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李瑁牵头的应对小组紧锣密鼓地推进各项对抗安禄山的准备工作,局势愈发紧张起来。安禄山似乎察觉到了朝廷对他的密切监视,行事愈发谨慎,却也在暗中加快了叛乱的筹备。
在这个关键时刻,每一份情报都至关重要。李瑁与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地分析从各方传来的消息,试图从中找出安禄山叛乱的确切时间和部署细节。然而,安禄山的防范措施极为严密,情报的获取变得异常艰难。
一日,李瑁在王府书房中愁眉不展。手中的情报虽多,但都缺乏关键信息,无法拼凑出完整的图景。杨玉环走进书房,看到李瑁疲惫又焦虑的样子,心中满是心疼。
“瑁郎,你已在这里坐了许久,这样下去身体会吃不消的。”杨玉环轻声说道,她走到李瑁身边,温柔地为他按摩肩膀。
李瑁握住杨玉环的手,苦笑道:“玉环,如今局势紧迫,安禄山叛乱在即,可我们还未掌握他的关键部署。若不能提前做好应对,大唐百姓又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杨玉环看着李瑁,眼中满是坚定:“瑁郎,我虽为女子,不能像你一样在朝堂上出谋划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但我也想尽一份力。若有需阵,你尽管吩咐。”
李瑁心中一动,他想到了一个计划。目前应对小组与部分潜伏在安禄山势力内部的重要情报人员之间的联系,因安禄山加强防范而变得困难。若能有一个不引人注目的人去传递信息,或许能打破僵局。而杨玉环,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之一。
“玉环,此事确实危险,但如今情况紧急,我想让你帮忙传递一份重要信息给我们在安禄山军中的一位内应。你……愿意吗?”李瑁看着杨玉环,眼中既有期待,又满是担忧。
杨玉环没有丝毫犹豫,点头说道:“瑁郎,我愿意。只要能帮助你,帮助大唐,再危险我也不怕。”
李瑁感动不已,他紧紧拥住杨玉环,说道:“玉环,你放心,我会安排最可靠的人保护你。但你一定要万分小心,安禄山的爪牙无处不在。”
随后,李瑁详细地向杨玉环说明了任务。她需要扮成一名普通的民妇,前往长安城郊外的一处秘密联络点,从那里拿到情报,再转交给安禄山军中的内应。这个内应是一位关键人物,他掌握着安禄山军队调动的重要计划。
行动当日,杨玉环身着朴素的衣衫,头上裹着布巾,俨然一副民妇打扮。李瑁亲自送她到王府门口,再三叮嘱:“玉环,若遇到危险,一定要以自身安全为重,放弃任务也没关系。我会想其他办法。”
杨玉环微笑着点头:“瑁郎,我会小心的。你就放心吧。”说完,她便带着一名伪装成车夫的护卫,乘坐一辆普通的马车出发了。
马车缓缓驶向长安城郊外。一路上,杨玉环表面镇定,内心却十分紧张。她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也明白随时可能遭遇危险。当马车行至一片树林时,突然听到前方传来一阵嘈杂声。
“不好,可能有埋伏。”车夫低声说道,他握紧手中的马鞭,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果然,一群黑衣人从树林中冲了出来,将马车团团围住。为首的黑衣人手持长刀,冷冷地说道:“你们是什么人?要去哪里?”
杨玉环心中一惊,但她很快镇定下来,装作害怕的样子说道:“官爷,我们是普通百姓,想去城外探亲。”
黑衣人上下打量着杨玉环,眼神中充满怀疑:“探亲?为何选这条路?这条路平时可没什么人走。”
车夫连忙解释道:“官爷,我们听说这条路近些,所以就选了这条。我们真的只是普通百姓,求官爷放过我们吧。”
黑衣人显然不相信他们的话,他一挥手,示意手下搜身。就在这时,一名护卫模样的人从树林另一侧冲了出来,大喊道:“住手!你们是什么人,竟敢光天化日之下拦路抢劫!”
