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深空预警网建成,百万星辰作哨兵
拉格朗日L1点附近,数百颗小型卫星如星链般展开,每颗卫星都搭载着引力波探测器和中微子传感器,它们共同组成的“深空预警网”正24小时扫描太阳系外围——这是人类为提前发现噬星族舰队打造的“千里眼”,今天完成最后一颗卫星部署,正式进入全功率运行状态。
“预警网覆盖半径1光年,能探测到0.1倍光速以上的飞行器产生的空间扰动。”航天局张局长指着三维星图,图中代表预警卫星的光点在太阳系周围形成三层球体,“最外层卫星距地球1光年,可提前5年预警;中层在0.5光年,提前2.5年;内层在0.1光年,提前6个月。任何物体闯入这个范围,都躲不过我们的监测。”
吴昊调出首组监测数据,屏幕上跳动的波纹记录着远处恒星的引力波动:“天蛾的‘时空涟漪算法’能从宇宙背景噪音中提取飞行器的特征信号。上周测试时,我们让‘天蛾’战机以0.3倍光速掠过外层预警圈,卫星在3分钟内就识别出它的轨迹,定位误差不超过10万公里。”
预警网的核心技术是“中微子通信”——卫星之间用几乎不与物质发生反应的中微子传递信息,确保在极端环境下也能保持通讯。张局长指着信号传输图:“哪怕有一颗中子星挡在中间,中微子也能穿透过去。这意味着就算噬星族用能量护盾屏蔽了电磁波,我们的预警网依然能正常工作。”
但建设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半年前,首批20颗卫星在穿越小行星带时,有3颗被微陨石撞击受损。吴昊当即让天蛾优化卫星的“规避算法”,并在卫星表面加装“自我修复装甲”——由形状记忆合金和纳米机器人组成,轻微损伤可在24小时内自动修复。
“现在的卫星抗打击能力提升了10倍。”吴昊展示着装甲测试视频,一块模拟陨石以10公里\/秒的速度撞击装甲,表面只留下一个浅坑,几分钟后就恢复平整,“就算被直径1米的陨石击中,核心设备也能保持完好。”
预警网还整合了泽尔文明的“星际尘埃分析技术”——通过监测太阳系外围尘埃的运动轨迹变化,反推是否有大型舰队经过。734的电子音在指挥中心响起:“在1000光年外的战场,我们曾靠这项技术提前3年发现噬星族的主力舰队,为联盟争取了宝贵的备战时间。”
深夜,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预警网的监测范围不断扩大,像一张无形的网罩住太阳系。吴昊望着那些代表卫星的光点,突然想起前世在罗布泊激活天蛾的那个夜晚——那时他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参与建造覆盖光年尺度的预警系统。
“一旦发现噬星族舰队,预警网会立即计算出它的航线、速度、规模,自动生成防御方案。”天蛾的电子音带着沉稳,“模拟显示,5年预警时间足够我们将月球防线的拦截能力提升至90%,地月运输链也能完成战时动员。”
张局长拿起一杯咖啡,笑着说:“以前总觉得‘仰望星空’是浪漫的事,现在才知道,能让星空成为哨兵,才是最踏实的浪漫。”
吴昊深以为然。深空预警网的建成,让人类在面对未知威胁时,终于从“被动应对”变成了“主动预警”。而那些在太空中默默运行的卫星,就像百万星辰化作的哨兵,终将在最关键的时刻,为文明敲响警钟。
喜欢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