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东省的版图上,林城曾是长期徘徊在Gdp榜单末端的“后进生”,直到一场以生态为起点的变革,让这座城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彼时的林城,正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而高玉良的主政,成为了撬动这场巨变的关键力量。
变革的第一步,始于对生态的敬畏与修复。
高玉良本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将生态修复作为林城发展的核心抓手。
他牵头整合环保、林业、水利等多部门力量,系统性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的综合治理
——曾经裸露的山体重新披上绿装,浑浊的河道变得清澈见底,散落的绿地连点成线、织线成网。
短短数年,林城实现了从“黄土裸露”到“绿树成荫”的逆转,山水环绕的自然禀赋被重新激活,这座城市也渐渐有了“宜居之地”的雏形。
生态底色的绘就,为经济发展铺就了坚实根基。
高玉良并未止步于环境改善,而是以生态为“敲门砖”,同步推进招商引资与特色农业发展。
他多次主持召开专题招商会,向外界展示林城的生态优势与发展潜力,吸引一批契合绿色发展理念的企业落地。
同时深挖本地农业资源,扶持茶叶、水果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化,让“林城特产”走出汉东、走向全国。
经济活力的持续释放,让林城的发展驶入快车道。
2008年底,林城Gdp终于摆脱全省倒数的尴尬局面。
2009年,更是以“后发先至”的势头迎头赶上,经济增速跃居全省前列。
林城的跨越式发展,很快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
为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变革密码,刘震东亲自安排,并带队前往林城考察调研。
此次考察的安保工作,由市公安局局长祁同伟全面负责,从路线规划到现场值守,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周全,确保考察团能沉浸式感受林城的变化。
考察的第一站,是林城市博物馆。
馆内陈列的老照片、旧物件,清晰还原了林城曾经的破败与落后
——裸露的山坡、狭窄的街道、低矮的房屋,与当下的景象形成强烈反差。
高玉良在一旁细致讲解,让考察团成员直观感受到这场变革的起点与难度。
走出博物馆,众人前往环城湖。
曾经淤积严重、破败不堪的坍塌矿场,如今水波荡漾、岸柳依依,湖边步道上不时有市民散步、健身,生态修复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随后,考察团又走进林城新区,宽阔的道路、现代化的厂房、错落有致的居民区,展现出这座城市面向未来的发展底气。
考察的最后一站,是林城重点打造的古城项目。
谁也想不到,这里曾是一片断壁残垣、荒草丛生的破败区域。
如今,经过精心修复的明清古建筑整齐排列,灰瓦白墙间透着古韵。
沿街商铺鳞次栉比,手工艺品、特色小吃吸引着往来游客,热闹却不喧嚣。
行走在青石板路上,考察团成员纷纷驻足,对这份“修旧如旧”的匠心与活力赞叹不已。
在随后召开的林城市工作座谈会上,刘震东难掩对林城变化的认可。
他在会上明确指出道
“林城的发展路径,是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典范,这样的改变是正确的、有效的,值得全省各地学习借鉴!”
话音落下,会议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掌声,不仅是对林城数年奋斗成果的肯定,更是对一座城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期许
——林城的蝶变,早已不是简单的经济逆袭,而是为更多城市探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份“林城方案”。
2009年的最后一缕阳光,掠过汉东省省委大楼的玻璃幕墙时,一份最新的全省Gdp排名报告,正静静躺在赵立春的办公桌上。
报告上“林城市”三个字后的排名
——“全省前十”,像一枚突然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打破了他心中对汉东局势的固有判断。
谁也没料到,那个曾长期在经济榜单末端挣扎的林城,会在短短五、六年内完成从“后进生”到“优等生”的逆袭。
这份成绩单,远超赵立春对这座城市的预期,更让他想起数月前在,燕京参加省部级干部培训时的那次谈话。
彼时,大领导在单独交流中,看似不经意地提及“赵家在汉东的一些情况”,语气平淡,却让赵立春瞬间警觉。
