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星际农田丰收,地外生存破难题
月球基地的“穹顶农场”内,人造阳光透过透明穹顶洒下,绿油油的水稻田如波浪般起伏,紫色茄子在藤蔓上垂成串,几株苹果树的枝头坠着拳头大的果实,果皮上还挂着清晨模拟露水的水珠——人类在月球种植的首批粮食作物迎来丰收,玻璃幕墙上的电子屏跳动着数据:总产量500公斤,相当于地球同等面积产量的80%。
“闭环生态系统是关键。”负责农业研发的赵教授摘下一颗番茄,汁水在指尖泛着光泽,“90%的废水经纳米膜过滤后重回灌溉系统,秸秆和菜叶被微生物分解成有机肥,连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都被精准控制在0.5%——是地球的10倍,刚好能加速光合作用。天蛾优化的‘光配方’更绝,用450纳米蓝光搭配660纳米红光,让作物生长周期缩短一半,维生素c含量还提高了20%。”
吴昊看着自动化收割机在稻田里穿梭,机械臂的合金指尖轻巧地掐断稻穗,脱粒、筛选、装袋一气呵成。“月球重力只有地球的1\/6,作物根系容易长得稀疏飘软。”他指向稻根的显微影像,“我们用基因编辑强化了根系的‘抓地力’,还让它们能耐受月壤里的高氯酸盐——现在这些水稻,就像扎了根的月球居民。”
农场的地面覆盖着一层深褐色“土壤”,捏起来像湿润的海绵。“这是月壤混合有机凝胶制成的纳米土壤,每立方厘米有10亿个蓄水微孔。”赵教授抓起一把展示,“配合泽尔人共享的‘固氮细菌’,能直接从月球稀薄大气中提取氮元素——以前从地球运一吨氮肥要花200万美元,现在基本能自给自足。”
上个月的一场模拟危机至今让人心有余悸。陨石撞击预警触发时,穹顶出现一道3厘米裂缝,舱内气压骤降。天蛾的“快速封堵系统”瞬间启动,数百万个纳米机器人如潮水般涌向缺口,3分钟内就用生物树脂织成密封层,温湿度波动始终没超过2c,田垄里的茄子甚至还在继续膨大。
丰收仪式的餐厅里,士兵们用新粮做的“星际大餐”香气四溢:番茄炒蛋的金黄汁液裹着米粒,茄子炖肉的油花在盘里泛光,苹果派的酥皮咬下去簌簌作响。来自四川的炊事兵抹了把眼泪:“在月球上能吃到回锅肉味的茄子,比啥都强。”
734的触须轻轻拂过稻穗,复眼反射着稻田的绿光:“泽尔文明在10颗行星试种作物,只有3颗成功。你们能在月球种出苹果,靠的不只是技术——这种对‘烟火气’的执着,是碳基生命最强大的生存本能。”
吴昊望着穹顶外的环形山,天蛾的电子音勾勒出未来图景:“再建3座农场,就能满足1万人的粮食需求。下一步试种棉花和药用植物,争取三年内实现衣物、药品自给。”
阳光穿过稻叶的缝隙,在地面投下晃动的光斑。吴昊忽然明白,这些在月球土壤里扎根的作物,比任何战舰都更能证明人类的韧性——当文明能在异星种出粮食,就意味着在宇宙的任何角落,都能找到活下去的理由。而这,正是对抗噬星族最坚实的底气。
喜欢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