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天刚放亮,余庆林就起来了。
今天要割麦子了,趁着天气好赶紧把麦子收回来,要是下雨就麻烦了。
“奶奶,我先上地了,一会回来吃饭,不着急。”
“知道了,别慢着点,别着急。”
老太太真想倒回去几十年,自己还能帮着庆林一起割麦子。唉,他老孙子一个人忙活着,多累啊,一会做点好吃的。
余庆林骑着自行车到了地里,这七亩地的小麦长的真不错,麦穗明显比其他人家的大一些,沉甸甸的。
昨晚新磨的镰刀锋利的很,刷刷刷,没一会,余庆林已经割了一片了。
陆续的,地里的人多了,都是来割麦子的,都想抢在变天前把麦子收回去。
“庆林,你家这麦子可真招人稀罕,这沉甸甸的麦穗让人眼红啊!”
“罗叔,麦穗好说明这种子好,等产量算出来了,农科所的同志就知道这种子是不是成熟了,能大面积推广了。”
余庆林把曹同志的话说了一遍。
“希望多打点粮食,明年咱们屯子就能有好种子了。”
“我也希望能成,多打点粮食大伙也能多吃顿饺子。”
余庆林在这里出生长大结婚生子,他也希望大伙都好。
干了一气活,太阳升起挺老高了,余庆林看了一眼手表,已经八点多了,怪不得肚子咕咕叫了,他干了好几个小时了。
“罗叔,我先回家吃饭了,你们还干一会啊?”
“我们也回去了,庆林你别着急,我们家人多,割完了就帮你割。”
罗森家三个孩子,大儿子结婚后就分家了,二女儿也出嫁了,还有一个小儿子还没结婚,就是当年被余庆林从江里救回来的那个。
他们两口子加上小儿子三个人干的比庆林一个人快,他家今年就种了一晌地的麦子。
“罗叔,谢了,我这也快。”
余庆林也不客气,村里人相互帮忙很常见。他虽然一个人干活,但是速度也不会慢太多。
也不知道啥时候能有农场那样的收割机,节省人力。
唉,现在也只能在梦里想想,那东西贼拉贵,他买不起。
余庆林到家的时候,奶奶已经做好了饭。衡衡和绾绾也起来了,洗完脸刷完牙了。
“爸爸,喝水。”
衡衡端着一茶缸子温水过来,妈妈说过,要喝温水。
“谢谢大儿子!”
余庆林接过茶缸子,喝了半缸子温水。
绾绾给他拿了毛巾,让他去洗脸,洗手再吃饭。
他脸上有麦芒,痒痒的。
“谢谢大姑娘!”
余庆林赶紧去洗脸,洗手,她闺女比她妈还爱干净。
“爸爸,我一会和你一起上地,我去捡麦穗。”
他听其他孩子说了,每年麦收都会去地里捡麦穗。
“行,一会爸爸驮你去。”
余庆林觉得儿子能主动干活挺好的,知道干活的辛苦才能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衡衡大口的吃着饭,他要吃的饱饱的,一定多捡一些麦穗,颗粒归仓。
吃完饭,父子两人一起走了。到了地里,罗家的人还没来呢。
余庆林继续割麦子,衡衡拎着小篮子在后面把落在地上的麦穗捡起来,干的有模有样。
一天下来,余庆林割了差不多两亩地的麦子。他这速度在屯子里也算数一数二了,也是他来的比别人早,回去的比别人晚。
余庆林已经割了三天麦子,第四天,高大军两口子,余二叔父子和罗家父子过来帮忙了。一上午的时间,剩下的麦子都收完了并运到场院了。
“回家吃午饭,下午开始压场。”
罗森现在迫切想知道庆林这七亩地的产量如何,是不是真的比他们的麦子产量高。
“行,先把这七亩地的整出来,我现在也着急知道产量如何。
昨天赵副县长他们走的时候还一再叮嘱我不要忘了把产量告诉他们呢。”
作为分点到户的试点,赵副县长他们对二道沟大队很是关注,春耕的时候过来了,之后也差不多半个月来一次,看看庄稼的生长情况,顺便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助的。
前两天他们也过来,看看麦收的情况,也知道了余庆林种的种子是农科所的实验产品了。
当时赵副县长很是激动,他拍了余庆林的肩膀好几下,他都不知道庆林是啥时候和农科所联系的,还有这样的关系。
他觉得二道沟大队是他的幸运地,余庆林是他的贵人。
“别说赵副县长,就是我也迫切想知道这些麦子的产量。庆林,下午先整你家的这些麦子。趁着天气好,抓紧时间都整出来。”
种地靠天吃饭,这是所有农民都明白的道理。
分田的时候,场院也分了。
余庆林家的和余父,余三哥还有大军的分在一块,余二叔和罗队长家的也不远,一起干活也方便。
场院已经压的很平整了,麦子也干透了,很容易脱粒。
午饭以后,余庆林他们拿着洋杈过来了。先把麦捆打开平铺在地上,再开着拖拉机碾压铺好的麦子,让麦粒脱落下来。
拖拉机压过几遍,大伙拿着洋杈把麦秆翻一遍,再接着压,直到麦粒基本都脱落下来。最后拿着洋杈把麦秆多抖落几下,确保麦粒从秸秆上掉下来。
大人们忙着压场,孩子们忙着捉蝈蝈。
“衡衡,你看这个大不大?”
“余平哥,这个是大刀驴吧,它真的有两个刀。”
衡衡看着蝈蝈笼子里的小家伙,胖乎乎的还挺可爱。
余爷爷会编一个小东西,用麦秆编的蝈蝈笼子还能旋转,还能分上下层,相当的漂亮。
绾绾虽然不喜欢蝈蝈,但是她喜欢太爷爷编的蝈蝈笼子。
其他孩子的蝈蝈笼子里最少有两只蝈蝈,只有绾绾的蝈蝈笼子是空的,她不放蝈蝈进去,觉得会把蝈蝈笼弄脏。
几家茬伙打场不耽误事,没到三天就把麦子收回粮仓了。
余庆林家的七亩地产量比其他人家的高出不少,一亩地能高产五六十斤。一个人种子好,一个人肥力够。
其他人家的麦子产量虽然没有他家的高,但是比去年的产量高出不少。这就证明了分田到户的政策是对的。赵副县长他们看到麦子的产量,又和去年的做了对比,心里有数了,也松了口气。
余庆林合上记录本,他这阶段的实验记录完成了。
明天把地翻过来,再薅几天大草,暂时就没啥活了,他可以歇几天了。
衡衡和绾绾也回来挺长时间,该回县里了,他们有点想妈妈和弟弟了。
喜欢我在七十年代安家落户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在七十年代安家落户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