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川市的秋天总带着股清冽的桂花香,柳岸里的老槐树下,那棵桂花树开得正盛,细碎的金黄花瓣落在青石板路上,踩上去软软的,还带着甜香。“轻折柳”工作室的展示柜里,新添了樊赟做的桂花缠花,嫩黄的花瓣裹着金丝,摆在靛蓝染的手帕旁,像把整个秋天都装进了柜子里。
这天早上,倾喃刚把泡好的桂花茶端上桌,就看见巷口走来个熟悉的身影——是之前帮奶奶定制“怀旧汉服”的李爷爷。老人拄着拐杖,手里拎着个布包,脚步比上次轻快了些,见到倾喃就笑:“丫头,我来给你们送好东西。”
布包里是本泛黄的相册,里面除了上次见过的奶奶结婚照,还有不少老照片:有年轻时的李爷爷穿着中山装、奶奶穿着襦裙在公园散步的;有两人带着孩子在老槐树下拍的全家福;还有张奶奶抱着襁褓中的孙子,身上穿的还是那件月白襦裙。“老婆子看你们帮她圆了梦,总念叨着要谢谢你们,让我把这些照片拿来,说要是你们用得上,就尽管用。”李爷爷笑着说。
凰慕翻着相册,突然眼睛一亮:“李爷爷,咱们可以搞个‘柳岸里旧忆展’!把居民们的老照片、老物件都收集起来,再搭配咱们做的怀旧汉服,让大家看看柳岸里的过去和现在,肯定特别有意义。”李爷爷当即就应了:“好啊!我这就去跟巷里的老邻居说,让他们都把宝贝拿出来。”
接下来的日子,工作室里堆满了居民们送来的老物件:有王婶结婚时的红绣鞋,鞋面上的凤凰图案还依稀可见;有张叔年轻时用的收音机,外壳虽然掉了漆,却还能放出模糊的戏曲声;还有李奶奶年轻时织的毛衣,针脚细密,带着时代的温度。倾喃把这些老物件一一登记,还请居民们写下物件背后的故事,贴在旁边。
樊赟则根据老照片里的服饰,做了几套“复刻汉服”——有奶奶结婚时的月白襦裙,有王婶年轻时穿的碎花短袄,还有张叔母亲穿的蓝色布裙,每一套都尽量还原当年的款式和布料。凰慕则把老照片做成展板,按“柳岸里的四季”分类,春天的踏青照、夏天的巷口乘凉照、秋天的丰收照、冬天的雪景照,满满当当贴了一墙。
“旧忆展”开幕那天,柳岸里的居民都来了。老人们围着老物件,回忆着过去的日子,年轻人们则对着“复刻汉服”啧啧称奇,还有些孩子拉着爷爷奶奶的手,听他们讲照片里的故事。李奶奶坐着轮椅来的,看着那套月白襦裙,眼里闪着光:“老婆子,你看,跟当年的一模一样。”李爷爷握着她的手,笑着点头:“是啊,一模一样。”
倾喃看着眼前的场景,轻声对凰慕和樊赟说:“咱们做的不只是展览,更是在帮大家留住回忆,留住柳岸里的温度。”凰慕点点头,在笔记本上写下:“旧忆不是过去,是藏在时光里的温暖,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樊赟则拿起一支刚做好的桂花缠花,别在李奶奶的头发上:“奶奶,您戴这个真好看。”李奶奶笑得像个孩子,阳光透过桂花树的缝隙洒下来,落在她的脸上,温暖又惬意。
锦川市的冬天,终于下了场像样的雪。柳岸里的青石板路被雪覆盖,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轻折柳”工作室的门口,樊赟挂了串红灯笼,雪落在灯笼上,红白相映,格外好看。
这天下午,三人正围在暖炉旁煮奶茶,就听见门口传来“咚咚”的敲门声。开门一看,是福利院的王院长,她身上落满了雪,手里却抱着个大大的纸箱:“姑娘们,这是孩子们给你们的新年礼物,都是他们自己做的手工。”
打开纸箱,里面全是孩子们的手工作品:有朵朵做的桃花布贴画,比上次又精致了些;有小男孩编的竹蚂蚱,虽然还歪歪扭扭,却透着认真;还有个孩子用蜡笔画了幅“轻折柳”,画里的三人穿着汉服,站在工作室门口,旁边还画了只流浪猫——是樊赟经常喂的那只。倾喃拿起画,眼眶一热:“孩子们太有心了。”
王院长笑着说:“孩子们总念叨你们,说想跟你们一起过新年。福利院打算办‘新年联欢会’,想请你们来当主持人,再帮孩子们做汉服妆造,不知道你们有空吗?”三人当即就答应了:“当然有空!咱们还要给孩子们准备新年礼物。”
接下来的日子,三人开始忙着准备联欢会。凰慕写了联欢会的流程,还设计了“汉服知识小问答”“非遗手工体验”等环节,让孩子们既能玩得开心,又能学到知识;樊赟带着学徒们,给孩子们做了新年汉服,用红色和金色的布料,上面绣着小老虎、小灯笼,充满了新年的气息;倾喃则去超市买了糖果、文具,还亲手给每个孩子写了新年贺卡,上面写着不同的祝福——“愿你永远保持热爱”“愿你被世界温柔以待”。
