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桥镇的天空湛蓝如洗,阳光洒在井然有序的街道和蓬勃发展的工地上,一派欣欣向荣。然而,在这片繁荣之下,细微的人事变动预示着格局的悄然改变。
县委书记吴大勇的办公电话直接打到了林万骁的手机上,语气比往常更加亲切热络。
“万骁啊,在忙吧?没打扰你工作吧?”吴大勇笑声爽朗,“有个事提前跟你通个气。你们镇的老书记周正阳同志,年龄到了,组织上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准备让他退下来,享受一下天伦之乐了。”
林万骁心中一动,面上不动声色:“周书记为青桥辛苦了大半辈子,确实该好好休息了。县委对青桥班子有什么考虑?”
“考虑?”吴大勇哈哈一笑,“这还用考虑吗?青桥在你手上搞得这么好,蒸蒸日上!这个书记的位置,非你莫属!我已经和几位常委通过气了,大家都一致认为,由你接任党委书记最合适。而且啊…”
他压低了声音,透着一丝意味深长:“我还在争取,让你这个副县长候选人,直接兼任镇党委书记!这样更有利于青桥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嘛!怎么样?”
这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安排。副县长兼镇党委书记,意味着他将在县级层面拥有话语权,同时又能牢牢掌控青桥这个基本盘和“政策试验田”,权力和实操相结合,无疑是当前情况下最稳妥理想的晋升路径。
换成任何人,都会对吴书记的这番“美意”感激涕零。
然而,林万骁的眉头却几不可查地微微蹙起。他的大脑飞速运转,瞬间权衡利弊。
吴大勇此举,固然有肯定他成绩、倚重他能力的成分,但更深层次,或许是想用“副县长”这个虚衔和青桥镇这个实缺,将他暂时“拴”在县里,既用了他的能力,又便于控制,避免他这个“鲶鱼”过快进入县常委核心圈,打破现有的平衡。
更重要的是,“副县长兼镇党委书记”这个职位,离夏弘文要求的“实职正处”——那个能真正独当一面、拥有相当抗风险能力和政治前景的岗位,仍有一步之遥。副县长只是副处,即便兼任书记,核心还是镇级的权柄。
他的目标,不能止步于此。他必须更快!
“感谢吴书记的信任和栽培!”林万骁的语气充满感激,但话锋随即一转,显得无比谦逊和顾全大局,“书记为我考虑得这么周到,我真是…受宠若惊。不过…”
他略作迟疑,声音诚恳:“我毕竟还年轻,在乡镇工作的时间也不长,一下子担任这么重要的职务,怕经验不足,辜负了县委的期望,也影响了青桥发展的大好局面。而且,直接兼任,会不会让其他资历更老的同志有想法?不利于班子的团结啊。”
电话那头的吴大勇显然没料到他会是这种反应,愣了一下:“万骁,你太谦虚了!你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
“书记,我不是谦虚。”林万骁打断他,语气更加恳切,“我是真心觉得,青桥现在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期,需要一位经验更丰富、更能稳得住局面的老同志来掌舵。我嘛,还是更适合冲在前面,抓具体落实。至于县里的工作,我更希望能在更合适的岗位上,为全县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而不仅仅是守着青桥一亩三分地。”
这番话滴水不漏,既表达了谦让,抬高了对方,又隐隐透露了自己志在更高更广阔舞台的野心,同时还将“不利于团结”的潜在责任轻轻推了回去。
吴大勇在官场沉浮多年,哪里听不出这话里的深意?他沉默了几秒,再开口时,笑声略淡了一些,多了几分审度:“呵呵,万骁同志境界很高啊,处处为大局着想。好吧,你的想法我知道了。组织上会充分考虑你的意见的。总之,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继续发扬青桥精神,好好干!”
“请书记放心!无论在哪里,我都会竭尽全力!”林万骁郑重表态。
挂掉电话,林万骁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而深邃。他拒绝了吴大勇的“好意”,相当于主动放弃了眼前最稳妥的晋升路径,选择了一条更艰难、更冒险的路。
他必须找到另一个突破口,一个能让他直接、迅速地获得真正实权正处级岗位的机会。
他在办公室里缓缓踱步,脑中飞速过滤着北江县乃至江口市的政治版图和可能的人事变动信息。
县长秦怀远?他接替吴大勇任书记的可能性最大,那么县长位置就会空出来…但这个位置竞争太过激烈,市里、省里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他一个乡镇长直接跨越上去,难度堪比登天。
常务副县长?也是副处,并非他的目标。
其他诸如市里重要局的局长?跨县调动?都需要时机和更强的推力。
他的目光落在了墙上的全县地图上,一个个乡镇、一个个部门在脑中闪过。忽然,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
经济开发区!
青川县经济开发区,是省级开发区,但近年来发展缓慢,管委会主任是正处级实职,却因业绩平平,地位颇为尴尬。如果能将这个开发区做大做强…
更重要的是,开发区的工作,与他擅长的招商引资、产业发展高度契合!如果能将青桥模式的成功经验复制、升级到开发区层面,无疑是一份极其亮眼的政绩!
这个岗位,既能满足实职正处的要求,又能充分发挥他的长处,而且相对而言,竞争可能不如县长、局长那般白热化!
风险在于,开发区是个“烫手山芋”,搞不好可能折戟沉沙,反而毁了自己的名声。但机遇总是与风险并存!
思路一旦清晰,林万骁立刻开始行动。
他首先加密联系了姜婷婷:“立刻帮我全面调研分析青川县经济开发区的现状、产业布局、债务情况、以及发展潜力。要快,要深。”
接着,他联系了沈星澜,闲聊中“无意”提及开发区的发展困境,暗示如果能有一位懂经济、敢闯敢干的干部去主持工作,或许能焕发新生。沈星澜心领神会,表示可以“从媒体角度做一些前瞻性探讨”,为其造势。
他甚至通过夏宁宁,极其隐晦地向夏弘文透露了自己对地方产业平台发展的思考,并未直接要官,却巧妙地展示了自己的视野和格局。
最后,他重新调整了青桥镇的工作汇报重点,开始有意识地将青桥的经验总结提炼成可适用于更大范围的发展模式,并在向顾沉舟汇报时,着重强调了“产业集聚”、“平台赋能”等概念,隐隐与开发区的功能定位相呼应。
一套组合拳下来,悄无声息,却目标明确。
林万骁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脚下生机勃勃的青桥镇。这里是他起家的地方,但绝不会是他事业的终点。
他的目光已经越过镇党委书记的位置,投向了那个能让他更快实现目标、也能承载更大野心的舞台。
新的布局已经展开。他就像一位高明的棋手,在别人还在计较一城一地得失时,已然将棋子落在了更远处的关键节点上。
接下来,就是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将他的谋划,变为现实。
喜欢官场重生从雪夜救大佬到权力巅峰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官场重生从雪夜救大佬到权力巅峰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