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月球基地勘选址,氦-3能源启曙光
月球正面的虹湾地区,环形山如凝固的浪涛连绵起伏。一台银灰色的月球车正碾过棱角分明的月岩,金属网格轮在月面留下清晰的辙痕,车顶的探测天线如灵敏的触角,不断扫描着这片沉寂亿年的土地。这是吴昊团队研发的“广寒一号”,此刻正肩负着月球基地选址与氦-3资源勘探的双重使命,在无大气包裹的月面展开探测。
“月球氦-3是可控核聚变的终极燃料,1吨就能满足全球一年的能源需求,而整个月球的储量保守估计有100万吨。”国家原子能机构的李院士指尖点过屏幕上的元素光谱图,目光发亮,“但找对开采点比发现矿藏更关键——得是氦-3浓度高、地质稳定、还能晒到太阳的地方,‘广寒一号’就是我们的‘探矿罗盘’。”
吴昊调出实时更新的勘探数据,三维地图上标注着三处闪烁的红点:“虹湾北部的柏拉图环形山底部最理想,月面平坦如镜,连续日照长达14个地球日,建太阳能电站再合适不过。月壤里的钛铁矿含量超过15%,能就地提取氧气和金属,往后建基地不用从地球拉建材,运费能省掉八成。”
测试进入最严苛的“永久阴影区穿越”环节。月球车缓缓驶入一处环形山洼地,这里从未被阳光照耀,温度骤降至-230c,连星光都被岩壁遮挡。“广寒一号”车底的同位素温差发电机立即启动,钚-238衰变产生的热量转化为稳定电流,同时车顶的穿透雷达发出低频脉冲,屏幕上很快浮现出冰层反射的信号——10米深的月壤下,藏着厚达数米的固态水层。
“这是颠覆性发现!”李院士猛地站起身,声音带着颤音,“永久阴影区的水冰不仅能解渴,电解后就是氢氧燃料,以后从月球发射飞船,连燃料都能就地取材。阿波罗时代只能靠推测,现在‘广寒一号’用雷达给我们拍了张‘月球地下水图’!”
更令人惊叹的是其“盲驶”能力。月球没有全球定位系统,“广寒一号”就靠太阳方位角校准航向,用恒星导航修正偏差,再对照预设的地形图精确定位,累计行驶500公里后,位置误差仍控制在5米内。当它驶入直径10公里的阿基米德环形山,天蛾的路径算法在0.3秒内规划出最优路线,避开陡峭的岩壁和陨石坑,比预定时间提前2小时抵达探测点。
“月尘这关怎么过?”李院士突然问,指节叩击着屏幕上月尘覆盖的太阳能板示意图,“阿波罗宇航员抱怨过,带静电的月尘能粘住一切,连舱门都关不严实。”
吴昊指向月球车表面的微米级纹路:“这是‘纳米疏尘涂层’,靠分子级的斥力让月尘站不住脚。机械臂末端还有静电刷,能定期给太阳能板‘洗澡’。我们在地面模拟月尘环境烤了1000小时,设备效率只降了2%。”
30天的勘探期结束时,“广寒一号”已传回1000份月壤样本、500平方公里的高精度地质图,以及20处潜在水源点的坐标。当它自主驶入返回舱着陆区,李院士凝视着屏幕上那片氦-3浓度超120ppm的区域,突然感慨:“以前总说月球是地球的‘死寂卫星’,现在看来,它是悬在天上的‘能源宝库’啊。”
吴昊望着月球车最后传回的画面——远处的地球如一颗镶嵌在墨色丝绒上的蓝宝石,静静悬浮在月平线处。他忽然明白,“广寒一号”的轮辙不仅印在月面,更在人类文明的轨迹上刻下了新的坐标。氦-3的开发或许还需时日,但这束从月球引来的能源曙光,终将照亮地球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喜欢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