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港的会面简短而高效。在确认了顾承翊和苏瑶的身份与安全后,他们与林明远、顾弘轩一同,被迅速而低调地转移至首都郊区一个守卫森严的科研基地。这里环境清幽,设施先进,与其说是一个基地,不如说更像一个高级别的疗养院与研究所的结合体,代号“盘古”。
基地的负责人是一位精神矍铄、目光睿智的老者,姓钱,是国内能源领域的泰斗级人物,也是国家“燧火”计划(一个高度保密的未来能源探索项目)的总顾问。他将直接负责与顾承翊的对接工作。
在一间隔音效果绝佳的会议室内,顾承翊首次向钱老以及几位经过严格筛选的核心专家,较为详细地描述了“曙光”技术的理论基础,以及父亲顾弘毅留下的“血脉密藏”中所蕴含的、关于能源约束与释放的全新范式。他没有透露最核心的能量图谱结构——那需要更高级别的授权和更稳妥的方式——但他所描述的远景,已经足以让在场的顶尖科学家们为之动容。
“不可思议……如果顾弘毅先生的设想能够实现,这将是能源领域乃至整个文明进程的一次革命性跃迁!”一位材料学专家激动地推了推眼镜。
钱老虽然相对克制,但眼中闪烁的光芒也显示了他内心的不平静:“承翊,你带回来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个时代的可能性。国家会倾力支持‘曙光’的后续研发与应用探索。但是,你也必须清楚,怀璧其罪。G.h.绝不会善罢甘休,而‘曙光’的消息,恐怕已经引起了其他势力的注意。”
仿佛是为了印证钱老的话,就在顾承翊等人入驻“盘古”基地,开始着手将理论蓝图转化为具体研发路径的初期,外界的暗流开始汹涌而至。
首先发难的,并非G.h.,而是国际舆论。
一家颇具影响力的西方科技媒体,突然刊登了一篇署名“深喉”的爆料文章,标题耸人听闻——《窃取还是继承?神秘新能源技术‘曙光’引发伦理与所有权争议》。文章含糊其辞地暗示,中国方面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取了原本属于“国际科研共同体”的先进能源技术(影射顾家与G.h.的渊源),并质疑该技术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和“不透明开发”,呼吁进行“国际监督与合作”。
这篇文章像一颗投入水面的石子,迅速在国际科技界和某些别有用心势力的推波助澜下,激起了层层涟漪。一些所谓的“人权组织”、“环保机构”开始跟风发表声明,要求中方公开“曙光”技术细节,以确保其“安全性与普惠性”。
“典型的贼喊捉贼,混淆视听!”顾弘轩看着内部情报部门汇总来的外部舆情报告,气得一巴掌拍在桌子上,“他们自己搞技术垄断的时候怎么不提共享?看到我们有可能领先,就迫不及待地跳出来泼脏水!”
林明远则要冷静得多:“这只是序幕。G.h.躲在幕后,利用他们在西方媒体和某些游说团体中的影响力,给我们制造舆论压力。他们自己得不到,也不想让我们安心研发。”
紧接着,商业层面的试探也随之而来。
几天后,一个打着“国际新能源合作基金会”旗号的高级代表团,通过官方渠道申,表达了希望就“未来清洁能源发展”与中方进行“坦诚交流”的意愿。代表团成员名单上,赫然有几个与G.h.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大型跨国能源集团和投资机构的影子。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钱老一针见血地评价,“他们是想借着交流的名义,探听我们的虚实,甚至可能想施加影响,将‘曙光’的研发纳入他们能够干预的轨道。”
基地内部,对于如何应对这些纷至沓来的外部压力,也产生了一些细微的分歧。一部分负责安全和外交事务的同志倾向于更为谨慎保守的策略,建议暂缓“曙光”的公开研发进程,转入更深层次的地下研究,以避免过早成为众矢之的。
“我们现在就像抱着一块金砖走在闹市,太显眼了。是否可以考虑,先集中精力攻克核心技术,待我们拥有绝对优势后,再考虑应用和公开?”一位安全部门的负责人提出了自己的忧虑。
顾承翊在听取了各方意见后,沉默了片刻,然后站了起来。他的目光扫过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声音清晰而坚定:
“各位领导,专家。我理解大家的担忧。但是,躲避和拖延,解决不了问题。G.h.散布谣言,派人试探,正是因为他们感到了恐慌,感到了‘曙光’可能带来的格局变化。如果我们因此而退缩,转入完全的秘密研究,反而会坐实他们的污蔑,也会让真正的国际合作者望而却步。”
他顿了顿,继续道:“父亲留下这份技术,是希望它能照亮未来,而不是永远藏在暗处。我认为,我们应该在确保核心机密绝对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一种‘外松内紧’,积极引导的策略。”
“哦?具体说说看。”钱老饶有兴趣地看着他。
“我们可以主动释放一些信息。”顾承翊阐述着自己的想法,“不是核心技术,而是‘曙光’技术可能为全人类带来的、在应对气候变化、解决能源贫困等方面的美好愿景。占据道德和舆论的制高点。同时,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开展一些非核心领域的、平等的国际科研合作,展示我们的开放态度,分化瓦解那些被G.h.裹挟的势力。”
“而对于G.h.本身……”顾承翊的眼神锐利起来,“我们必须给予坚决的回击。可以通过某些渠道,将他们当年如何逼迫我父亲,如何试图掠夺技术的历史真相,有限度地披露出去。让他们从道德的阴影里,站到阳光下来!”
顾承翊的建议,展现出的不仅是对技术的守护,更是一种成熟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之争,更是一场舆论战、心理战。
钱老赞许地点了点头:“承翊的想法很有见地。技术我们要研发,舆论的高地我们也要占领。既要扎紧篱笆,也要敢于亮剑。”
最终,基地高层采纳了顾承翊的部分建议,制定了一套综合应对方案。一方面,加强“盘古”基地及其关联研发机构的安保等级,对核心研发团队进行最严格的背景审查和保护;另一方面,由宣传和外事部门牵头,开始有计划地向外释放关于未来清洁能源的积极信号,并筹备一个高规格的、以“应对全球能源挑战”为主题的国际论坛,向真正有志于合作的科研机构抛出橄榄枝。
与此同时,关于G.h.及其关联势力过往不光彩历史的某些“档案”,也开始通过隐秘的情报渠道,在特定的圈子里悄然流传。
技术之争的帷幕已经拉开,看不见的硝烟在全球范围内弥漫。顾承翊深知,坐在安静的实验室里解析父亲留下的瑰宝时,外面的世界正因“曙光”而风起云涌。他必须更快地成长,不仅要成为技术的继承者,更要成为这场复杂博弈的合格棋手。
而所有人都明白,G.h.的舆论试探和商业骚扰只是开始,他们更阴险、更直接的手段,恐怕还在后面。争夺“曙光”的暗战,进入了更加错综复杂的新阶段。
喜欢霸总的蜜糖小娇妻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霸总的蜜糖小娇妻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