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月10日,沧溟镇三五年计大会进入经济专项讨论环节。经过前几日的教育规划研讨,众人对“经济是发展命脉”的认知愈发清晰,会议室里的氛围比以往更加务实。林彻将一份详尽的经济现状与需求报告推至桌心,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图表清晰展现了沧溟的经济困境:“截至1960年底,全镇财政结余仅9.2万元,而教育、军事、基建等各项规划总需求达32万元,资金缺口超过22万元。今天,咱们必须围绕‘兴海洋经济,强轻工自给’的核心,拿出具体的增收和节流方案,让三五年计的所有规划都有财力支撑。”
商贸组组长张远率先起身,铺开一张沧溟周边海域地图和贸易数据统计表:“沧溟是海岛,海洋是咱们最大的优势,所以经济规划的核心要放在海洋上,具体分渔业和海洋贸易两大板块。先看渔业,目前全镇有大小渔船83艘,其中60%是散户所有,捕捞区域混乱、效率低下,而且多是近海捕捞,附加值低。去年全年渔业产值仅5.3万元,扣除成本后利润不足2万元。”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计划成立‘沧溟渔业合作社’,整合全镇所有渔船和渔民。”张远指着地图上划分的区域,“将周边海域划分为三个捕捞区和两个养殖区,捕捞区实行‘轮流作业、统一调度’,避免过度捕捞;养殖区从现有10亩扩大到120亩,重点养殖高价值的石斑鱼、对虾、鲍鱼和海带,由农业组派技术人员指导,确保成活率。同时,在镇南建一座大型海产品加工厂,加工鱼类罐头、干货、腌制品等,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预计合作社成立后,第一年渔业产值可提升至8万元,加工厂投产后,年利润能再增加3万元。”
关于海洋贸易,张远提出了“双向拓展、渠道多元”的策略:“目前咱们的贸易渠道很单一,仅与华夏的一个沿海城镇有零星合作。计划三年内打通三条主要贸易航线:第一条是与华夏的固定航线,每月通航两次,出口海产干货、手工渔网、钢铁半成品,进口粮食、棉花、轻工业设备和生产资料;第二条是周边岛屿航线,对接青屿岛、黑礁岛等岛屿部落,出口日用品和加工食品,进口他们的特色资源;第三条是远海商贸航线,1963年完成港口扩建后,停靠中型商船,与南边的商贸重镇红石镇建立合作,拓展更大市场。”
“商贸组的规划很全面,但轻工业自给的目标怎么实现?”林彻问道。工业组组长李卫国立刻回应:“目前岛内衣食住行所需物资近60%依赖外运,比如布料、肥皂、农具等,不仅成本高,还经常受运输影响断供。我们计划三年内建成五大轻工业项目,实现基础物资自给自足。”
李卫国逐一阐述项目细节:“1961年先建纺织厂和农具厂,纺织厂利用进口棉花和本地麻类原料,生产布料和衣物,解决穿衣问题,预计年产能可满足全镇需求的80%;农具厂生产渔船零件、养殖网箱、耕地工具等,供应农业和渔业生产。1962年建食品加工厂和日用品厂,食品加工厂除了加工海产品,还要生产面粉、饼干等粮食制品;日用品厂生产肥皂、火柴、蜡烛等基础用品。1963年扩建建材厂,增加砖瓦、水泥的产能,保障学校、工厂、住房等基建项目的材料供应。五大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总产值可达11万元,扣除成本后年利润约4万元,还能减少近50%的物资进口支出。”
财政组组长算了一笔账:“渔业合作社年利润5万元,海洋贸易年利润6万元,轻工业年利润4万元,三年累计可结余45万元,扣除各项开支后,能填补资金缺口并有所结余。但初期投入需要10万元,怎么解决?”
众人展开热烈讨论,最终确定三项资金保障措施:一是分阶段投入,优先启动渔业合作社和纺织厂,用首年收益再投入其他项目;二是争取外部支持,与华夏签订贸易信贷协议,先赊购部分原材料和设备,投产后用产品抵扣,同时申请5万元低息生产贷款;三是内部节流,压缩15%的行政弹性开支,取消不必要的公务支出,将资金集中投入核心项目。
此外,会议还明确了各部门的责任:商贸组负责合作社组建、贸易渠道对接和市场开拓;工业组负责轻工业项目建设和生产管理;财政组负责资金统筹、预算分配和审计监督;农业组负责养殖技术指导和原材料供应。同时建立“经济月度调度会”制度,及时解决生产和贸易中出现的问题。
林彻总结道:“海洋是咱们的‘金饭碗’,轻工是咱们的‘压舱石’。各部门要攥紧拳头,各司其职,确保经济规划落地见效。只有钱袋子鼓了,咱们的教育、军事、民生才能真正搞起来。”
夕阳透过窗户洒进会议室,众人看着规划方案上的数字和条款,仿佛已看到港口商船云集、工厂机器轰鸣、渔民喜获丰收的繁忙景象。
喜欢我建国了,怪谁啊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建国了,怪谁啊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