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时,秦迪版《狮子画》将成为一部融合欧美与亚洲智慧的结晶,汇聚世界上经济与文化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区域中最顶尖的动画创作者,携手共绘的艺术成果。
这部作品,或许会比原版更加打动全球观众的心。
这正是秦迪意图借此一举打入国际市场、提升自身在欧美知名度的重要布局。
所以……
这一次的八黎之行,
秦迪绝不会放过八黎当地的任何一位优秀动画画师!
瑛国渣打银行,全称为标准渣打银行。
其背后隶属于标准渣打集团,该集团旗下除该银行外,还掌控着数家证券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
当然,在所有业务板块中,
标准渣打银行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营收贡献超过集团总额的85%。
而该集团在资本市场的挂牌名称,亦为“标准渣打集团”。
它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在法兰克福金融中心正式上市。
在另一条时间线上,
标准渣打银行将在80年代末期退出法兰克福金融中心的交易体系。
此后,银行集团经历内部重组,最终选择同时在香江与伦敦两地重新挂牌上市,并于90年代末期再度登陆印度资本市场。
换言之,进入21世纪后,
标准渣打银行实现了在全球三大金融市场的同步上市。
此举虽导致其市值分布极为分散,
但也正因股权如此割裂,
外部势力或金融巨头若想对其发起收购,难度也随之剧增。
因为收购方必须在同一时间,于三个不同资本市场,对标准渣打集团背后的上市公司同步发动资本攻势。
这不仅需要天文数字般的资金支持,更需庞大的人力与精密的操作协调。
加之股权太过零散,任何大规模吸筹行为都极易引发市场警觉,动作稍大便会暴露意图。
因此,外来者试图吞并渣打银行的可能性被极大遏制。
之所以形成如今这般格局,
源于80年代中期,标准渣打银行曾两度陷入严重危机。
那两次风波中,银行几乎被敌对资本强行接管。
正因有过如此惨痛教训,股东层与幕后实控人干脆将控股权彻底打碎、分置多地,
刻意抬高收购门槛,反向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与独立性。
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而在当下,1980年的此刻,
标准渣打银行的上市主体,仍牢牢扎根于法兰克福金融中心。
这家银行历史悠久,运营已逾百年,堪称老牌劲旅。
早在1858年,其商业触角便已延伸至当时的内地市场。
彼时正值咸丰八年。
1985年7月31日,上海的《字林西报》刊登了一则启事:
“承董事会准许,渣打银行今日于沪上设立分行,行址位于北门街。”
这宣告了印杜-新金山-东国渣打银行(thecharteredbankofIndia,Australiaandchina,简称渣打银行)上海分行正式开业。
由于首任经理名为约翰·麦加利(Johnmackellar),该行在东国大陆的所有分支机构皆被称为“麦加利银行”(香江除外)。
早期,渣打银行在东国的业务主要集中于外汇交易、外币兑换、旅行支票发行、存款吸收、活期透支、贷款发放以及国内汇兑等项目。
当时其国际汇款以英镑、美元为主,法郎亦占较大比重;国内汇兑则以申汇为核心,合作对象多为各地钱庄。
此后,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署,渣打银行逐步将其远东业务重心转移至香江。
待新东国成立后,渣打银行在内地难以继续经营,遂将主要运营实体迁往香江。
也正是此时,标准渣打银行陷入空前危机。
公司在极短时间内失去了六成以上的业务规模,利润更是蒸发近八成。
正因这场几乎导致银行覆灭的动荡,迫使其不得不转向法兰克福金融中心寻求上市出路。
实际上,渣打银行背后的实际掌控者们,何尝不想让这家机构登陆伦敦资本市场?
只可惜,伦敦投资者早已知晓渣打濒临崩溃,即便有意挂牌也难获支持。
无奈之下,唯有转赴高卢之地设法蒙蔽视听。
于是,渣打银行舍弃近在咫尺的伦敦,远走法兰克福完成上市。
此举却意外便利了秦迪。
倘若标准渣打的上市主体设于伦敦,身为香江人的他确实难以插手——英方必然对其严加防备。
而今,上市主体落于八黎,局势迥异。
高卢人根本不在乎一个香江商人是否要在自家地盘收购一家英资银行。
正因如此,当法兰西政府正全力推动金融改革,农业信贷银行又提供协助,加之第三经济银行内部出现内应(总经理查里曼·莱斯倒戈相向),
秦迪抵步八黎仅五日,便已掌控第三经济银行51.5%的股权,成为事实上的第一大股东。
继而,通过第三经济银行及若干香江财团企业,
他已直接或间接持有标准渣打集团36.78%的股份。
发起全面要约收购之日,已然临近。
收购第三经济银行股份的过程异常顺利。
正如秦迪所言——
此时正值法兰西政府启动金融体制改革,自上而下放宽对银行业的管制。
戴高乐时代的经济模式日渐式微,高卢国的投资环境正处于剧烈转型期。
此刻的法兰西,极为欢迎外资进入本国市场。
尤其是金融与银行业这类易受政策导向影响、又不涉及国防科技安全的领域。
若有资本愿意投入,且目标并非拥有特殊金融牌照或关乎国家金融命脉的机构,
法兰西政府非但不会阻拦,反而会积极欢迎。
更关键的是……
如今是1980年。
距离红熊瓦解的1991年尚有十一年。
刚刚经历“苏攻美守”格局的世界,正处于数十年来最宽松、最“开放”的阶段。
当时的欧美阵营,
为与红熊争夺全球影响力,对除红熊及内地以外的所有资本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地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接纳态度。
米帝所谓“世界灯塔”的形象,正是在这段时期,因与红熊的竞争需要而刻意塑造出来的。
简而言之——
在这个年代,
哪怕你是亚洲面孔,
只要手中握有资金,
欲前往欧洲或米国投资,
除了涉及国防军工等领域外,几乎所有行业在此时均对外资敞开大门。
就算是此时的尖端微电子产业领域,米国人与欧洲各国依然热忱欢迎来自红熊及内地以外的所有资本注入。
喜欢港片:78年,我先赚它一亿!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港片:78年,我先赚它一亿!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