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月影应急救援机,暗夜抢险照通途
滇西边境的热带雨林被暴雨浇得透湿,豆大的雨点砸在芭蕉叶上,发出密集的“噼啪”声,像无数根鞭子在抽打这片漆黑的山林。夜色浓得化不开,仿佛将天地都浸在墨汁里,唯有一架涂着荧光绿条纹的飞行器,正像幽灵般穿梭在密不透风的树冠间。旋翼劈开厚重的雨幕,带起的气流卷着雨水斜斜飞射,机首的探照灯射出一道雪白的光柱,精准刺破黑暗,锁定了山涧下蜷缩的“受困者”——这是吴昊团队研发的“月影”应急救援飞行器,专为复杂气候与夜间抢险设计,此刻正在接受极限环境的终极考验。
“这里海拔1800米,能见度不足10米,山谷里还有7级阵风打着旋儿,传统直升机进来就是送死。”应急管理部西南救援中心的赵队长举着夜视仪,镜片上凝着细密的水珠,声音几乎被哗哗的雨声吞没,“上个月有支科考队在这一带失联,我们带着搜救犬搜了三天三夜,等找到时两个人已经失温昏迷了。要是当时有月影,能少遭多少罪!”
吴昊通过卫星链路查看实时数据流,月影机身两侧弹出的红外成像仪正将画面传回指挥终端。即使在倾盆暴雨中,受困者的体温轮廓也像块暖玉般清晰可辨,与周围阴冷的岩石形成鲜明对比。“天蛾开发的‘雨雾穿透算法’能过滤90%的雨滴干扰,红外探测距离比传统设备远300米,就算藏在茂密的灌木丛后,也能抓出体温异常点。”他对着麦克风下令,“切换至‘绳降救援’模式。”
月影稳稳悬停在山涧上空50米处,旋翼搅动的气流在雨幕中撞出一圈圈无形的涟漪。机腹下的绞盘“嘶嘶”转动,一根涂着反光漆的高强度绳索如灵蛇般垂下,末端的救援舱像钟摆般缓缓荡向受困者。绳索内置的传感器每0.1秒就会传回风速、摆动角度等数据,天蛾的动态平衡算法在瞬间完成调整,让救援舱始终保持水平,哪怕突如其来的阵风让绳索剧烈晃动,舱体也只是轻微震颤——这在传统救援中,往往需要经验最丰富的队员冒着绳断的风险手动调整,稍有不慎就会让受困者再次受伤。
“太稳了!”赵队长死死盯着夜视仪里的画面,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拳头。救援舱精准停在受困者身边,舱门像花瓣般自动展开,一只包裹着缓冲垫的机械臂轻轻伸出,温柔地揽住“受困者”的腰,将其平稳送入舱内。从探照灯锁定目标到完成救援,全程仅用8分钟,而同样的场景,人工救援至少需要40分钟,还得时刻提防头顶滚落的碎石。
更令人惊叹的是环境适应性。吴昊示意操作手变换模式,月影立刻降低高度,斜斜掠过山涧,稳稳降落在湍急的溪流上。机身底部突然弹出四个充气浮囊,让飞行器像艘小型气垫船般浮在水面,旋翼产生的气流巧妙地推开浪头,在船头犁出一道平静的水痕。它灵活地避开水中的暗礁,靠近模拟“溺水者”的假人,机械臂末端的防滑抓手精准抓住假人衣领,像捞起一片落叶般将其送入舱内,整个过程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这玩意儿能在水面、山地、丛林里无缝切换?”赵队长摘下夜视仪,满脸的难以置信,“我们现在的救援装备分得太细,水上用冲锋舟,山地靠直升机,进了密林就得换全地形车,光是换设备就得耽误半小时,多少黄金救援时间就这么溜走了!”
测试持续到凌晨,暴雨渐渐收势,只剩下零星的雨丝在风中飘荡。月影的探照灯扫过一片倒伏的竹林时,雷达屏幕上突然跳出一个红色警告框——那里藏着测试设置的“二次灾害点”:一棵直径半米的大树根部已被雨水泡软,正以肉眼难辨的速度向临时搭建的救援帐篷倾斜。月影的AI系统提前10秒捕捉到危险,驾驶舱内立即响起尖锐的警报,同时自动调整旋翼角度,一股强劲的气流如无形的手掌,硬生生将大树推向另一侧的空谷。“轰隆”一声巨响,大树砸在空地上,而帐篷安然无恙。
“还能预警次生灾害?”赵队长彻底服了,他走上前,用袖子擦了擦月影机身上的泥水,“这哪儿是救援机,简直是救援队员的‘守护神’!”
吴昊调出续航参数:“月影搭载的氢燃料电池经过-30c至60c极端环境测试,满油状态能连续作业12小时,中途还能接受赤霄的空中补给。它和赤霄能形成互补——月影专攻夜间和恶劣天气,赤霄负责白天和开阔地形,两套系统联动,就能覆盖所有救援场景。”
天边泛起鱼肚白,晨曦像融化的金子般漫过山林。月影载着“受困者”平稳降落在营地,旋翼缓缓停转,机身上的荧光绿条纹在晨光中仍泛着柔和的微光,像极了雨后初晴的月亮。赵队长抚摸着那条纹,突然笑了:“这颜色选得好,真像黑夜里的月亮。被困的人在绝望中看到它,就知道有救了。”
吴昊望着雨林深处渐渐散去的晨雾,天蛾的电子音难得带上了一丝温度:“碳基生命对‘光’的本能依赖,在绝境中尤为强烈。月影的荧光条纹不仅是视觉标识,更是一种心理锚点,能降低受困者的恐慌指数。”他知道,比起那些冰冷的技术参数,这份“在最深的黑暗里点亮希望”的能力,才是月影最动人的设计。
喜欢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