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骄阳似火的中午罢,魏尚考在实习间隙,同学们和一位老工人师傅围坐在一起,互相海阔天空,侃侃而谈。
谈完四人帮,谈林彪,唾星四溅,兴致都真高。中国老百姓最大特点,也许就是热衷于政治话题罢?
这时,那位老工人师傅,开始进入魏尚考视野。
他个子不高,也就一米六几的样子,很可能不会超过一米七。身材很有宽度。脸上没有笑,也没有冷,多少是有点温度的罢。长方脸。喜欢蹲着,说话一字一顿,很有条理。每说一句话,总喜欢瞅瞅人家的脸和眼神。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这位老师傅姓张,单叫张山,因为个头矮,别人替他取一个绰号张矮子;原来也参加过高考,仅仅就差几分,没有考上。后来进了盐场,当过会计,脾气又太倔,和领导不对付,便只好跟大家一起干粗活,出苦力了。如今和大家一样,晒得黢黑,已经没有了先前的书生意气和模样,完完全全的一副普通工人老师傅的感觉。听说他还写的一手好字,他也常常以比为荣耀。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不一会,他就把话题扯到书法上去了。
今天也是一样。
大家一起扯闲篇,不多一会,不知谁先提及,竟又聊起了书法来。
“写字关键是横一定要平,竖一定要直!”他津津有味地说道,“你看,这个再字,上下骨架,一定要对齐,这样才好看。”
王建贵好奇地问:“张师傅,我写一下,你看为什么不好看?”
“好,你写吧。”张山师傅递过手里的一根小树枝。
王建贵歪歪扭扭地写起来一个再字。
张山师傅一看,说道:“你知道你的字的问题在哪吗?”
“不知道,正要问你呢?”
“嗨,其实你字很有功底,只不过你没把握住字体形状。一搭眼,你必须有一个大致范围,然后再写,字体一定要方正。”张师傅国字形脸上露出一点兴奋,“只要你再把握这一点,你的字能写好看起来。”
王建贵挠了挠头,带着常有的尴尬的呲着虎牙的表情,笑着说,“我再试试。”
他拿起那支小树枝条当笔,又重新小心翼翼地写起来。
写一横时,手发抖,偏了一点,还是带着那种似乎有点腼腆的表情,笑着问,“我也知道横要平,但写不平,光抖呢?怎么回事?”王建贵问道。
“你还是得使劲训练自己,一遍又一遍地写,直至写得不再抖为止。这里就提到另一个问题,就是功夫二字。没有长时间的不厌其烦的训练,想真正写好一个字,很难。”张山师傅若有所思地信口说道。
魏尚考认真地看着,领悟着他们的对话。他在跃跃欲试,回头一定要好好地按这位老师傅说的道理,使劲地练一练,或许能改变自己的那种怎么看怎么不顺眼的字。他心里似乎有点鼓舞和收获。他也在想,这位老师傅,外表看起来普普通通,个头也不高,穿着打扮也很简朴,好像没什么文化,怎么讲起书法来,还头头是道呢?
他又突然忧郁起来。因为他看到的明明是一个不一般的老师傅,却如此境地,自己未来又如何呢?甚至还不如这位老师傅,但最多也就这境遇。他的脸,开始笼罩上了一层灰色。
“今天天气预报夜里有雨,我们先去整理一下塑料薄膜吧,下午我们好打开盖上盐池。”张山师站起身,伸了伸懒腰,打了一个哈欠说道。
同学们跟着起身,笑着跟着他走向那带着海腥味和咸味的盐田。
此时,经过这阵交流,同学们都似乎忘记了烦恼,意气风发似的跟着他,游走在一个个盐田,在那里留下了一个个青春的身影。
大家把压在黑色塑料薄膜上的厚厚的木板移开。拍打着上面的尘埃,又解下边缘一个个的纽扣,为下午全面铺开盖住盐池做先期准备工作。大家一面忙,一面说笑声不断,似乎这不是劳动,而是在做快乐的游戏一样。他们似乎都忘记了头顶上的炎炎烈日,在像火一样烤着他们。魏尚考也被此情此景融合了,也似乎空前的放松。因为一阵书法训练课,好像给他们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中午同学们都风风火火冲进伙房,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方形铝合金饭盒,配着汤匙,叮当作响,这也许就是青年人的朝气,这也许就是青年人应该有的样子和特色罢?