他清楚,这绝非简单的随口一问,而是一种隐晦的提醒。
回到汉东后,他立刻召集家族子弟,言辞严厉地训斥了一顿,随即任命二女儿赵晓慧主持全局,要求她彻查家族内部可能存在的问题,务必将隐患掐灭在萌芽状态
——对他而言,任何可能影响自身仕途的风险,都必须被严格控制。
这份警觉,也贯穿了不久前结束的省委常委会。
那次会议上,赵立春展现了他在权力博弈中的老练手腕。
力排众议将李达康推上省委常委、京州市委书记的位置,同时提拔赵东来担任省公安厅厅长。
这两步棋,既是对自己心腹力量的巩固,也是为赵家在汉东的长远布局埋下伏笔。
但权力的天平从来都需要平衡,为了换取刘震东对这两项任命的支持,他不得不做出妥协
——同意高玉良升任省政法委书记。
做出这个决定时,赵立春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他深知,高玉良的崛起背后,是林城跨越式发展积累的政治资本,更是刘震东一方势力的重要延伸。
眼下正值换届关键期,他不愿与刘震东撕破脸,以免影响自己的政治前途。
可每当想起高玉良即将手握的权力,以及林城那出人意料的发展速度,他心底总有一丝难以言说的介意与不安。
高玉良在汉东政法系统中的地位,不可谓不高,一旦让其掌权,怕是会横生变故。
——这个不在自己掌控范围内的变量,总让他觉得汉东的棋局,多了几分不确定性。
直到思绪落在李达康身上,赵立春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放松。
他看着办公桌上李达康送来的京州城市规划图,想起这个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干部,做事雷厉风行,又对自己绝对忠诚。
“只要我能平稳度过换届,只要李达康在汉东站稳脚跟,赵家的根基就不会动摇。”
他在心里默默盘算着,手指夹着的香烟燃到了尽头,烫了一下手指才回过神。
赵立春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景色,陷入沉思。
暮色漫过林城的窗棂时,高玉良家中的灯光格外暖亮。
祁同伟坐在对面的沙发上,双手微微攥着,声音里满是按捺不住的激动道
“老师,太好了!您终于踏出这一步了!”
高玉良手指摩挲着温热的茶杯,眼底也映着光,内心也是感慨。
(真是否极泰来啊!我当初也没想到,放下那些钻营的心思,踏踏实实在林城做事,守住本心不偏移,到头来会有这样的惊喜。)
他抬眼看向祁同伟,目光里满是认可道
“是啊,同伟,这事,我事前也没预料到。现在回想,当初你我二人在林城一起坚持做生态修复、抓产业发展,没有急功近利,这份坚持,如今看来真是庆幸。”
话音落下时,他心里已悄然盘算。
(此次前往省委任职,待我站稳脚步,定要为同伟的未来好好谋划一番。)
“你踏实做好林城的工作,不必为其他事忧愁。你的事,交给我。”
高玉良的话语沉稳有力,像一颗定心丸,落在祁同伟心上。
祁同伟听着老师的话,更读懂了那份未说出口的牵挂,眼眶微热,起身郑重说道
“高老师,您放心,弟子一定坚守本心,守好林城这份成果,不辜负您的嘱托。”
一夜长谈,话尽前路与期许。
翌日清晨,晨光穿透薄雾,高玉良收拾好行囊,带着林城的沉淀与对未来的笃定,踏上了前往省委的任职之路。
身后的林城,是他初心的见证。
前方的新程,是他使命的延续。
京州市,省委家属院一号院。
客厅里,空气骤然紧绷。
赵瑞龙站在沙发旁,脸上带着几分不解与怨气,打破了午后的宁静,质问道
“爸,你为什么要让高玉良上位?那老小子可是一直和我们家作对,这不是给自己添堵吗?”
坐在真皮沙发上看报纸的赵立春,闻言猛地放下手中的报纸,右手重重拍在茶几上,茶水杯都被震得微微晃动。
他抬眼看向儿子,眼神里满是怒火与失望,声音带着训斥的严厉道
“你给我闭嘴!你把汉东的官场当成什么了?啊?你的后花园吗?做事毫无分寸,不知所谓!”
赵立春突如其来的愤怒,让赵瑞龙瞬间愣住。
他原本只是想找父亲发几句牢骚,没料到会引来看似温和的父亲如此动怒,一时间气焰全无,悻悻地低下头,不敢再吭声。
见儿子终于收敛了骄纵的模样,赵立春的怒火稍稍平息,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缓缓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与警示道
“我如今换届在即,正是敏感时期,半点差错都不能出。高玉良是汉大政法系出身,有学识有口碑,又在林城做出了实打实的成绩,刘震东还在背后力挺他,这个时候动他,只会引火烧身。你给我老实一点,最近别到处惹事,安稳度过这段时间!”
话说到这里,赵立春看着儿子依旧有些不服气的侧脸,心里暗自叹息。
他何尝不知道儿子的心思,无非是担心高玉良上位后,会影响自家的生意。
可这世间的钱,赚多少才算是够?
比起一时的利益,眼下的安稳与未来的布局,才是更重要的事。
喜欢偷听心声的祁同伟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偷听心声的祁同伟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