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产业园奠基启新程,校企合作谱华章
昊琪能源的深圳新能源产业园奠基仪式,定在了一个晴空万里的好日子。吴昊站在奠基现场,看着巨大的项目规划图,心里感慨万千——从哈尔滨的一间小办公室,到遍布全国的充电桩网络,再到如今占地500亩的产业园,不过短短两年时间,却像走过了一生。
高建国拍着他的肩膀,语气里满是欣慰:“小吴,当初投给你的15亿,现在看来是我这辈子最成功的投资。这个产业园建成后,将打通新能源从研发到生产的全链条,带动至少50家上下游企业入驻,创造上万个就业岗位。”
吴昊笑着点头:“这离不开高董的支持。我们规划了三大板块——智能充电桩生产区、光伏储能研发中心,还有专门为脑机接口配套的精密制造车间。下个月,哈工大的‘产学研基地’也会在这里挂牌,张教授的团队会常驻,实现技术和产业的无缝对接。”
【天蛾提示:产业园建成后,预计可降低供应链成本18%,技术转化周期缩短至6个月(行业平均为14个月)。建议同步申报“国家级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争取政策支持。】
奠基仪式上,李建国上校也来了。他特意带来了军方的贺信:“昊琪能源的军用能源调度系统已经在高原驻训基地投入使用,零下40度照常运行,战士们都说这是‘战场上的能量后盾’。后续我们还要深化合作,把你们的光伏技术用到边防哨所,让哨所告别‘靠柴油发电’的历史。”
剪彩环节,吴昊和高诗琪、杨凯程、邵易阳(特意从学校赶来)一起拉动红绸。当第一铲土落下,礼炮齐鸣,现场的工人们爆发出热烈的欢呼。杨凯程看着规划图上的“深圳研发中心”,激动地说:“等产业园建成,我就把家搬到深圳,在这里建一条全自动化生产线,日产充电桩2000台!”
高诗琪笑着补充:“我爸的矿业集团已经决定,在产业园旁边建一个锂电池回收厂,实现‘生产-使用-回收’的闭环,真正做到绿色环保。”
奠基仪式结束后,吴昊和张教授留在现场,讨论产学研基地的细节。“我打算把脑机接口的中试线放在这里,”张教授指着规划图上的研发中心,“学校的实验室搞理论研究还行,要量产就得靠产业园的精密设备。到时候让邵易阳他们在这边驻场,一边写论文,一边搞生产,两不耽误。”
吴昊深表赞同:“我们还可以和哈工大联合招生,开设‘新能源与智能装备’定向班,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来产业园实习,毕业后直接上岗,解决企业的人才缺口。”
【天蛾同步生成合作方案:【建议设立“昊琪奖学金”,资助贫困生攻读相关专业;开设“双导师”课程,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授共同授课;每年选派10名优秀学生赴德国、日本的新能源企业交流,学习先进技术。】
“这个方案好!”张教授拍板,“我回去就跟校领导汇报,争取下个月就启动。”
产业园的建设速度远超预期。三个月后,第一个车间就封顶了。吴昊带着陈潇潇去参观时,工人们正在安装智能生产线。“你看这条机械臂,”吴昊指着正在搬运零件的机器人,“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精度能达到0.01毫米,比进口的还好用,成本却省了30%。”
陈潇潇看着车间外的绿化带,好奇地问:“这些树也是‘能源林’的一部分吗?”
“对,”吴昊笑着说,“每建成一个车间,我们就种1000棵树,等整个产业园完工,这里会变成一个‘森林工厂’。”他顿了顿,认真地看着她,“等产业园稳定运营了,我们去西部看看那些‘能源图书馆’吧,你之前设计的太阳能书架,孩子们肯定很喜欢。”
陈潇潇用力点头,眼里的星光比车间的灯光还要亮。
这天晚上,吴昊收到邵易阳的消息:“昊哥,我博士开题报告过了!题目是《脑机接口与军用机械外骨骼的协同控制》,张教授说这个研究能直接服务军方项目,让我跟你的技术组多对接。”
吴昊笑着回复:“恭喜!等你开题答辩那天,我一定去学校给你加油。”
放下手机,他站在落地窗前,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产业园工地。机器的轰鸣声在夜色中格外清晰,像一首充满力量的进行曲。他知道,这个产业园不仅是昊琪能源的新起点,更是他和团队用技术改变世界的又一个舞台。从哈尔滨到深圳,从校园到产业园,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歇,而未来,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着他们去闯荡。
喜欢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