伙房的馒头,还是那样大,比临沂这边的馒头,几乎大三个还要多,就像当时的蓝边大瓷碗扣下那样大,这或许是专门针对劳动者的饭量设计的大码号造型罢?现在的手无缚鸡之力的青年学生们,可能都未必能吃得了,一个那样大个的馒头!
大家都排着队打了饭菜出来,一望,都是两三个馒头,一饭盒菜。只有女生才勉强买一个馒头,有的还分着吃,因为女生都跟着干包装,活不重,饭量提不起来。
张山师傅回家了,可能就是辛庄子人。
魏尚考出于好奇,饭也顾不得吃,就像特工,跟踪尾随张山老师傅。他把跟踪距离设定在目测100米之内,近了不行,易被发现;远了也不中,怕跟踪掉。他设计的这一跟踪距离,似乎天然合理,又极显科学。他终于如愿以偿,目送张山师傅进入自己家门。
这是一处辛庄子村的普通起脊四合院民房。红色的屋瓦和砖墙,院子里有一棵很粗的古槐,绿叶婆娑,枝繁叶茂。槐树下,拴着一条大黄狗?它在一个劲地汪汪汪叫个不停。
张山师傅走进屋,总感觉有什么不对劲。对他正忙着准备饭菜的老伴说道:“今天我第六感觉,好像回来路上,有人跟在我后面,你快出去看看,是不是有什么人?”
老伴应声快步出去。
魏尚考跟踪到这里,了解到多才多艺的张师傅家境贫寒,深表同情。心想,自己这样下去,将来也比老师傅好不到哪里去,必须想办法继续求学,不能沉沦下去。正想着呢,突然听得“吱呀”一声门响,魏尚考一瞥,见一个中年妇女在从门缝往外望,他立刻掉转身,仰望身边的大树,恰巧一只麻雀飞过,他便有弯腰下去,装模作样地去捡地上小石块,扔向树上,打小鸟。结果不巧,那块小石头,不仅没打到麻雀,还差点掉到魏尚考脸上,吓得他急忙后退,差点跌倒,还“啊吆”了一声。
她捂着嘴,差点没笑出声,缩回去,告诉了正准备吃饭的张山师傅。张山师傅听后,也禁不住笑了。他走出去,看到正转身离去的魏尚考。
“你怎么在这,我同学?有什么事?”张山师傅有点惊异地问道。
“没呢,张师傅。我闲来无事,恰巧路过,也随便转转。原来您是这个庄上的?”魏尚考讪笑着掩饰道。
“吃饭了没?没吃的话,家里来一块吃点吧?”张师傅客气地说。
“谢谢,我吃过了。不然,怎么会到这里来呢?”
“那好,快进屋,坐一会吧!”
魏尚考也不推辞,跟着进了家门。
张山师傅和妻子,都不好意思吃饭了,想陪着魏尚考聊会。魏尚考突然觉得自己不合时宜,这时候做客。觉得也有点尴尬。他看了看,整个房间,除了最西边一个小门,其他三间,都是桶着的,没有隔间。可以看到最东头一个写字台,上面放着书籍、纸张、毛笔、砚台等,墙上还挂着可能是他写的毛笔条幅。他慢慢走过去,并礼貌地说,“婶婶,师傅,不要客气,你们吃就是,我随便看看,您的书法。”
张山师傅两口子尴尬地笑着,一面客气地说,“哦,写的不好,请随便看,多多提宝贵意见!”
“怎么敢!张师傅,您谦虚!”魏尚考微笑着,一面踱到字画跟前。
“张师傅,您不仅硬笔书法好,毛笔字,也很在行呢?”魏尚考睁大眼睛,竖起了大拇指。
“哪里,哪里,随便练练而已!让你见笑了!”
“张师傅,您不要谦虚。我还得再向您请教书法呢?”魏尚考激动地说,“不知什么时候,能写出好看的钢笔字!唉!”
“不要泄气!你年轻,有的是机会,只要把握住规律,好好练练就行!”
魏尚考心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谁又能天天坚持不懈呢?
喜欢痴迷者的弯路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痴迷者的弯路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