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2月的沧溟岛,寒意渐消,春风掠过沧溟镇工业区的厂房,带来了万物复苏的气息。汽车制造厂的广场上,红色的绸布覆盖着一个庞大的身影,周围挤满了工人、工程师和闻讯赶来的民众,相机的镜头对准中心,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期待与紧张——今天,是沧溟岛第一辆自主生产的民用汽车下线的日子。
此时的国际车市,脚盆鸡的车靠着经济实用的车型初步打开南洋市场,骆驼国车企则主打高端豪华路线,而华夏内地的汽车工业尚在起步阶段,多以军用和商用车型为主。沧溟岛的汽车研发团队,正是瞄准了“经济耐用、适配多路况”的定位,历时八个月,终于完成了首辆民用汽车的组装与调试。
“岛主,所有检测都已完成,各项性能指标达标!”汽车制造厂厂长拿着检测报告,快步走到林彻身边,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林彻点点头,目光扫过人群中的王专家和卡列尼科夫——这位华夏机械专家负责车身结构与实用性设计,毛熊精密机床权威则主导发动机与传动系统优化,两人带领团队解决了近20个技术难题,从齿轮精度到车身焊接,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打磨。
“揭幕吧。”林彻的声音沉稳,却难掩眼底的笑意。
厂长上前,一把扯下红色绸布。阳光下,一辆银灰色的轿车缓缓展露全貌:车身线条流畅,没有过多冗余装饰,前脸采用简约的矩形格栅,搭配圆形大灯,既符合当下的审美,又透着几分利落;车身长度约4.5米,轴距2.7米,比同期脚盆鸡的主力车型略宽,内部可容纳5人,座椅采用“沧溟造”高端皮具面料,触感舒适;后备箱容积不小,足以满足家庭日常使用与短途运输需求。
“这车叫‘沧溟1号·启明’!‘启明’寓意开启沧溟汽车工业的光明之路!”厂长拿着话筒,向众人介绍,“咱们这‘启明’车,性能可不输脚盆鸡的车!”
他指着发动机舱,详细讲解:“搭载的是1.6升四缸汽油发动机,是王专家和卡列尼科夫先生联合优化的,最大功率65马力,百公里油耗8升,比脚盆鸡同排量车型低10%;传动系统用的是自主生产的四速手动变速箱,换挡顺畅,适配山路、沿海等复杂路况,特别适合南洋和非洲市场;车身采用加厚钢板,抗撞击性能优于同期脚盆鸡车型,底盘经过多次调试,行驶稳定性极强。”
话音刚落,测试员驾驶着“沧溟1号·启明”缓缓驶出广场,在提前划定的赛道上开始演示。加速、换挡、转弯、刹车,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发动机运转平稳,没有明显噪音。围观的人群爆发出阵阵欢呼,工人们举着写有“沧溟自主,工业兴岛”的牌子,激动地挥舞着手臂。
“太好了!咱们终于有自己的民用汽车了!”一位老工人抹了把眼角,他从汽车厂建厂就加入,看着从无到有,从零件依赖进口到自主组装,心里满是自豪。
人群中的欧洲商人是“汇鑫商会”邀请来的考察团成员,其中一位骆驼国车商走上前,仔细抚摸着车身漆面,又查看了发动机细节,由衷赞叹:“这辆车的工艺很出色,性能均衡,价格如果合理,在欧洲的中端市场肯定有竞争力。”
下线仪式结束后,林彻召集研发团队和企业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启明’下线是个好开始,但不能骄傲。”林彻看着桌上的性能对比表,“和脚盆鸡顶尖车型相比,咱们的发动机寿命还有差距,自动化装配率也不足。下一步,一是尽快启动生产线扩建,目标月产能达到100辆,优先供应岛内和南洋市场;二是让卡列尼科夫先生牵头,优化发动机生产工艺,延长使用寿命;三是‘远达商会’要尽快对接南洋的菲兰宾、越国经销商,把‘启明’推向市场,打出‘沧溟造’的汽车品牌。”
王专家立刻表态:“我们已经着手改进发动机设计,计划三个月内拿出优化方案;同时会培训更多技工,加快量产进度。”卡列尼科夫也点头:“精密机床生产线可以满负荷运转,保障变速箱和发动机零件的供应精度。”
消息很快传遍全岛,广播电台的新闻频道循环播报“沧溟1号·启明”下线的消息,附带详细的性能介绍;临溪镇的文化宣传栏上,贴满了汽车的照片和研发故事,引来不少学子驻足观看。沧溟银行也第一时间推出“购车低息贷款”,鼓励岛民购买本土汽车,首日就有数十位居民提交了贷款申请。
与此同时,“海通商会”给毛熊发去电报,附上“沧溟1号·启明”的参数和照片,提出批量供应的意向。毛熊方面很快回复,希望先订购50辆作为公务用车,并表示若使用效果良好,将追加订单。
2月的最后一天,首批10辆“沧溟1号·启明”正式交付。其中3辆交给岛内政务部门作为公务车,7辆通过“远达商会”发往南洋的菲兰宾和越国。看着车辆驶离工厂的背影,林彻站在厂房前,心里清楚,“启明”不仅是一辆汽车,更是沧溟岛工业自主化的新里程碑。在这个动荡的年代,每一点技术突破,每一个自主品牌,都是沧溟岛站稳脚跟的底气。
夜色中,汽车制造厂的车间依旧灯火通明,工人们正忙着组装下一批“启明”车的零件。机器的嗡鸣与工人的笑声交织在一起,伴着春风,奏响了沧溟岛工业发展的新乐章
喜欢我建国了,怪谁啊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建国了,怪谁啊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