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问得仔细,不仅问价格,还留意肉的成色、调料的质量。嫂子们跟在旁边,努力记着各种价格,心里飞快地算着成本。她们发现,六弟妹不仅会问,还会砍价,几句话就能让老板心甘情愿地便宜一两文,这份本事让她们暗暗佩服。
第三步,观察竞争对手,思考定价。
她们假装路人,在几个看好的位置附近,观察其他卖吃食的摊子。看别人卖什么,用什么家什,卖多少钱,客人都是什么样子的。
“书院旁边那个卖馄饨的,一碗素馄饨要五文钱,带肉馅的八文。”二嫂李翠莲眼尖地汇报。
“码头那边卖炊饼的,一个大炊饼两文钱,夹点咸菜就要三文。”大嫂张桂兰也小声说。
苏晓晓心里快速盘算着:煎饼用料比炊饼精细,还有鸡蛋、酱料,定价四文钱一个应该合理;瘦肉丸有肉有淀粉,汤鲜味美,可以卖五文一碗;卤肉按斤称,猪头肉、猪大肠成本不同,但综合下来,定在十五文到二十文一斤,切好搭配卤汁售卖,对于想开荤的工人来说,应该能接受。
第四步,采购必需品。
心里有底后,苏晓晓开始采购。她买了三十个厚实的粗瓷海碗主要盛放瘦肉丸和卤肉,一百五十张干净的大荷叶用来包裹卤肉和煎饼,既环保又有清香,几捆竹签方便试吃和插取卤肉,还有一大包盐和一些基础的调味品。总共花了一百二十文。嫂子们看着她花钱既有章法又不吝啬,更是觉得跟着她干准没错。
忙完这一切,中午简单的吃了些东西,日头已经偏西。四人背着采购的东西,赶到镇口,正好搭上最后一趟回村的牛车。坐在晃晃悠悠的牛车上,虽然身体疲惫,但每个人心里都无比充实。
看着身边因为奔波额角带汗、却依然眼神明亮的苏晓晓,三位嫂子心中感慨万千。她们不傻,今天跟着六弟妹跑这一天,亲眼见她如何分析地段、打听物价、权衡利弊,才知道做生意有这么多门道。她懂的这么多,心思又如此缜密,如果她只想自己发财,完全可以用那四十两家底,自己去雇几个人干活,赚的钱都是她自己的,何必非要拉着她们三个妯娌,还要分利润给她们?
想到这里,大嫂张桂兰心里暖暖的,只觉得能遇到这样的弟妹,是她们周家二房的福气。二嫂李翠莲更是下定决心,以后六弟妹指东,她绝不往西。四嫂赵小梅也收起了不少小心思,觉得紧紧跟着六弟妹,比自己算计那仨瓜俩枣强多了。
她们不约而同地暗自庆幸:幸好自家老六模样生得俊,读书也好,不然,拿什么留住这么厉害又有情有义的六弟妹哦!
夕阳的余晖洒在归家的路上,也洒在四个女人充满希望的脸上。属于周家二房的奋斗,从这一天,正式开始了。
经过几天的紧锣密鼓的准备,家伙什齐全,原料备好,连吆喝的话术都偷偷练了无数遍,周家二房的“美食创业队”终于要正式出摊了!
最先开张的是书院旁边的杂粮煎饼摊和瘦肉丸摊。这两个摊子由大嫂和四嫂主要负责,清风、明月两个半大姑娘来回帮忙。
第一天站在陌生的街口,面对来来往往的人群,大嫂张桂兰和四嫂赵小梅都有些手足无措,脸上带着明显的局促和紧张。大嫂搓着围裙角,四嫂则不停地整理着其实已经很整齐的碗筷。
苏晓晓看在眼里,率先系上干净的围裙,站到煎饼摊前,朗声吆喝起来:“哎——看一看尝一尝嘞!热乎喷香的杂粮煎饼!鸡蛋、小葱、秘制酱,好吃不贵顶肚肠!”
她声音清亮,笑容爽利,一边吆喝,手上动作不停。舀一勺面糊,刺啦一声落在铁鏊子上,木刮板迅速一转,一个完美的圆饼瞬间成型,打上鸡蛋,撒上葱花,刷上酱料,香气立刻就飘散开来。
有早起赶路的学子被香气吸引,停下脚步观望。苏晓晓立刻抓住机会,切了一小块煎饼用竹签插着递过去:“小相公,尝尝!不好吃不要钱!” 又对旁边犹豫的妇人笑道,“这位姐姐,给家里孩子带一个?干净又营养!”
见她如此从容,还能跟人唠家常,大嫂和四嫂也渐渐放松下来,学着她的样子,开始小声招揽客人。虽然一开始还有些磕巴,但笑容真诚。
旁边的瘦肉丸摊,四嫂李翠莲也豁出去了,她嗓门本就亮,一开口就引人注目:“滑嫩鲜香的瘦肉丸嘞!热汤热水,一碗下肚浑身暖!大哥,来一碗尝尝?保准您吃了还想吃!”
有第一个尝鲜的,就有第二个。煎饼的焦香、瘦肉丸的鲜香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加上苏晓晓准备的“试吃”策略,很快,两个摊位前就围拢了人。
“给我来一个煎饼!”
“这瘦肉丸味道真不错,给我也来一碗!”
“小姑娘,手脚真麻利!”
生意一旦开张,忙碌便接踵而至。大嫂负责收钱、打包,四嫂帮着准备配料,清风明月穿梭着送碗、擦桌子。苏晓晓和四嫂则成了主力,一个摊饼摊出残影,一个下丸子如行云流水。起初的局促早已被忙碌冲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充实的、看到铜钱叮当落入口袋的兴奋感。
喜欢别慌,老公和孩子也穿了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别慌,老公和孩子也穿了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