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空天航母”载机平台蓝图定,核聚变动力破难关
军工研究院的会议室里,一张巨大的蓝图铺满了整张会议桌。上面画着的,是一个长达240米的庞然大物——“空天航母”,它的机翼下能挂载玄女战机,腹部的舱门可释放蜂鸟无人机集群,我称她为““空天航母”空天载机平台”。
“最大的难题还是动力。”王主任指着蓝图上的动力舱位置,眉头紧锁,“要带动这么大的平台突破大气层,现有火箭发动机的推力不够,而且燃料消耗太快,根本无法实现长续航。”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所有人都知道,动力系统是“空天航母”项目的“卡脖子”环节,也是制约空天载机平台走向实用的最大障碍。
吴昊却在这时拿出一份报告,轻轻放在桌上:“我和天蛾推演了一种方案——可控核聚变动力系统和反重力系统磁场装置。”
这话一出,满座皆惊。负责动力研发的老专家推了推眼镜:“小吴,可控核聚变在地面上都还没完全突破,想把它搬到天上?太冒险了!”
“我们的方案不一样。”吴昊调出三维模型,展示着一个橄榄球大小的装置,“这是‘VcN1VI型核聚变反应堆’,我根据外星残骸的能量传导技术优化设计,体积只有传统实验装置的1\/20,却能输出1500兆瓦的功率——足够驱动“空天航母”平台绕地球飞行三圈不用补充燃料。”
模型里,反应堆的核心是一个被强磁场约束的等离子体球,周围缠绕着从外星残骸逆向解析的“量子纠缠导线”,能将聚变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效率比传统汽轮机高40%。更关键的是,它用氦-3作为燃料,不仅清洁无污染,月球上的储量还足够地球用上千年。
“安全问题怎么解决?”老专家追问,“万一在空中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设计了三重保险。”吴昊点开安全系统演示,“第一,磁场约束失效会自动断电;第二,燃料舱有应急隔离装置;第三,最外层的合金外壳能承受核爆冲击——这是用逆向工程得到的自修复材料,哪怕破损也能在0.5秒内闭合。”
王主任拿起报告,逐字逐句地看,越看越激动:“你们的模拟数据显示,这个反应堆能在-50c到300c的环境下稳定运行?甚至能抵抗电磁脉冲干扰?”
“是的。”吴昊点头,“天蛾模拟了1000次极端环境测试,成功率100%。”
会议结束后,“空天航母”项目组当场拍板:采用昊琪新能源的核聚变动力方案,由哈工大实验团队负责核心反应堆研发,军方提供场地和资源支持。老专家握着吴昊的手,感慨道:“原本以为这至少是十年后的技术,没想到你们真的搞出来了……中国的空天时代,要提前来了!”
离开研究院时,夕阳正染红天际。吴昊看着手里的合作协议,天蛾的电子音在意识中响起:“VcN1VI型反应堆的第一台原型机,预计三个月内可下线测试。”
他抬头望向天空,仿佛看到“鸾鸟”空天载机平台正拖着长长的尾焰冲上云霄,机翼甲板下的玄女战机编队如利剑般划破苍穹。这不再是图纸上的幻想,而是即将照进现实的未来。
而他和天蛾,正站在这场变革的起点,用来自星空的智慧,推动着一个民族飞向更远的宇宙。
喜欢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