联欢会当天,福利院的活动室被装点得格外喜庆。孩子们穿着新汉服,戴着樊赟做的小发饰,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凰慕和倾喃当主持人,用活泼的语气跟孩子们互动,樊赟则在旁边负责“应急妆造”,帮孩子们整理歪掉的发冠、松开的腰带。
最热闹的是“汉服走秀”环节。孩子们穿着新汉服,在舞台上走着模特步,有的还学着大人的样子摆姿势,引得台下阵阵笑声。朵朵走在最后,穿着粉色的汉服,手里拿着倾喃给她做的小兔子布偶,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再也不是当初那个怯生生的小姑娘了。
联欢会快结束时,孩子们拉着三人的手,一起唱《新年好》。歌声里,王院长给每人递了杯热奶茶:“谢谢你们,给孩子们带来了这么多快乐。”凰慕喝着奶茶,看着眼前的孩子们,笑着说:“能陪孩子们过新年,我们也很开心。以后每年新年,我们都来陪你们。”
雪还在下,可活动室里却暖融融的。倾喃看着窗外的雪景,轻声说:“咱们的新年愿望,就是让更多人感受到温暖,让传统文化能一直传递下去。”樊赟和凰慕都点头,手里的奶茶冒着热气,像极了她们心里的希望,在冬日里,散发着温暖的光。
锦川市的春天,是被柳岸里的柳枝唤醒的。当第一缕春风吹过,老槐树上冒出嫩绿的新芽,“轻折柳”工作室的窗台上,樊赟新做的迎春缠花,终于在暖阳里绽放出嫩黄的花瓣。
这天早上,凰慕拿着份文件,兴奋地冲进工作室:“告诉你们个好消息!咱们‘轻折柳’被评为‘锦川市文化传承示范单位’了,下个月要去市里领奖,还要做经验分享!”倾喃和樊赟都愣住了,反应过来后,忍不住抱在一起欢呼——从当初那个手忙脚乱的小工作室,到如今的文化传承示范单位,她们终于用自己的方式,让更多人看到了汉服和传统文化的美。
可高兴过后,新的压力也来了——经验分享需要准备ppt,还要现场展示工作室的成果,凰慕怕自己讲不好,樊赟担心展示的配饰不够精致,倾喃则怕现场互动出岔子。三人连夜开会,把分享会的流程拆分成“工作室故事”“非遗融合成果”“未来计划”三个部分,每个人负责一个板块,还反复排练了好几遍。
为了让展示更生动,樊赟特意做了套“非遗融合汉服”——用蓼蓝染的布料做襦裙,竹编做发冠,银饰做禁步,缠花做发簪,把工作室合作过的非遗技艺都融入其中。倾喃则把工作室这些年的故事,做成了一本“时光手册”,里面有开业时的闹剧照片、帮胖姑娘做妆造的视频截图、给福利院孩子送汉服的合影,每一页都透着温暖。
分享会当天,三人穿着樊赟做的“非遗融合汉服”,自信地走上讲台。凰慕讲工作室的成立故事,从当初的“手残画眉”到如今的“文化示范单位”,引得台下阵阵笑声;樊赟展示“非遗融合汉服”,拿着缠花、银饰,细细讲解每种技艺的特点,让大家看到非遗的美;倾喃则分享“时光手册”里的故事,讲到给福利院孩子做汉服时,台下不少人都红了眼眶。
分享会结束后,不少人围上来,有想跟工作室合作的文化机构,有想学习汉服妆造的年轻人,还有位老教授拉着三人的手说:“你们做得很好,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也暖了人心。”凰慕笑着说:“这只是开始,我们还有很多计划要做。”
从市里回来的路上,三人坐在车里,看着窗外的春光,心里满是憧憬。凰慕说:“咱们以后要开‘轻折柳文化课堂’,让更多人学习汉服和非遗知识;”樊赟说:“我想跟更多非遗匠人合作,做更多有温度的配饰;”倾喃则说:“我想把工作室的故事写成书,让更多人知道,传统文化可以很温暖,很有力量。”
车窗外的柳枝随风飘荡,像在为她们鼓掌。柳岸里的春天已经到来,“轻折柳”的新旅程,也才刚刚开始——关于美,关于温暖,关于传承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从未停下。
喜欢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