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749局再访探底,天蛾智设信息迷宫
昊琪新能源的股价因“蜂鸟无人机”的消息再次涨停,连带着吴昊的名字出现在了《国防科技报》的头版。这天下午,一辆黑色轿车悄无声息地停在公司楼下,下来的人吴昊有些眼熟——正是上次来访的749局调查员,只是这次他身边多了位头发花白的老者,眼神锐利得像鹰隼。
“吴总,介绍一下,这位是749局技术顾问,陈老。”为首的调查员语气客气,却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陈老想了解一下蜂鸟无人机的核心技术,毕竟这涉及到国家安全。”
吴昊心里一凛。749局显然没放弃对他的关注,这次带着技术顾问来,是想从专业角度寻找破绽。“天蛾,启动信息伪装协议,把核心算法包装成‘基于张教授脑机接口的衍生技术’。”
“已构建信息迷宫,关键数据替换为公开论文内容,保留3处可控‘技术漏洞’,符合地球现有科技发展逻辑。”天蛾的电子音在意识中响起,屏幕上的代码瞬间被一层伪装外壳覆盖。
会客室里,陈老没寒暄,直接抛出专业问题:“蜂鸟的集群通信延迟能压到8毫秒,用的是什么抗干扰协议?我看了你们的公开资料,说是改进型跳频技术,但以现有芯片水平,根本做不到这个速度。”
吴昊端起茶杯,语气从容:“我们在张教授的神经信号处理算法基础上,做了点优化。把无人机的通信节点当成‘神经元’,用类脑网络的方式传输数据,反而比传统协议更高效。”他调出一份论文,上面满是张教授的批注,“您看,这是我们的理论依据,上个月刚发表在《控制工程学报》上。”
陈老接过论文,戴着老花镜逐字逐句地看,手指在某段公式上停顿了一下:“这个‘动态信道分配模型’很新颖,但这里的参数设置……似乎有点理想化?”
“您说对了。”吴昊故作坦诚地笑了笑,“目前实验室环境能做到8毫秒,但实际应用中受天气影响,大概在12-15毫秒,我们还在优化。”——这正是天蛾预设的“技术漏洞”,既符合常理,又能打消对方的疑虑。
陈老又问了几个关于传感器融合、续航优化的问题,吴昊都答得滴水不漏,所有关键技术都能找到“合理来源”:要么是高校合作的成果,要么是对现有技术的改良,连演示用的代码都带着明显的“人工痕迹”。
临走时,陈老突然盯着吴昊的眼睛:“吴总年轻有为,只是科技发展要一步一个脚印,有些‘跨越式’的进步,容易让人多想。”
“陈老放心,昊琪的每一项技术,都经得起检验。”吴昊起身送客,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谦逊。
黑色轿车驶离后,吴昊立刻回到办公室,调出监控录像。天蛾的声音响起:“检测到陈老在离开前用特殊设备扫描了公司信号,已自动屏蔽核心实验室的电磁特征。结论:749局暂时接受技术解释,但仍会持续关注。”
吴昊揉了揉眉心。他知道,749局就像悬在头顶的探照灯,只要他的技术突破超出“合理范围”,就会被反复审视。但这也是好事——有官方的关注,反而能挡住一些不怀好意的窥探,比如大鹰资本的商业间谍。
傍晚,邵易阳拿着一份文件进来:“749局刚才发来的,说愿意推荐我们加入‘国家军民融合创新中心’,以后能优先接触军方的技术需求。”
吴昊看着文件上的公章,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这场试探,他不仅过关了,还拿到了更重要的入场券。
窗外的天色渐暗,研发楼的灯光次第亮起。吴昊知道,和749局的周旋才刚刚开始,但只要守住天蛾的秘密,用实力证明自己的价值,就能在这场博弈中走得更远。
喜欢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