事,宋伯伯,我养鸡养鸭的那两个小山包推得怎么样了?”
“早推平了,你不是说不急吗?”
郝胜利压低声音:“宋伯伯,能不能在远离臭味的地方,盖十几间带小院的套间,有些人身份敏感,我想安排他们住那。”
电话那头安静了一下,随即传来宋科长压低的声音:“你以养殖场的名义打报告,走你们儿童团的账。这是小事,厂办会上次讨论过,按职工临时住房批就行。图纸拿来,我直接塞进施工图里。”
“谢谢宋伯伯。对了,我们新搞出了15马力的单缸柴油机,要不要给您留几台,配上搅拌机……或者我给您设计两台‘四不像’怎么样?”
“什么?”宋科长的声音一下子扬了起来:“15马力,咱们厂自己造的?留,必须留五台。等等……‘四不像’是什么?”
“就是用单缸柴油机改的运输车,能拉1.5吨货,带自卸,最快能跑25公里每小时。”
“哎呦!胜利啊!”宋科长喜出望外:“赶紧的,这‘四不像’务必给你宋伯伯弄五六台出来,半个月后好几个工程同时开工,正愁没车用呢!你要能搞定,可解了燃眉之急了。”
郝胜利声音雀跃:“太好了,那就这么说定了。我让刘爷爷优先安排生产,尽快给您生产出来,保证不耽误您使用。”
电话那头的笑声藏不住:“好,好!你小子真是咱厂的福星,这可解决大问题了。放心,你的事包在我身上。”
挂了电话,郝胜利长舒一口气,一回头就看见一屋子人目瞪口呆的表情。
张科长最先反应过来,笑着摇头:“好家伙,胜利啊,你这一个电话,不光要了房子,盖了车间,还顺带卖出去五台柴油机和六辆‘四不像’?”
吴副科长也乐了:“老宋可得高兴坏了,他们基建科最缺的就是运力。胜利,这‘四不像’到底是什么?”
郝胜利嘿嘿一笑,露出小虎牙:“就是用柴油机改的小货车,特别适合厂里和周边用。简单便宜,我出几张图纸就能造,一辆成本也就一千多。”
郑教授夫妇彻底说不出话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孩子谈笑间安排住房、敲定车间、谈成生产计划,还能画机械设计图……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刘老师悄悄拽丈夫的袖子,声音发颤:“老郑……咱们这是到什么地方了,这孩子也太……”
郝胜利抬头对郑教授夫妇笑道:“郑爷爷,刘奶奶,明天就给您们几家搬家。要了三套一楼加一套二楼,腿脚好的住楼上。现在一楼是有点潮,但厂里马上要改造,到时候保证舒舒服服的。”
张科长和吴副科长对视一眼。
他俩住一楼,却一点都不知道这事。
张科长连忙问:“胜利,什么时候改造一楼,我家墙皮都霉了。”
郝胜利指指电话:“宋科长刚不是说了吗?半个月后好几个工程一起开工,里面就有家属楼改造和防空洞整修,我早跟宋伯伯商量过了。我家也是一楼,嘿嘿。”
吴副科长高兴得一拍腿:“太好了,赶紧收拾,这潮气可真受够了!”
郝胜利又想起一事,看向吴副科长:“吴伯伯,我那个养蘑菇的专家请到了吗?”
吴副科长一愣,随即点头:“早联系好了,两个专家带三个工农兵大学生,随时能来。费用走你们儿童团的账。”
正说着,门外响起胖婶特有的大嗓门:“胜利,胜利小子,饭来啦!热乎的病号饭。”
只见胖婶端着两个大铝饭盒风风火火走进来,后面跟着个食堂职工,手里拿着个报纸包。
“胖婶。”郝胜利赶忙迎上去。
胖婶把饭盒放桌上,揭开盖,里面是糯香的小米粥,嫩黄的炒鸡蛋,还有两个白面馒头。
她看着郑教授夫妇憔悴的样子,心疼道:“哎呦,两位老师傅,快趁热吃点,这身子可得好好补补。”又指指报纸包:“胜利,饭票菜票都在这儿了,一个月的量。冯主任说了,绝饿不着咱们请来的老师傅。”
她凑近些,压低声音:“放心,打饭时阿姨们手稳着呢,保证给他们打得满满的。”
这朴实又冒着风险的话,像股暖流冲进郑教授夫妇心田。
他们经历过太多冷眼苛刻,从未想过初来乍到就能得到这样的关照。
两位老人眼眶又红了,连声道谢,声音哽咽。
郝胜利心里暖烘烘的:“胖婶,谢谢您和冯伯伯,谢谢食堂的叔叔阿姨,这份情谊我们都记着呢。等以后厂里物资丰富了,我保证让食堂成为全厂最舒心的地方。”
“哎呦!那就借你吉言啦,小祖宗。”胖婶笑得眼都没了,又催两位老师傅赶紧吃饭,便风风火火地走了。
郑教授夫妇端起饭盒,热粥下肚,身上心里都暖了。
虽然依旧担心着老友陈炳坤的安危,但身处这般充满人情味的地方,他们的焦虑的确被驱散了大半。
喜欢重生七零三线厂,小伙伴们往前冲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七零三线厂,小伙伴们往前冲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