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朵手里捧着个竹编托盘,里面放着汉服与法式合作的迷你配饰——缠花薰衣草簪、竹编珍珠扣、蓼蓝染手帕,每一件都透着两国手艺的温度。凰慕拿着话筒,声音温和却有力:“这场秀不是结束,是开始。以后我们会继续把不同文化的美好融在一起,让传统手艺走得更远。”
服饰秀结束后,不少观众围着展位,想定制汉服与法式融合的服饰。有位准妈妈说:“想给宝宝做件汉服,衣襟上绣法国的薰衣草,纪念我和先生在普罗旺斯的相遇。”樊赟当即就拿出纸笔,记下她的需求:“咱们可以用棉麻布料,既舒服又透气,薰衣草用淡紫色的线绣,再缀个小小的竹编平安扣。”
傍晚时分,观众渐渐散去,三人坐在后台,看着满地的缠花和配饰,心里满是成就感。苏菲递过来一杯热茶:“谢谢你们,让我看到了手艺的另一种可能。”倾喃笑着说:“应该谢谢彼此,是大家的心意,才让这场秀这么精彩。”窗外的夕阳透过玻璃洒进来,落在她们身上,温暖又明亮。
柳岸里的夏天总带着股黏糊糊的热,巷口卖冰粉的张奶奶每天午后都会推着小推车来摆摊,红糖冰粉上撒着花生碎和葡萄干,是“轻折柳”三人最爱的解暑神器。这天下午,她们正坐在巷口吃冰粉,就看见辆熟悉的车停在工作室门口——是之前合作的全国传统文化博览会主办方,手里拿着份金灿灿的邀请函。
“你们的汉服与法式服饰融合秀太精彩了!”主办方笑着递过邀请函,“我们想邀请你们参加今年的‘全国非遗创新大赛’,主题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你们的汉服与法式合作作品特别符合要求,肯定能取得好成绩。”
凰慕接过邀请函,指尖都有些发烫:“全国性的大赛?咱们一定要参加!”樊赟和倾喃也点头,三人当即就决定,以“四季汉服与法式融合”为主题设计参赛作品,把锦川的四季风物和法国的传统元素结合起来——春天用樱花和薰衣草,夏天用荷花和向日葵,秋天用桂花和枫叶,冬天用梅花和雪花。
接下来的日子,工作室里满是忙碌的身影。为了设计“夏荷主题”的作品,樊赟每天天不亮就去荷塘边写生,观察荷花从花苞到绽放的形态,再用金线和绿线绣在汉服的裙摆上;倾喃则和苏菲视频,讨论如何把法国的向日葵元素融入配饰,最后决定用押花工艺,把向日葵压在透明的树脂里,做成发簪的吊坠;凰慕则负责制作展示视频,把作品的设计理念和制作过程拍下来,方便评委了解背后的故事。
制作过程中,周子墨也来帮忙。他最近研究出了新的染布技法,能在布料上染出渐变的荷花色,正好用来做“夏荷主题”汉服的披帛和法式长裙的镶边。“樊老师,您看这个颜色怎么样?”周子墨拿着染好的布料,眼里满是期待。樊赟摸了摸布料,笑着说:“比我想象的还要好,渐变过渡得很自然,像真的荷花在水里浮动。”
大赛报名截止的前一天,三人终于完成了“四季汉服与法式融合”的作品。四套服饰挂在展示架上,春天的迎春缠花缀在汉服的衣襟,夏天的荷花纹样映在法式长裙的袖口,秋天的桂花银簪别在发间,冬天的梅花竹编扣系在腰间,每一套都透着巧思。凰慕把展示视频刻进U盘,和作品一起打包好:“咱们不仅要拿奖,更要让更多人知道,传统手艺可以这么有创意。”
报名那天,三人带着作品去了主办方办公室。评委们看着“四季汉服与法式融合”的作品,都忍不住赞叹:“把两国的传统元素融合得这么自然,还带着生活的温度,太难得了。”有位评委还特意问起朵朵的故事,当听到朵朵从怯生生的小姑娘变成服饰秀后台的小帮手时,笑着说:“这才是传统文化的意义,不仅要美,还要能温暖人心。”
从主办方办公室回来的路上,三人坐在车里,看着窗外的夕阳。倾喃笑着说:“不管能不能得奖,咱们都已经收获了很多。”樊赟点头,手里攥着“夏荷主题”的发簪:“是啊,这些作品里,有咱们的心意,还有大家的帮忙,这就够了。”凰慕则在笔记本上写下:“夏天的约定,是为了秋天的收获。”车窗外的风带着冰粉的甜香,吹过柳岸里的巷口,仿佛在说,新的故事,还在继续。
锦川市的秋天总被桂香裹着,柳岸里的老槐树叶子簌簌落在青石板上,踩上去像铺了层碎金。“轻折柳”工作室的窗台上,樊赟新做的桂花缠花插在青瓷瓶里,嫩黄的花瓣沾着晨露,风一吹就飘出淡淡的香。倾喃正趴在桌边整理全国非遗创新大赛的资料,忽然听见门口的风铃“叮铃”响了——是锦川市文旅局的工作人员,手里捧着份印着“文旅合作计划”的文件夹。
“你们的汉服与法式融合作品太出圈了!”工作人员笑着翻开文件夹,“局里想跟你们深度合作,把柳岸里打造成‘传统文化体验街区’,还要推出‘汉服文旅专线’,让游客既能逛非遗驿站,又能穿汉服游锦川的景点,你们来牵头负责内容设计,怎么样?”