黑衣人见状,立刻分出一部分人去对付这名护卫。趁此混乱之际,车夫扬鞭策马,马车迅速向前冲去。黑衣人在后面紧追不舍,但马车在车夫高超的驾车技术下,渐渐将黑衣人甩在了后面。
杨玉环松了一口气,但她知道还不能掉以轻心。终于,马车顺利到达了郊外的秘密联络点。联络点的负责人看到杨玉环,微微一愣,但很快明白了她的来意。他将一个密封的小竹筒交给杨玉环,说道:“夫人,这就是您要的东西。务必小心送达。”
杨玉环小心地将竹筒藏在身上,再次踏上行程。这一次,她要前往安禄山军队附近的一个小镇,与内应接头。
经过一番波折,杨玉环终于到达了小镇。她按照约定,来到了一家茶馆。内应会在中午时分,以手持一把带有红色丝线的折扇为暗号,与她接头。
杨玉环在茶馆找了个角落坐下,点了一壶茶,眼睛不时地看向门口。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中午已至,却还不见内应的身影。杨玉环心中有些焦急,但她知道必须保持冷静。
就在她有些坐立不安的时候,一个身着长袍的男子走进了茶馆。他手中拿着一把折扇,扇面上系着红色丝线。杨玉环心中一喜,确定此人就是内应。
男子四处张望了一下,看到杨玉环后,不动声色地走到她旁边的桌子坐下。他轻声说道:“货带来了吗?”
杨玉环微微点头,将藏在袖子里的竹筒悄悄递了过去。男子接过竹筒,迅速藏好,说道:“夫人,辛苦你了。这里不安全,你尽快离开。”
杨玉环刚要起身离开,突然听到外面一阵喧闹。一队安禄山的士兵冲进了茶馆,为首的将领大声喝道:“所有人不许动!有人举报这里有朝廷的奸细。”
杨玉环心中一沉,知道情况不妙。她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思考着应对之策。士兵们开始逐个检查客人,很快就来到了杨玉环和内应的桌前。
将领看着杨玉环和内应,怀疑地问道:“你们两个,从哪里来?来这里干什么?”
内应镇定地说道:“大人,我们是商人,路过此地,进来喝口茶歇歇脚。”
将领显然不信,他盯着内应手中的折扇,说道:“这扇子倒是别致,拿过来我看看。”
内应心中暗叫不好,若扇子被拿走,身份必然暴露。就在将领伸手去拿扇子的时候,杨玉环突然装作晕倒,一下子扑到将领身上。将领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本能地伸手去扶杨玉环。
内应趁机将扇子藏好,说道:“大人,我这夫人身体不好,可能是赶路太累了。您看……”
将领皱着眉头,将杨玉环推开,说道:哼,装什么装!把他们两个带走,仔细审问。”
就在士兵们要带走杨玉环和内应的时候,茶馆外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原来是李瑁安排的另一队护卫及时赶到,与安禄山的士兵展开了战斗。
趁此混乱之际,内应拉着杨玉环从茶馆的后门逃出。他们在护卫的掩护下,顺利离开了小镇。
回到长安后,杨玉环将与内应接头的情况详细告诉了李瑁。李瑁既担心又欣慰,他紧紧拥抱着杨玉环,说道:“玉环,你太勇敢了。这次若不是你,我们很难将重要信息传递给内应。你为对抗安禄山立了大功。”
杨玉环微笑着说:“瑁郎,我只是做了我力所能及的事。只要能帮到你,帮到大唐,我就满足了。”
通过杨玉环传递的信息,内应成功将安禄山军队调动的详细计划送出。李瑁和应对小组根据这份计划,进一步完善了应对策略,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
在这场危机中,杨玉环展现出的勇敢和果断,让李瑁对她更加敬佩和感激。而他们之间的感情,也在共同为大唐命运奋斗的过程中,变得更加深厚。接下来,他们将携手面对更大的挑战,为保卫大唐的江山社稷而努力。
喜欢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