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蜂群无人机集群,空域织网显神威
西北戈壁的另一个靶场上空,数百架蜂群无人机如蜂群般腾空而起,阳光下,它们银灰色的机身折射出冷冽的光。这些无人机翼展仅1.2米,却搭载着天蛾研发的“分布式智能芯片”,在空中迅速组成一张覆盖50平方公里的立体感知网——这是吴昊团队为空军打造的“空域封锁系统”首次实弹测试。
“目标:模拟敌方10架歼击机突破防线。”指挥中心里,空军航空兵某旅的赵团长盯着大屏,语气凝重。此前,传统防空系统面对多批次、小目标的饱和式攻击时,常常顾此失彼,而蜂群集群的任务,就是用“以多打少”的思路破解这个难题。
随着指令下达,蜂群集群瞬间分成三层:高空层无人机开启相控阵雷达,像“天眼”般锁定远方来袭的靶机;中空层无人机携带电子干扰吊舱,在预定空域布下电磁迷雾;低空层则挂载着微型导弹,呈“V”形编队静默待发。
当靶机群进入200公里范围,高空层蜂群立即将实时坐标传回指挥中心,数据延迟仅0.3秒。赵团长皱眉:“加难度,让靶机释放诱饵弹,再启动电子干扰!”
靶机群突然释放出数十个热诱弹,同时开启强电磁干扰,传统雷达屏幕上瞬间布满雪花。但蜂群集群却没受影响——它们不靠单一雷达制导,而是通过彼此间的量子通信共享数据,某几架无人机被干扰,其他无人机立刻补位,靶机的真实轨迹在大屏上依旧清晰。
“干扰无效!”操作员惊呼。
距离拉近至50公里,中空层蜂群突然集体俯冲,电子干扰吊舱全力运转,靶机群的通信频道瞬间被杂音淹没,部分靶机甚至失控偏离航线。紧接着,低空层蜂群如离弦之箭般扑出,每架无人机锁定一架靶机,微型导弹拖着尾焰呼啸而去。
“砰砰砰!”连续的爆炸声在天际响起,10架靶机全部被击落,而蜂群集群仅损失3架——还是主动撞击失控靶机的“自杀式拦截”。
赵团长猛地站起来,用力拍了下桌子:“好小子!这集群战术,比我们的‘红旗9’防空系统反应快3倍!上次演习,面对这种饱和攻击,我们的防空导弹根本来不及锁定。”
吴昊调出蜂群的续航数据:“它们能连续滞空72小时,还能在空中自主加油——如果部署在南海岛礁,半径500公里内的空域,咱们能做到‘秒级响应’。”
测试结束后,蜂群集群自动编队返航,在跑道上空组成“八一”字样,引得地面掌声雷动。赵团长拉着吴昊的手:“这玩意儿必须列装!不仅能防空,还能侦察、中继通信,以后咱们的歼-20出去执行任务,带着一群蜂群当‘保镖’,底气都足十倍!”
吴昊望着渐远的无人机群,天蛾的电子音适时响起:“已计算出最优部署方案,3个蜂群集群可覆盖我国东部沿海全部空域。”他知道,蜂群的意义不止于防空,更在于重新定义了“制空权”——不再是少数先进战机的单打独斗,而是千机联动的体系化作战。
喜欢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