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金丝楠木引风波,邻村暗招破局忙
晨光刚漫过老村的黛瓦,林悦就被院外的喧哗声惊醒。她披衣走到窗边,看见张大爷领着三个穿深蓝色工装的人站在石榴树下,手里还捧着个盖着红布的木盒,神色既紧张又兴奋。苏然正给几人递茶水,见林悦探头,连忙招手:“悦悦,省文物局的专家到了,说要给祠堂的金丝楠木柱做鉴定。”
林悦快步迎出去,工装男里领头的高个男人立刻上前握手,递来一张名片:“林女士您好,我是省文物保护研究所的周明,这两位是木材鉴定师和古建筑研究员。昨天接到周曼女士的申请,我们连夜赶过来了——听说你们发现了清代金丝楠木构架的祠堂?”
“是有这么回事,”林悦引着众人往老村走,脚下的石板路被晨露浸得发亮,“祠堂荒废了快三十年,去年暴雨冲塌了西厢房,才露出梁架上的木纹。张大爷是村里的老木匠,一眼认出是金丝楠木。”
张大爷跟在后面,忍不住插话:“可不是嘛!我年轻时跟着师父修过县城的老戏台,见过金丝楠木的料,那木纹里泛着金丝,凑近了闻还有股淡淡的药香,跟祠堂柱子上的一模一样!”
说话间已到祠堂门口,周明让人打开带来的专业设备——便携式木材密度仪、高清内窥镜,还有个巴掌大的红外检测仪。他围着正中那根直径近一米的柱子转了两圈,用手轻轻抚摸着柱身上的裂纹,眼神愈发凝重:“从外观来看,这木材的色泽和纹理确实符合金丝楠木的特征,但具体年代和材质等级,还得靠仪器检测。”
研究员小李打开内窥镜,将探头伸进柱子顶端的榫卯缝里,屏幕上立刻出现了木材内部的纹理结构。“周哥你看,导管呈圆形,薄壁组织呈翼状,这是典型的桢楠特征,也就是咱们常说的金丝楠木!”小李的声音都有些发颤,“而且从木材的老化程度来看,至少有两百年历史,应该是清中期的木料!”
周明接过密度仪,在柱子不同位置测量了三次,数据显示在仪器屏幕上:“密度0.61g\/cm3,含水率12%,完全符合优质金丝楠木的标准。林女士,你们这祠堂可真是个宝贝啊!清中期的金丝楠木构架,在咱们省现存的古建筑里都不多见,要是能完整修复,说不定能评上省级文保单位!”
林悦心里又惊又喜,刚想说话,口袋里的手机突然响了。是村支书老王打来的,语气急促:“悦丫头,不好了!邻村的人带着记者堵在村委会门口,说你们的金丝楠木是偷挖的,还说你们破坏古建筑,你赶紧回来看看!”
周明闻言,脸色立刻沉了下来:“还有这种事?林女士,我们跟你一起过去,正好可以用检测数据证明这木材的合法性。”
一行人急匆匆赶回村委会,远远就看见院门口围了不少人。邻村的村支书刘富贵站在台阶上,手里举着一张照片,对着几个扛摄像机的记者大声嚷嚷:“大家看看,这就是林家村祠堂的柱子,跟我们村后山古墓里挖出来的木材一模一样!他们肯定是偷偷挖了古墓,把木材运到祠堂里冒充古建筑构件!”
记者们的镜头齐刷刷对准赶来的林悦,话筒立刻递了过来:“林女士,刘支书说的是真的吗?你们的金丝楠木真的来自古墓?”“听说古墓盗掘是违法行为,你们有没有相关部门的审批手续?”
林悦深吸一口气,走上台阶,从周明手里拿过检测报告,对着话筒沉声说道:“首先,我要明确一点,祠堂的金丝楠木是原有建筑构件,并非来自古墓。其次,省文物局的专家今天刚对木材进行了检测,报告显示这些木材是清中期的古建筑用料,跟邻村所谓的‘古墓木材’没有任何关系。”
周明上前一步,亮出自己的工作证:“我是省文物保护研究所的周明,负责本次木材鉴定。刚才的检测结果显示,林家村祠堂的金丝楠木构件年代清晰、来源合法,不存在盗掘古墓的情况。至于刘支书提到的‘古墓木材’,据我所知,邻村后山的古墓早在十年前就已被文物部门清理保护,根本不可能有木材外流。”
刘富贵脸色一变,还想辩解,人群里突然走出个穿西装的男人,正是邻村文旅项目的投资方代表赵鹏。他笑着走上前,握住林悦的手:“林总,误会,都是误会!刘支书也是听村民瞎说,没搞清楚情况就闹了这么一出,我代他向你道歉。”
林悦抽回手,眼神冰冷:“赵总,这恐怕不是误会吧?我们昨天刚发现金丝楠木,今天你们就带着记者来闹事,未免也太巧合了。”
赵鹏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又恢复如常:“林总说笑了,我们也是关心文物保护嘛。其实我今天来,还有个事想跟你商量——咱们两村都在搞文旅项目,不如合作开发?我们公司有雄厚的资金和成熟的运营团队,要是能跟你们的金丝楠木祠堂结合起来,肯定能打造出一个爆款旅游项目。”
周曼这时也赶了过来,听到赵鹏的话,忍不住冷笑:“赵总这算盘打得也太精了吧?先是造谣抹黑,想搅黄我们的项目,现在见我们有了文物专家的认证,又想过来分一杯羹?”
