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矿区藏机巧布局,钢铁雏形始锋芒
海城郊区的石膏矿区早已没了当年的喧嚣,裸露的山体像一道丑陋的疤痕,匍匐在连绵的丘陵间。吴昊站在锈迹斑斑的矿区大门前,望着远处被植被半掩的矿洞入口,耳边是“天蛾”实时传输的三维扫描图——山体内部的空洞结构、岩层厚度、地下水脉走向,在意识里清晰如掌纹。
“确认核心区域岩层抗压强度达标,可抵御常规地质勘探。”天蛾的电子音在脑海中响起,数据流勾勒出一条隐蔽的通道,“建议主入口设在三号废弃矿洞,伪装成度假村物料仓库,内部通过300米隧道连接主实验室。”
吴昊点点头,侧身对身后的邵易阳递了个眼色。邵易阳立刻会意,朝随行的工程队挥挥手:“按方案动土,注意控制噪音,对外就说是清理矿渣、平整场地。”
重型挖掘机的轰鸣声随即打破沉寂,却没人注意到,其中一台挖掘机的铲斗角度格外刁钻,正精准地朝着“天蛾”标记的隧道入口掘进。这是吴昊动用比特币套现资金的第一笔大额投入——收购这片废弃矿区花了8000万,而地下基地的建设预算,更是高达3亿。对外,他是响应“绿水青山”政策的开发者,要在这里建度假村、搞生态修复;对内,这里将是他撬动未来科技的支点。
一周后,地表上的“度假村项目部”已经像模像样:板房办公室立了起来,工人师傅们忙着栽种树苗,几辆印有“生态修复”字样的卡车进进出出,运走的却是真正的矿渣,运来的则是浇筑实验室墙体的特种混凝土。
而地下30米处,主实验室的轮廓正一点点清晰。吴昊戴着安全帽,踩着尚未干透的水泥地,看着工程队安装电磁屏蔽钢板。钢板接缝处的密封胶是“天蛾”推荐的配方,能有效阻隔99%的电磁信号外泄——这是避免被卫星或地面探测设备发现的关键。
“天蛾,机器人研发的基础资料整理好了吗?”他避开施工的工人,低声问。
“已同步至基地服务器。”意识中弹出一个文件夹,里面是密密麻麻的技术文档,“优先推荐从轮式移动机器人入手,其驱动系统结构简单,适合验证伺服电机优化方案。”
文档里的伺服电机设计图让吴昊眼前一亮。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铁芯结构,“天蛾”提供的方案采用了新型稀土永磁材料,磁通量密度提升了40%,体积却缩小了近三分之一。旁边附着的能量密度公式更是颠覆认知,按这个参数,机器人的续航至少能翻倍。
“就从这个开始。”吴昊拍板,随即调来了他早就组建的科研团队——三个从哈工大挖来的机械工程系高材生,外加一个在汽车厂干了十年的老技工。他们只知道老板要研发“特种工业机器人”,对项目的真正目的一无所知。
实验室的一角,已经堆放了几台拆解到只剩骨架的进口工业机器人。老技工正拿着游标卡尺测量零件尺寸,嘴里嘟囔着:“这德国货是精密,就是这电机转速上不去,负重一超30公斤就卡壳。”
吴昊走过去,指着电机外壳:“把定子拆下来,按这个参数重新绕线。”他递过去一张图纸,上面的绕线方式古怪又精密——这是“天蛾”根据地球现有材料特性,优化后的方案。
高材生们围过来看图纸,起初还皱着眉,越看越心惊:“吴总,这绕线角度……能减少涡流损耗吧?理论上效率能提15%!”
“不止。”吴昊微微一笑,“试做出来就知道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地下基地成了吴昊的第二个家。白天,他在昊琪新能源处理公务,晚上就扎进实验室,和团队一起调试零件。“天蛾”成了最精准的“监工”:哪里的轴承配合间隙超标,哪个齿轮的模数计算有误,甚至焊接时的电流大小,它都能实时指出。
有一次,团队按图纸做出的伺服电机噪音极大,老技工拍着大腿说“肯定是设计有问题”。吴昊却在“天蛾”的提示下,发现是转子平衡块的材质不对——换成含钨量更高的合金后,电机启动时安静得像只猫,转速却比预期还高了5%。
这天深夜,吴昊看着电脑屏幕上首台轮式机器人的三维模型,突然听到隧道入口传来轻微的震动。他心里一紧,立刻问“天蛾”:“有异常?”
“检测到地面有车辆靠近,是国土资源局的巡查车,常规检查。”天蛾的扫描图显示,车停在矿区大门外,并未深入。
吴昊松了口气,走到监控屏幕前,看着项目部的人笑着递上文件,和巡查人员寒暄了几句。屏幕里的度假村规划图做得滴水不漏,谁也想不到,这片荒芜的矿区之下,正孕育着足以改变世界的技术。
“基础框架差不多了。”他关掉模型软件,对团队说,“下周开始组装原型机,争取月底能下地试跑。”
走出实验室时,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吴昊站在隧道口,回头望了一眼灯火通明的地下空间——那里,钢铁的骨架正在组装,而他的承影机甲野心,也随着这些精密的零件,一点点铺向未来。他知道,这座藏在山体里的秘密,将是他应对一切风雨的底气,无论是商业上的刁难,还是未来可能到来的、来自星空的挑战。
喜欢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