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久违的、规律而甜蜜的“小情侣”生活模式,正式开启。
每天清晨,刘晓艺会早早起床,对着镜子练习一下当天可能需要用到的播报词,然后洛锦川会开车送她去电视台实习。
傍晚,当纽约华灯初上,洛锦川的车又会准时出现在电视台楼下,接上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女友。
回到他们位于康达斯太太家二楼的温馨小窝,洛锦川往往会系上围裙,展现他日益精进的厨艺。
有时是用刘晓艺从社工社团“拯救”回来的食材烹制简单健康的晚餐,有时则会特意去中国超市采购,做一顿她心心念念的红烧肉或番茄炒蛋,慰藉她的中国胃。
晚餐后,是两人最惬意的时光。
他们会窝在沙发上,刘晓艺兴致勃勃地讲述实习中的见闻——今天跟着编导学了如何快速撰写新闻提要,明天观摩了主播如何在直播中应对提词器故障的突发状况,后天又被分配去协助整理观众来信,看到了美国普通民众对节目的真实反馈。
洛锦川则会耐心倾听,时而提出一些基于他宏观视角的见解,时而又能给出非常具体的建议,比如如何更有效地与团队沟通,或者如何理解某个节目环节背后的商业逻辑。
有时,刘晓艺需要为实习项目准备策划案或者学习新的剪辑软件,洛锦川就会在一旁安静地看书,或者处理自己的一些琐事。
偶尔抬头,看到对方在灯下专注的侧脸,便觉得心中一片宁静满足。
周末,他们会一起去超市采购,去看一场电影,或者干脆哪里也不去,就在家里享受无人打扰的慵懒时光。
这种“你上班,我接送,你策划,我陪伴”的日常,充满了平淡却真实的幸福感。
他们不再是隔着屏幕互相鼓励的异地恋人,而是在同一座城市,为了各自的目标努力,又能在疲惫时相互依偎,在进步时彼此分享的亲密伙伴。
大二上学期的结束,对刘晓艺来说,是一个阶段的圆满收官,更是另一个更具实践性阶段的开始。
在国内,家人的生活蒸蒸日上,亲情网络愈发牢固;在纽约,她和洛锦川的关系在共同的成长和相互的扶持中愈发深厚。
这个冬天,虽然纽约的气温持续走低,但他们的生活,却因为充实的目标和温暖的陪伴,而显得格外暖意融融。
寒假的电视台实习,对刘晓艺而言,就像正式踏入社会前的一个微缩“新手村”。
这里不再有教授的循循善诱和明确的课程大纲,取而代之的是快节奏的工作流程、明确的职责分工以及一种无形的竞争压力。
刘晓艺被分配到了节目后期制作部门的录音配音组。
这个组别的工作,远没有她最初想象的那么光鲜亮丽,更多的是幕后的精细操作和体力付出。
她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录音师,为节目的一些旁白、补录台词以及简单的广告配音进行收音和初步处理。
带她的是一位名叫弗兰克的中年录音师,头发微卷,总是戴着一副监听耳机,表情严肃。他话不多,但要求极其严格。
第一天,他就指着录音棚里那些错综复杂的设备对刘晓艺说:“在这里,你的耳朵就是最好的工具。不仅要听内容,更要听环境音、听电流声、听呼吸的轻重。任何一丝杂音,都是不专业的体现。”
刘晓艺的工作包括提前检查麦克风、准备脚本、在录音时操作基础设备,以及最重要的——在录音结束后,协助整理和标注大量的音轨文件。
这确实是项“力气活”,需要高度的专注和耐心,常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反复聆听、剪辑、降噪。
她需要学习如何判断收音的清晰度,如何通过软件消除轻微的喷麦声和背景底噪,如何将不同时间录制的音轨完美地对上画面。
同时,她也能清晰地感受到来自同期实习的几位哥大同学之间的那种微妙竞争。
实习评价将直接关系到他们这门实践课程的最终分数,甚至可能影响到未来求职的推荐信。
大家表面上和睦相处,交流学习心得,但私下里都在暗自努力,希望能接触到更核心的工作,给指导老师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刘晓艺不敢有丝毫懈怠,她深知,在这个“新手村”里,每一份努力和表现,都可能决定她未来的“装备”和“等级”。
为了保持充沛的精力应对实习和潜在的竞争,刘晓艺更加注重身体锻炼。
她不再满足于在宿舍的小空间里拉伸,而是将阵地转移到了寄宿家庭一楼的院子里。
每天清晨,只要天气允许,她都会在那里跳绳,呼吸着纽约清冷的空气,感受着身体被唤醒的活力。
周末,她还会拉着洛锦川一起去附近的河边公园晨跑。两人并肩奔跑的身影,成了冬日早晨一道温暖的风景。
下班后的时光,则是属于他们二人的温馨日常。
刘晓艺会将在实习中遇到的趣事或烦恼说给洛锦川听,洛锦川则扮演着最好的听众和分析师,常常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或者用他理工科的逻辑帮她梳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他们会一起在厨房里忙碌,洛锦川主勺,刘晓艺打下手,洗菜、切蒜,配合默契。饭菜的香气弥漫在小小的套间里,驱散了异国冬日的寒意。
饭后,一起收拾碗筷,打扫房间,这些平凡的家务劳动,也因为彼此的陪伴而变得充满乐趣。
一个周五的晚上,住在楼下的王瀚和李哲敲开了他们的门,热情地邀请他们一起去参加纽约留学生协会在唐人街组织的交流活动。
“走吧,洛锦川,刘晓艺,别老闷在家里。去认识点新朋友,听听乡音,吃点正宗的中餐,比什么都强!”
王瀚操着一口京片子劝说道。四人一行乘坐地铁来到曼哈顿下城的唐人街。
甫一踏入那片悬挂着红色灯笼、遍布中文招牌的街区,一种熟悉而亲切的氛围立刻将刘晓艺包裹。
耳边是南腔北调的汉语,空气中弥漫着烧腊、点心和各种香料混合的复杂香气,街道两旁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其中不少是和他们一样年轻的中国面孔。
活动地点设在一家老字号中餐馆的二层。大厅里已经聚集了上百人,大多是在纽约各高校求学的中国留学生,也不乏一些在此工作的年轻华人。
大家自由交流,分享着学业、求职、生活的点滴。
喜欢重回90,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回90,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