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光伏滴灌机火遍乡野,老农笑开颜
河南的麦收时节,日头毒得像要把土地烤化。吴昊带着技术组的小周和两名工程师,开着辆装满备件的皮卡车,颠簸在通往李家庄的土路上。车窗外,金黄的麦浪翻涌着,风里飘着麦秆的焦香——这是他记忆里最踏实的味道,却也是重生前连弯腰收割的资格都没有的奢望。
“吴总,前面就是王大爷家的地了!”小周指着远处一片长势格外旺盛的麦田,兴奋地喊道。
车还没停稳,一个皮肤黝黑、脊背微驼的老人就拄着锄头迎了上来,正是光伏滴灌机的首批试用者王大爷。他看清车窗里的吴昊,脸上的皱纹瞬间笑成了花,露出被晒得有些发黄的牙:“小吴!你可算来了!快跟我瞅瞅,这麦子长得,比往年高出一大截!”
吴昊跳下车,被正午的热浪裹了个严实。王大爷不由分说地拉着他往田里走,粗糙的手掌带着老茧,却热得烫人。田埂边,立着个半人高的银灰色设备——光伏滴灌机的太阳能板正迎着太阳,下面的水管像条灵活的蛇,顺着麦垄蜿蜒,细密的水珠正有节奏地渗进土壤里。
“你看这根‘智慧管’,”王大爷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摸了摸水管上的传感器,“它比咱老农的眼睛还尖!早上土湿,它就偷懒少滴水;晌午头太阳毒,它就勤快点,一滴都不浪费。以前浇五亩地,我得扛着水管跑一整天,现在往这儿一杵,啥心都不用操!”
旁边几户村民也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搭话。李婶挎着个竹篮,往吴昊手里塞了把刚摘的圣女果:“小吴你尝尝!我家大棚用了这机器,果子甜得很!以前怕水费贵,总不敢多浇,现在有太阳就能抽水,电费都省了大半!”
“可不是嘛!”旁边的张叔凑过来,指着自家地头的滴灌机,“我那口子前两天还说,这铁家伙比雇来的长工还顶用,就是模样太素净,要是能画点花,放院里都好看!”
吴昊被逗笑了,让工程师掏出笔记本:“张叔这个建议好,我们回去就加个‘定制图案’功能,喜欢牡丹的画牡丹,喜欢喜鹊的画喜鹊!”他又转向王大爷,“大爷,您觉得还有啥不方便的?比如水量能不能再调得精细点?”
王大爷想了想,一拍大腿:“有!要是能知道地里缺啥肥就好了!咱老农凭经验追肥,常常要么多了要么少了。”
“这好办!”小周接过话,眼睛亮晶晶的,“我们正在研发土壤养分传感器,到时候机器不仅能浇水,还能告诉你该撒多少氮磷钾,比农技员还准!”
说话间,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跑过来,举着个用麦秆编的小蚂蚱,怯生生地递给吴昊:“叔叔,这个给你。爷爷说,是你让麦子长得这么好,我才能天天吃白面馒头。”
吴昊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软得发酸。他蹲下来,接过那只歪歪扭扭的麦秆蚂蚱,想起重生前在工地啃冷馒头的日子——那时他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能靠双手,让更多人吃上面粉更白、味道更甜的馒头。
临走时,王大爷非要往皮卡车上塞两袋新磨的面粉:“自家麦子磨的,不纯甜,但实在!你带回城里,让你媳妇尝尝,就当是咱庄稼人谢你的!”
