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幅字,笔力雄健,意态飞扬,每一个转折和提按都充满了不羁的生命力,仿佛书写者将满腔的抱负与才情,都倾注进了这一撇一捺之间。
落款处的“周启明”三个字,更是如龙飞凤舞,神采奕奕。
林望的目光在那幅字上停留了不过一秒,便收了回来,礼貌地朝陈雅点了点头,转身拉开了门。
门在他身后合上,隔绝了客厅里那压抑的、被陈年往事浸透的空气。
走在洒满阳光的家属院小径上,林望的脚步不疾不徐,但脑海里却掀起了滔天巨浪。
陈岩松,周启明的岳父。
这个石破天惊的发现,像一把钥匙,瞬间解开了陈老一系列反常举动的密码。他那看似源于理念之争的强烈抵触,那篇措辞严厉的《警惕新形势下的“洋跃进”》,以及庐州环保局那记精准的“闷棍”,背后都指向了一个更深、更私人的动机——保护。
他在保护什么?
保护一个尘封了十五年的家庭悲剧不被触碰?还是在保护那个悲剧背后,更可怕的秘密?
那条警告短信再次浮现在林望的脑海里:“清水乡的涟漪,不该惊动云州的深潭。”
发信人,或许就藏在陈岩松那张盘根错节的【关系链】图谱的某个阴影里。他们知道林望的来历,知道他搅动了清水乡,更知道他可能会顺藤摸瓜,触碰到云州那潭深水。而陈老的发难,很可能就是这股暗流涌动的结果,是他这位在明处、影响力巨大的老领导,被推出来阻挡林望前进的“防火墙”。
林望坐进车里,没有立刻发动。他靠在椅背上,闭目沉思。
他头顶那枚【危机意识】的标签,光芒锐利而稳定。他意识到,自己面对的,已经不是一场单纯的政治博弈。对手盘根错节,而且拥有一个无法用利益去衡量、无法用道理去说服的内核——一个父亲的执念。
对付这样的对手,任何常规的进攻手段都可能适得其反,激起对方更猛烈的反扑。
他今天走的这一步棋,看似行险,却恰好绕开了所有可能引爆对方情绪的雷区。他没有谈数字经济的宏大蓝图,没有争辩“虚”与“实”的路线,他只谈了人命。
用最质朴的人道主义,去消解一个老干部根深蒂固的理念壁垒,也暂时安抚了一个父亲紧绷的神经。
但林望知道,这只是暂时的。陈老那枚【保守】的标签虽然淡了一丝,但并未消失。他只是从“根本否定”转向了“技术质疑”,这道横亘在数字经济战略面前的大山,依然巍然耸立。
而云州那潭深水,也只是暂时恢复了平静,水下的暗流,随时可能再次卷起漩涡。
发动汽车,林望驱车返回省委大院。
刚走进数字经济办公室,一股低气压便扑面而来。王林坐在角落里,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脚下的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烟头。几个年轻同事围坐在一起,垂头丧气,像斗败了的公鸡。
“怎么样?”林望走到王林身边,明知故问。
王林抬起布满血丝的眼睛,头顶的【挫败】和【憋屈】标签灰暗无比。他将一份会议纪要推了过来,声音沙哑:“还能怎么样?鸿门宴呗。”
“我去了,一句话没说。就听发改委产业协调处的那个孙处长,还有几个不知道从哪请来的‘专家’,你一言我一语,把咱们的数字经济批得体无完肤。”王林苦笑着摇了摇头,“什么‘数据安全风险巨大’,什么‘投资回报周期过长,不符合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原则’,什么‘缺乏成熟案例,属于盲目跟风’……帽子一顶接一顶地扣,全是陈老那篇文章里的调调。”
“最后,那个孙处长做了个总结,说为了‘审慎起见’,建议对所有新兴产业的申报项目,都增设一个‘专家二次风险评估’环节。这不就是给我们量身定做的一副镣铐吗?”
办公室里一片死寂。
这记组合拳,打得又准又狠。舆论上抹黑,行政上设卡,政策上加锁,三管齐下,几乎要将数字经济办公室彻底架空。
喜欢官场沉浮:开局我就能看穿人心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官场沉浮:开局我就能看穿人心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