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深空歼星舰动工,星际决战铸利刃
上海江南造船厂的船坞内,一块重达5000吨的合金板被巨型起重机吊起,稳稳安放在龙骨上——这是人类首艘“深空歼星舰”“盘古”号的第一块船体部件,今天正式动工,它将成为对抗噬星族主力舰队的终极武器。
“‘盘古’号全长3000米,排水量100万吨,搭载10门双联装星核主炮、500个导弹发射单元和2000架‘天蛾’战机,堪称‘移动的太空堡垒’。”造船厂总工程师周工指着设计图,“它的曲率引擎能让速度达到2倍光速,续航100光年,足够打到噬星族的老巢。”
吴昊站在虚拟驾驶舱内,体验着舰桥的操作界面:“天蛾为‘盘古’号量身打造了‘智能指挥系统’,能同时操控10万架无人机,分析1000个战场目标。刚才的模拟测试中,系统在0.5秒内就制定出最优攻击方案,比人工决策快10倍。”
战舰的防御系统同样逆天。外层是“量子护盾”,用叠加态粒子形成屏障,可硬抗3000太瓦激光的照射;内层的“蜂窝装甲”由数百万个独立单元组成,即使部分被击穿,也能快速封闭缺口——这是结合了泽尔人的能量护盾技术和地球的结构力学创新。
“最核心的是‘反物质-核聚变’双动力系统。”周工调出引擎参数,“平时用核聚变巡航,战斗时切换反物质引擎,瞬间爆发3倍推力,能轻松摆脱敌方的引力陷阱。燃料舱可储存1吨反物质,足够进行10次星际跳跃。”
建造过程将持续5年,需要全球产业链协同:德国提供特种钢材,巴西供应稀土,泽尔人负责量子护盾的核心部件……仅第一阶段就需要10万名工人和5000家配套企业参与。
“昨天大鹰帝国主动提出,要派200名工程师加入项目。”周工笑着说,“他们的太空电梯技术落后,想靠合作换我们的反物质储存技术。”
吴昊摇摇头:“技术可以共享,但核心的‘星核炮冷却系统’必须保密。天蛾分析过,大鹰帝国的军工体系有噬星族的内鬼,上次先遣队能提前抵达,很可能是他们泄露了预警网的参数。”
动工仪式上,当第一块合金板与龙骨焊接时,火花在船坞内飞溅,像星星点亮了夜空。全球数十亿人通过直播观看这一幕,不少人在屏幕前落泪——这不仅是一艘战舰,更是人类团结对抗威胁的象征。
王鹏望着设计图上的“盘古”号,语气坚定:“等它下水,我们就能主动出击,把战场推向噬星族的领地,而不是在太阳系被动挨打。”
吴昊深以为然。深空歼星舰的动工,标志着人类的战略从“防御”转向“反攻”。当“盘古”号的主炮在星海中怒吼时,那将是文明向掠夺者发出的最强反击——宇宙或许冰冷,但总有敢于点燃烽火的种族,用勇气和智慧守护家园。
船坞的巨型显示屏上,“盘古”号的三维模型缓缓旋转,每一处细节都透着威慑力——舰首的撞角用高密度中子星材料打造,能直接撞碎敌方护卫舰;舰身两侧的舷窗其实是伪装的激光发射口,可瞬间释放出覆盖360度的防御网;尾部的备用引擎舱暗藏玄机,必要时能分离成3艘小型突击舰,出其不意绕后夹击。
“光是这个撞角,就耗费了3个月才锻造完成。”周工拍了拍合金板,“中子星材料在地球上极难稳定,我们用了泽尔人的‘超低温锻造法’,才让它既保持硬度又不失韧性。”
吴昊的指尖在虚拟界面上划过“量子护盾”的参数区:“护盾的能量转化率提升了多少?上次测试时,持续运转1小时就会过热。”
“多亏了天蛾优化的散热算法。”周工调出数据曲线,“现在能连续运行72小时,护盾强度还提升了20%。而且我们加了‘应急超载’模式,危急时能爆发出3倍防御力,就是会后座力太大,舰体可能会轻微变形。”
泽尔人的工程师正在调试曲率引擎的核心部件,他们的负责人用翻译器说:“这引擎的‘空间折叠精度’还能再提5%,但需要你们的‘星核计算机’配合校准。”
吴昊立即让天蛾调出校准程序,屏幕上的数据流飞速滚动,半小时后,引擎的测试参数跳动到绿色区间——折叠误差从0.1光年缩小到0.05光年,意味着跳跃时能更精准地避开陨石带。
船坞外,来自全球的志愿者正在组装“天蛾”战机的备用机翼。一个金发少年举着扳手,对身边的中国工程师说:“我爸爸是被噬星族的战舰炸伤的,我要亲手造出战舰打回去!”
这样的故事在船坞里随处可见。有人带着祖传的工具来打磨零件,有人把亲人的照片贴在工位上,还有人在合金板上刻下“保卫家园”的字样——这些细碎的执念,正一点点融进“盘古”号的钢铁骨架里。
动工仪式的最后,各国代表轮流在龙骨上签下名字。吴昊落笔时,天蛾突然弹出一条提示:“检测到噬星族先遣队残留信号,正在解析……他们的主力舰队已驶出母星,预计5年后抵达太阳系。”
笔尖一顿,墨滴在金属板上晕开一小团黑。吴昊抬头望向深空,阳光穿过船坞的穹顶,在“盘古”号的龙骨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5年,正好。”他轻声说,像是对自己,也像是对在场的所有人,“等它完工那天,我们就去接他们。”
周工听见了,笑着补充:“不仅要接,还要在他们老家门口放场烟花。”
人群里爆发出一阵笑声,带着泪意的那种。
当天晚上,吴昊收到了泽尔人发来的加密信息,附着一段视频——噬星族母星的卫星图像,上面隐约能看到数万艘战舰的轮廓。信息末尾写着:“他们在加速生产,我们也不能慢。”
他把视频转发给全球的协作单位,附上一句话:“船坞24小时不停工,轮班倒,人歇机器不歇。”
深夜的船坞依旧灯火通明,起重机的轰鸣声里,夹杂着不同语言的号子声。5000吨的合金板下,有工人用粉笔写了行字:“给孩子留个干净的宇宙。”风吹过,字迹在月光下微微发亮。
吴昊知道,“盘古”号不只是一艘战舰。它是人类用智慧和勇气浇筑的信念,是无数个“想保护点什么”的普通人,在宇宙的棋盘上落下的一记硬棋。
5年后,当这艘钢铁巨舰冲破太阳系的边界时,舰身上那些刻着名字的地方,那些藏着故事的零件,都会跟着一起发光——那是文明最坚硬的铠甲,也是最滚烫的心脏。
喜欢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