车开出老远,吴昊回头还能看见老人们站在田埂上挥手,光伏板在阳光下闪着光,像撒在地里的星星。陈潇潇发来微信,问他什么时候回去,说公益基金的孩子们画了幅“会喝水的麦子”,等着他提意见。
吴昊笑着回复:“马上回,带了最好吃的面粉,晚上包饺子。”他看着窗外掠过的麦田,突然明白——所谓高科技,从来不是实验室里冰冷的参数,而是能让王大爷的皱纹里开出笑花,能让小姑娘的饭碗里多块白面馒头,能让这片土地,长出更踏实的希望。
【天蛾提示:已记录用户需求3项(定制图案、养分检测、操作简化),优先级已标注。建议联合农科院开展田间试验,加速功能落地。】
吴昊关掉提示,指尖摩挲着那只麦秆蚂蚱。阳光透过车窗落在上面,仿佛能闻到麦香里混着的、属于新生的味道。
车斗里的面粉袋随着颠簸轻轻晃悠,袋口露出的麦粉白得晃眼,混着风里飘来的麦香,让吴昊的心头像被温水浸过,软乎乎的。他指尖捏着那只麦秆蚂蚱,草秆的纹路硌着掌心,却比任何精致的摆件都让人踏实。
“吴总,王大爷说的养分传感器,咱们真要加啊?那得联动土壤检测模块,程序又得大改。”副驾的小周扒拉着平板上的设计图,眉头皱成个疙瘩,“而且农户大多不会用复杂操作,界面得做得比老人机还简单,这研发周期至少得再加三个月。”
吴昊把麦秆蚂蚱放进仪表盘的小格子里,转头看了眼窗外——刚收割的麦田里,几个孩子正追着麦秸扎的稻草人跑,银灰色的滴灌机立在田埂边,太阳能板反射着碎金似的光,像给土地别了枚勋章。“加,必须加。”他语气肯定,指尖在平板上点出农户反馈表,“你看王大爷那手老茧,摸传感器的时候轻得像碰瓷娃娃,他们不是怕复杂,是怕把‘金贵家伙’弄坏了。界面就做成图标式的,浇水点麦穗,施肥点肥料袋,出了问题点哭脸图标,直接弹视频客服,咱技术员手把手教。”
小周看着他把“视频客服”四个字圈成红圈,突然笑了:“昊哥,你以前开会总说‘技术效率优先’,现在倒像个操心的大家长了。”
吴昊没反驳,只是想起王大爷塞面粉时说的话:“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你们做的东西,带着人气儿,才管用。”那时他握着老人的手,摸到指关节上厚厚的茧子——那是和土地较劲了一辈子的证明,比任何市场报告都更能说明“实用”二字的分量。
车刚进公司园区,陈潇潇就带着几个公益小学的孩子等在门口。孩子们手里举着画,最前面的小姑娘举着幅蜡笔画:蓝色的滴灌机旁边,站着个戴草帽的小人,手里举着超大号麦穗,麦穗上还歪歪扭扭写着“谢谢”。“吴叔叔!”小姑娘把画递过来,踮脚指着画里的麦秆蚂蚱,“王爷爷说你喜欢这个,我用彩纸糊了个大的!”
那蚂蚱用红黄绿三色皱纹纸糊的,翅膀翘得老高,腿歪歪扭扭却透着股憨劲儿。吴昊蹲下来接过来,翅膀上的金粉蹭了他一手,倒比任何奖杯都耀眼。“真好看,”他摸了摸小姑娘的头,指腹蹭到她辫子上的麦壳,“等叔叔把新机器做出来,带你们去麦田里看真正的蚂蚱,比这个还机灵。”
傍晚的研发室里,吴昊把那只彩纸蚂蚱粘在了白板中央,周围贴满了农户的手写反馈:“管子能再软点不?硬邦邦的拐不过田埂”“能不能加个雨声提醒?下雨就自动关水,省得我半夜爬起来看”……技术员们围着白板讨论,有人提议给管子加波纹管,有人说加个雨量传感器,吵得热火朝天,却没人觉得烦——那些带着土气的字迹里,藏着比代码更鲜活的需求。
陈潇潇端来两杯热粥,看着白板上的彩纸蚂蚱笑:“面粉我发成面了,晚上包麦穗形状的饺子,就叫‘丰收饺’。”吴昊接过粥,瞥见她指尖沾着面粉,像沾了层霜,突然想起早上王大爷的面粉袋——原来最暖的科技,从来都长在烟火里,藏在麦香中,裹在那些带着老茧的手里、沾着金粉的画上,带着活生生的人气儿,稳稳扎根在土地上。
他拿起笔,在反馈表最后添了行字:“给滴灌机加个小喇叭,夜里下雨就唱段豫剧,王大爷说听着踏实。”写完觉得不够,又画了个咧嘴笑的表情,像极了田埂上晒太阳的老人。
喜欢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