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林万骁在部里工作已满两年。这两年,他经历了“启明星”改革的舆论风暴,推动了舆情监测系统的艰难升级,构建了部校合作的桥梁,也抵御了来自国际舆论场的明枪暗箭。
他的名字,在部内乃至相关领域,已不再陌生,代表着能力、锐气与一种务实而略带锋芒的风格。
部委大楼里,表面波澜不惊,暗地里却因一位资深司长到了龄退休,意味着司局级职位有空缺,而涌动着微妙的人事暗流。
政策法规司,负责部内核心政策的调研、起草与合法性审查,位处中枢,权柄不显却至关重要,历来是各方势力关注的焦点。老司长的离去,空出的不仅是一个正司局级职位,更是一个可能影响部内政策走向的关键节点。
一时间,各种或明或暗的推荐、试探、权衡在部领导层面悄然展开。有资历深厚、稳扎稳打的副司长谋求转正;有背后站着更高层级领导的空降人选被提及;也有其他司局希望能借此机会调整布局。
林万骁作为舆情信息局的副局长,按常理并非这一职位最直接的竞争者。他资历尚浅,在副局级岗位上时间不算最长,且舆情信息局与政策法规司的业务范畴虽有交集,但并非完全对口。然而,在这场无声的博弈中,他的名字,却以一种不容忽视的方式,被摆上了台面。
推动者,正是分管他的副部长张小峰。
在一次小范围的部领导碰头会上,初步议论政策法规司长人选时,张小峰在听取了几位候选人的情况后,扶了扶眼镜,语气平和却坚定地开了口:
“政策法规司是我们部的‘笔杆子’和‘政策源头’,重要性不言而喻。选这个司的司长,不能只看资历,更要看其是否具备前瞻性的政策视野、敏锐的洞察力和敢于担当的改革精神。”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其他领导,“我推荐舆情信息局的林万骁同志。”
此言一出,会议室有片刻的寂静。几位领导神色各异,有人若有所思,有人略显惊讶。
张小峰不疾不徐地阐述理由:“万骁同志虽然年轻,但在副局级岗位上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主持‘启明星’舆情保障,面对复杂局面,判断精准,处置得当,展现了很强的全局把控能力和政治定力。推动舆情系统升级,能打破部门壁垒,协调多方资源,说明其具备跨领域协同和攻坚克难的能力。尤其是他推动与燕京大学共建实验室,将学术前沿与治理实践相结合,这种思路和魄力,正是政策研究部门所需要的。政策法规司不能只满足于做文字匠,更要能洞察社会脉动,预见未来风险,为部里的决策提供真正有深度、有价值的参考。从这些方面看,林万骁同志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他没有提林万骁的岳父夏弘文,只谈工作实绩和能力,但每一句都落在实处,分量不轻。
立刻有持不同意见的领导委婉表示:“万骁同志能力确实突出,但毕竟在副局级时间稍短,政策法规司业务专业性强,他之前主要精力在舆情领域,跨度是否大了些?而且,舆情局那边也离不开他这样得力的干将。”
张小峰似乎早有准备,回应道:“干部成长需要压担子。万骁同志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很强,从地方到部委,从经济工作到宣传舆论,他每次转型都很成功。政策研究与舆情分析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要把握规律、服务决策。至于舆情局,工作已经走上正轨,班子配备也齐全,完全可以平稳运行。当然,也可以让周其文局长任司长,林万骁接任局长,这样安排最稳妥。”
又有领导提到其他资深候选人的优势,张小峰并未直接否定,而是强调:“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四平八稳的守成者,而是能够开拓新局面的闯将。部里未来的改革任务很重,需要注入新的思维和活力。”
这场小范围的讨论,虽然没有定论,但张小峰力荐林万骁的消息,却不胫而走,迅速在部内一定层级传播开来。
林万骁本人,身处风暴眼的边缘,却表现得异常沉静。他没有四处活动,没有打探消息,甚至在与张小峰例行工作汇报时,也绝口不提此事,依旧专注于手头的工作,审核报告、主持会议、研判舆情,仿佛一切与他无关。
但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周围目光的变化。一些以前关系泛泛的同事,见面时笑容更热情了几分;下属汇报工作时,眼神中除了往日的敬畏,更多了一丝难以言说的探究;甚至其他司局的领导,在一些非正式场合遇到,也会主动与他多聊几句。
他深知,自己能进入考量范围,固然有张小峰的鼎力支持,但根本原因,还是自己这两年凭借一系列硬仗打出来的成绩和展现出的潜力,形成了足够的“势”。这股“势”,让他在部领导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他在这次人事博弈中,成为了一个无法被忽略的变量。
晚上回家,他与夏宁宁提起此事,语气平静,像是在说一件别人的事情。
夏宁宁给他倒了杯茶,轻声道:“张部长这是真心赏识你,也在为你铺路。不过,这个位置太显眼了,争的人多,变数也大。你自己怎么想?”
林万骁接过茶杯,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的眉眼:“位置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事的机会。政策法规司如果能掌握好,确实能做更多源头性、基础性的工作,比单纯应对舆情,更能发挥作用。但能不能上,组织决定,我个人服从安排。”
他顿了顿,看向妻子:“不过,既然被摆到了这个位置上,就不能退缩。现在比的,不仅仅是能力,更是定力。”
夏宁宁点了点头,不再多言。她明白,丈夫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需要她父亲暗中照拂的年轻干部了,他已经拥有了独当一面、参与更高层次博弈的资本和心性。
几天后,部务会正式研究政策法规司长人选。会议室的门关闭了许久。外面等候消息的人们,心思各异。
林万骁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批阅着文件,电话调成了静音。窗外,天色渐渐暗沉下来,一场冬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敲打着玻璃窗。
当办公桌上的红色保密电话终于响起时,林万骁的心跳,几不可察地漏了一拍。他稳了稳呼吸,拿起听筒。
电话那头,是张小峰副部长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万骁,来我办公室一趟。”
喜欢官场重生从雪夜救大佬到权力巅峰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官场重生从雪夜救大佬到权力巅峰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