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深海探幽光,铁鲨破暗流
南海某海域的科考船甲板上,吴昊正盯着实时海图。屏幕上,代表虎鲨潜航器的红点像粒跳动的火星,正朝着60米深的海沟移动——那里的海底电缆三天前突然断裂,导致周边三座岛屿通信中断,若不及时修复,连紧急救援信号都可能受阻。
“下潜深度58米,遭遇洋流漩涡,流速1.2米\/秒。”技术员的声音带着紧张,潜航器传回的画面开始剧烈晃动,浑浊的海水里,隐约能看到扭曲的电缆像条受伤的巨蛇。
吴昊指尖在操控台快速滑动,指令通过神经接口直连潜航器:“启动矢量推进,调整浮力至1.05,左翼舵角+3度!”这是他和“天蛾”连夜优化的应急方案,灵感来自陈潇潇养的热带鱼——那些小鱼总能在鱼缸的水流里灵活转身,靠的就是鳍部的细微调整。
【天蛾实时演算:漩涡引力场分析完毕,建议在北纬18°23′、东经115°47′处切入缓冲带,利用涡流惯性转向。】
屏幕上的红点猛地一顿,随即像条真正的鲨鱼,顺着漩涡边缘的切线方向滑出,晃动的画面瞬间平稳。甲板上爆发出低低的欢呼,负责此次任务的海军军官拍着吴昊的肩膀:“这小家伙比抹香鲸还灵活!我们之前派了三波潜水员,连漩涡都没闯过去。”
吴昊没接话,目光落在潜航器传回的高清图像上。断裂的电缆外层被礁石磨出了狰狞的裂口,金属线芯裸露在外,像白骨般刺目。更麻烦的是,电缆附近缠着大片废弃渔网,稍不注意就可能缠住潜航器的机械臂。
“释放辅助机械爪,先清理渔网。”他下令。
潜航器前端的舱门缓缓打开,两只带着防滑纹路的机械爪伸了出来。它们的动作不像机器,反倒像人的手指——捏、撕、扯,精准避开电缆的同时,将渔网碎片逐一收拢。这是王鹏的手笔,他给机械爪加了个“触觉反馈”模块,灵感来自奶奶摘棉花时的手势。
“开始对接电缆接头。”吴昊深吸一口气,神经接口传来轻微的震颤,仿佛他的手臂直接伸进了冰冷的海水里。机械臂夹持着新的接头靠近,对准断裂处的瞬间,海流突然一阵乱涌,接头“哐当”一声撞在礁石上。
“稳住!”陈潇潇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端着杯热姜茶站在舱门口,眼里的担忧藏不住,“我刚查了海况预报,五分钟后有股小暖流经过,能缓冲洋流。”
吴昊点头,借着这阵暖流的间隙,再次操控机械臂对准接口。这次,他故意让接头带着微小的旋转——就像拧瓶盖时的巧劲,果然顺利卡进凹槽。当最后一颗固定螺栓拧紧,潜航器传回的画面里,电缆接头处亮起了代表通电的绿灯,像深海里长出的一颗星星。
“成功了!”甲板上的人全都跳了起来,有人对着大海挥手,有人掏出手机录像。吴昊摘下神经接口设备,才发现手心全是汗,陈潇潇递来的姜茶还冒着热气,喝下去时,暖意从喉咙一直淌到心里。
这场抢修被全程直播,观看人数突破了两个亿。网友的弹幕刷得像瀑布:
“这哪是潜航器,是深海里的外科医生吧!”
“机械臂拧螺栓的样子,比我老公拧瓶盖还稳!”
“以前总说国外技术多牛,现在看看咱们的铁鲨,不服不行!”
最让吴昊触动的,是条来自海岛居民的留言:“刚才医院的急救信号通了,我奶奶的救护车终于能派来了。谢谢这条会修电缆的‘大鱼’!”
返航时,夕阳把海面染成了金红色。虎鲨潜航器被吊回甲板,外壳还沾着深海的泥沙和贝壳。吴昊蹲下来,用软布擦掉它“额头”的污渍——那里贴着块小小的五星红旗贴纸,是李家庄的孩子们送的。
“它好像真的懂我们在做什么,”陈潇潇轻声说,“刚才清理渔网时,特意避开了躲在网里的小丑鱼。”
吴昊笑了,想起“天蛾”的分析报告:潜航器的生物识别系统自动将小丑鱼归类为“无害生命体”,优先保护。原来那些藏在代码里的规则,早已悄悄长出了温度。
【天蛾提示:虎鲨潜航器核心部件完好,机械臂精度误差0.02毫米,符合军用标准。建议后续加装深海生物样本采集模块,兼顾科研与救援。】
“就这么办,”吴昊摸着潜航器冰凉的外壳,像是在跟一位沉默的战友说话,“下次再来深海,不光要修电缆,还得帮海洋学家看看,这片蓝海里藏着多少我们不知道的秘密。”
夜色渐浓,科考船的探照灯划破海面。吴昊站在甲板上,望着虎鲨潜航器被妥善收纳,突然觉得,人类对世界的探索,从来都不只是征服——就像这台机器,既要有撕裂暗流的力量,也要有呵护一尾小鱼的温柔。而他和“天蛾”要做的,就是让这份力量与温柔,能抵达更深、更远的地方。
喜欢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