赵鹏脸色有些难看,刚想反驳,周明突然开口:“赵总,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进行开发利用,必须经过文物部门的审批,而且要以保护为前提。林家村的祠堂如果能申报文保单位,未来的开发方案必须由专业的文保团队制定,不是随便找个运营公司就能合作的。”
刘富贵见势不妙,拉着赵鹏就要走,记者们却不肯放过他们,纷纷追问:“刘支书,刚才的说法你怎么解释?”“赵总,你们是不是故意造谣破坏竞争对手的项目?”两人在记者的围追堵截下,狼狈地挤开人群走了。
看热闹的村民渐渐散去,老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对林悦说:“悦丫头,多亏了你和专家及时赶到,不然咱们村的名声就毁了。不过邻村这么明目张胆地使坏,以后肯定还会找咱们麻烦,咱们得想个办法应对才行。”
周明点点头:“王书记说得对。林女士,我建议你们尽快整理材料,向县文物局申请文物保护单位,这样既能保护祠堂,也能避免类似的谣言再次发生。另外,修复方案一定要请专业的古建筑设计院来做,我们研究所可以帮你们推荐靠谱的团队。”
林悦感激地说:“多谢周老师的建议,我们马上就着手准备。对了,关于金丝楠木的保护,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主要是防潮和防虫,”周明从包里拿出一本《古建筑木材保护手册》递给林悦,“祠堂里要保持通风,雨季可以在柱子底部放些生石灰防潮。另外,金丝楠木虽然耐虫蛀,但长期潮湿也容易滋生霉菌,最好定期用干燥的软布擦拭柱身。”
送走专家后,林悦、苏然和周曼回到办公室,商量下一步的计划。周曼打开电脑,调出邻村文旅项目的资料:“我查了一下,邻村的投资方是市里的宏达集团,老板就是赵鹏的父亲。他们上个月刚拿下邻村的开发权,计划投资五千万建一个仿古小镇,主要卖点是人造的温泉和仿古建筑。咱们的金丝楠木祠堂一出来,他们的项目就没了竞争力,所以才会急着造谣抹黑。”
苏然皱着眉头:“那他们接下来会不会还有别的动作?比如在政策审批上给咱们使绊子,或者抢咱们的合作资源?”
“很有可能,”林悦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赵鹏刚才提到合作,其实是想趁机吞并咱们的项目。咱们现在最关键的是尽快完成文物申报和修复方案,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另外,周曼,你之前说的文旅基金,能不能加快推进?咱们需要资金来启动修复工程。”
周曼点点头:“我已经跟几家投资机构沟通过了,他们对金丝楠木祠堂的项目很感兴趣,下周可以安排实地考察。不过有个问题,文物修复的资金不能用商业基金,得申请政府的文保补贴。我明天就去县文物局跑一趟,问问补贴的申请流程。”
正说着,赵磊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悦悦,我刚从县城回来,发现邻村在咱们村周边的几个路口都立了广告牌,上面写着‘金丝楠木骗局,林家村文旅项目请勿上当’,还有他们项目的宣传语。我已经拍了照片,咱们可以起诉他们造谣诽谤。”
林悦接过照片,只见广告牌上的文字醒目刺眼,甚至还配了张模糊的“古墓盗掘现场”照片,明显是伪造的。她气得手都在抖:“太过分了!他们这是明目张胆地违法!赵磊,你帮我联系律师,咱们不仅要起诉他们诽谤,还要要求他们拆除广告牌,公开道歉!”
