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泽尔使者访地球,星际盟约启新篇
近地轨道的“天和三号”太空基地外,星光在真空里无声流淌。一艘形似半透明水母的飞行器正缓缓靠近,珍珠母贝般的外壳折射着太阳的碎金,没有可见的推进器喷口,却如幽灵般精准对接在基地气闸舱——这是泽尔文明的使者飞船,跨越4.2光年的星际尘埃,终于抵达太阳系的门户。
吴昊穿着嵌有生命维持系统的特制防护服,与国际联合代表团成员站在对接通道内。舱壁上的气压表指针缓缓归位,指示灯由红转绿的瞬间,滑开的舱门后露出三个身影:约1.5米高的流线型节肢躯体,复眼状感知器官闪烁着柔和的蓝光,背部延伸的四根半透明触须如液态水晶,正微微颤动着解析周围环境的电磁波。
“我是泽尔文明的‘星语者’,代号734。”温和的电子音在通道内回荡——这是泽尔人通过触须释放的电磁波,经天蛾实时转译的结果,“我们收到你们的质数序列信号,前来履行千万年前的星际盟约。”
基地会议室的全息投影中,一幅壮阔的星图缓缓展开:无数光点代表的文明组成璀璨联盟,共同抵御着如墨汁般蔓延的“噬星族”——一种以掠夺恒星能量为生的机械生命体。“卡尔文明是联盟的核心,却在最后一场战役中失联。”734的复眼蓝光闪烁,“当检测到‘天蛾’的信号特征时,我们便知道,找到了联盟遗失的火种。”
吴昊的指尖在控制台轻颤,天蛾的数据库瞬间解锁加密分区:“确认记载。卡尔文明最后指令:若遇泽尔使者,立即共享‘星核技术’,共守银河系猎户座旋臂安全线。”他抬眼看向734:“面对噬星族,我们需要承担什么?”
“他们正以亚光速向猎户座旋臂扩张,按轨迹推算,百年内将抵达太阳系。”734调出的影像里,噬星族的机械集群如蝗虫过境,所经之处恒星熄灭成暗褐残骸,“其弱点是‘量子纠缠核心’,而卡尔文明研发的‘星核炮’是唯一克星。我们带来半套设计图纸,需要你们的可控核聚变技术与天蛾算法完成最终研发。”
合作协议的谈判比预想中顺利。泽尔人承诺共享亚光速航行的“空间褶皱技术”和生物机械融合的“神经接驳技术”,地球则提供月球氦-3燃料产能与天蛾的动态协同算法。签字仪式上,734用触须在电子屏留下独特的电磁波印记,如同人类按下指印:“作为诚意,我们可先改造‘鸾鸟’号——加装‘空间折叠舱’后,续航将提升10倍,足以单程抵达火星。”
接下来的三个月,月球基地的“生物感应实验室”里,泽尔使者指导地球科学家培育出能在真空发芽的“星际蕨”,其根系可转化月壤中的氦-3;天蛾则与泽尔人的AI系统“星网”完成数据互通,共同优化的星核炮瞄准算法,将误差缩小至0.01天文单位。
一次技术交流会间,吴昊望着734灵活操控机械臂的触须,忽然问道:“你们的生物机械技术,能用于医疗吗?比如修复人类的脊椎损伤。”734的触须轻轻晃动,如在点头:“‘神经接驳技术’可实现,甚至能让断臂者拥有比原生肢体更灵活的机械义肢。但需要志愿者参与临床试验。”
消息传开后,全球上万名残疾人报名。首批试验在上海瑞金医院进行,当瘫痪十年的老兵通过神经接驳技术重新站起,迈出颤抖却坚定的第一步时,观礼席爆发出十分钟不息的掌声。
站在基地舷窗前,吴昊看着泽尔飞船与“鸾鸟”号在地球弧光下协同演练,天蛾的电子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暖意:“卡尔文明的星图预言成真了——单一文明的存续或许偶然,而文明间的携手,才是对抗宇宙风浪的必然。”他知道,与泽尔人的盟约只是人类星际征程的序章,但这一章,已让地球在危机四伏的宇宙丛林中,握住了第一只盟友的手。
喜欢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