凰慕当即就凑过去,指尖点在文件夹的地图上:“咱们可以把专线分成‘古巷寻踪’‘非遗体验’‘山水漫游’三段!游客先在柳岸里穿汉服、做缠花,再去古城墙拍汉服写真,最后去湖边乘画舫,一路都有传统文化氛围。”樊赟也点头,顺手拿起桌上的竹编篮:“还能在画舫上搞‘古法茶会’,用陈爷爷编的竹篮装茶点,染布老匠人染的布做桌布,让体验更完整。”
接下来的日子,三人成了“大忙人”。每天早上,她们跟着文旅局的人去踩点——在古城墙测量适合搭汉服拍照布景的位置,在湖边跟画舫师傅商量茶会的摆放;下午就回工作室设计专线的配套产品,樊赟做了批“景点限定”缠花,比如印着古城墙纹样的发簪、绣着湖景的发带;倾喃则把锦川的景点故事写成小手册,附在汉服租赁包里;凰慕则培训了一批大学生志愿者,教他们基本的汉服穿戴和非遗讲解知识。
筹备过程中,巷里的居民也主动来帮忙。张叔把热干面摊改成了“古风小吃铺”,用竹编碗盛面,还在摊位前挂了串樊赟做的缠花灯笼;王婶带着邻居们缝了批汉服小布偶,作为专线的伴手礼;李爷爷则在非遗驿站门口摆了张老书桌,教游客写毛笔字,桌上还放着他珍藏的老字帖。“咱们柳岸里要火了,得让游客来了就不想走!”张叔边擦竹碗边笑。
“汉服文旅专线”试运营那天,第一批游客就挤满了柳岸里。穿汉服的姑娘们跟着志愿者逛古巷,在老槐树下拍照;孩子们围在陈爷爷身边学竹编,手里攥着刚编好的小蚂蚱;画舫上的古法茶会更是座无虚席,游客们捧着青花瓷杯,听倾喃讲锦川的历史故事,风吹过湖面,带着茶的清香和汉服裙摆的飘动声,格外惬意。
试运营结束后,文旅局的工作人员送来反馈表,满满都是好评。有位游客写道:“穿汉服逛锦川,像穿越回了古代,还亲手做了缠花,太有意义了!”凰慕把反馈表贴在工作室的墙上,笑着说:“咱们不仅要让专线火起来,还要把它做成锦川的文化名片。”
傍晚时分,三人坐在后院的凉棚下,喝着桂花茶。樊赟手里攥着刚做的“湖景缠花”,倾喃翻着游客拍的汉服照片,凰慕则在笔记本上写“专线优化计划”。秋风吹过,槐树叶落在茶碗里,樊赟笑着挑出来:“明年春天,咱们再在专线里加个‘花朝节特别环节’,让游客跟着十二花神巡游,肯定更热闹。”倾喃和凰慕相视一笑,柳岸里的秋天,因为这场新的合作,满是沉甸甸的期待。
锦川市的冬天总爱下些细碎的雪,“轻折柳”工作室的玻璃窗上蒙着层薄霜,樊赟正坐在暖炉旁,用羊毛和蚕丝混合纺线,打算做批“冬日暖绒缠花”,给文旅专线的游客当保暖配饰。倾喃则在整理非遗创新大赛的最终材料,忽然听见门口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是苏菲从法国打来的视频电话,屏幕里的她裹着厚围巾,身后还站着位穿西装的男士。
“这位是法国里昂文化局的皮埃尔先生,”苏菲笑着说,“他看了咱们的汉服与法式融合秀,特别想邀请你们去法国办‘锦川非遗展’,还要开通‘中法文化交流专线’,让法国游客来锦川体验汉服文旅,中国游客去法国感受法式文化,双向交流!”
喜欢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