赵磊点点头:“我认识市里一家律师事务所的主任,专门打知识产权和名誉权的官司,我现在就联系他。另外,我还听说邻村跟咱们之前谈好的建材供应商签了合同,把原本要给咱们的木材都截胡了,价格还比咱们高了20%。”
“这群人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苏然咬牙说道,“不过没关系,我表哥在邻市开了家木材厂,专门供应古建筑修复的木料,我现在就给他打电话,让他优先给咱们供货。”
林悦看着眼前的两人,心里暖暖的。虽然邻村的刁难让项目陷入困境,但有这么多支持她的人在,她就有信心渡过难关。她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生机勃勃的村庄,语气坚定:“不管他们耍什么手段,咱们都不能退缩。这不仅是为了咱们村的文旅项目,更是为了保护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当天下午,律师就赶到了村里,看了广告牌的照片和邻村记者会的录像后,当即表示:“这些证据足够证明对方存在诽谤行为,咱们可以先向法院提交诉前禁令,要求他们立即拆除广告牌,停止侵权行为。同时,咱们还可以向当地文旅局和市场监管局投诉,让行政部门介入调查。”
林悦让律师尽快准备材料,自己则跟着周曼去了县文物局。局长张建国听说了林家村的情况,很是重视:“林女士,你们发现的金丝楠木祠堂确实很有保护价值,我已经把情况上报给了省文物局,申请将其列为省级文保单位。至于文保补贴,只要申报成功,就能拿到一笔专项基金,用于祠堂的修复和保护。”
“谢谢张局长,”林悦感激地说,“不过邻村现在到处造谣,说我们破坏古建筑,会不会影响申报流程?”
张建国摇摇头:“不会的。省文物局已经收到了周明研究员的检测报告,明确了祠堂木材的合法性和历史价值。而且我们会派专人去邻村调查,制止他们的造谣行为。你们放心,文物保护是国家大事,不会让别有用心的人破坏的。”
从县文物局出来,周曼接到了投资机构的电话,对方表示下周一会来村里实地考察,希望能看到详细的项目规划和修复方案。林悦和周曼立刻赶回村里,召集项目团队开会,熬夜修改规划方案,把金丝楠木的保护和利用作为核心亮点,还加入了非遗文化展示、传统手工艺体验等内容,让整个项目更加丰富立体。
周日晚上,林悦正在办公室核对方案细节,苏然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面条走了进来:“别太累了,先吃点东西。表哥刚才打电话说,木材已经准备好了,下周就能运过来,足够支撑前期的修复工程。”
林悦接过面条,心里暖暖的:“辛苦你了,还要麻烦表哥。对了,赵磊那边怎么样了?律师的材料准备好了吗?”
“都准备好了,明天一早就去法院提交诉前禁令,”苏然坐在她身边,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悦悦,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不管遇到什么事,我都会陪着你。”
林悦靠在他肩上,吃着温热的面条,连日来的疲惫仿佛都消散了不少。她知道,明天又将是一场硬仗,但只要有苏然在,有团队的支持,有政府的帮助,她就有信心打赢这场仗,让古老的祠堂重焕生机,让林家村的文旅项目走上正轨。
第二天一早,律师就带着材料去了县法院,很快就拿到了诉前禁令。林悦让人立刻联系邻村,要求他们拆除广告牌,否则就申请法院强制执行。邻村见林家村动真格的,又听说省文物局要介入调查,只好乖乖拆除了所有广告牌,还在当地报纸上刊登了道歉声明。
周一上午,投资机构的考察团如期而至。林悦带着他们参观了祠堂,展示了专家的检测报告和详细的项目规划方案。考察团负责人看着祠堂里的金丝楠木柱子,赞不绝口:“林总,你们这个项目太有潜力了!金丝楠木祠堂是独一无二的核心资源,再加上非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体验,绝对能吸引大量游客。我们愿意投资五千万,跟你们共同开发这个项目!”
林悦和周曼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喜悦。这不仅意味着项目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更意味着他们的努力得到了认可。林悦握着负责人的手,语气激动:“谢谢你们的信任!我们一定会好好把握这个机会,把林家村的文旅项目打造成一个精品工程,既保护好文化遗产,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考察团离开后,林悦召集村民开了个大会,宣布了项目的最新进展——省文物局已受理祠堂的文保单位申报,投资机构将注入五千万资金,修复工程下周就能正式启动。村民们听了,都高兴得欢呼起来,张大爷更是激动地说:“太好了!咱们村终于有盼头了!我一定好好带徒弟,把老木匠的手艺传下去,把祠堂修得漂漂亮亮的!”
林悦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虽然项目启动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只要坚持下去,总能看到希望。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有祠堂修复、非遗工坊建设、旅游线路规划等很多工作要做,但她有信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林家村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夕阳西下,林悦和苏然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晚霞染红了半边天,给村庄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苏然握着她的手,轻声说:“悦悦,你看,咱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林悦点点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是啊,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未来,咱们还要把村里的教育、医疗都搞上去,让村民们不仅能致富,还能享受到更好的生活。”
远处的祠堂在夕阳下静静矗立,仿佛在见证着这个村庄的新生。林悦知道,老祖宗留下的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更是一种坚韧不拔、团结互助的精神。而她,将带着这种精神,带领林家村的村民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走下去。
喜欢穿越到八零年代小山村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穿越到八零年代小山村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