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三年,三月十九。
西山别院在经历“鬼见愁”大捷后,获得了一段宝贵的喘息时间。接连七日,北面再无建虏哨骑敢于靠近西山核心区域窥探,只有王老三的夜不收回报,零星观察到远方有溃骑仓皇北遁的踪迹。胜利的余温尚未散尽,但林枫深知,这平静之下,潜藏着更大的危机。
“格物堂”内,能源储备的循环日复一日。充电宝的电量,在每日稳定充入2%的情况下,经过七天积累,已从之前的12%提升至 26%。林枫照例将其连接到笔记本电脑,看着那令人心焦的转化过程——消耗了约6%的充电宝电量,才艰难地为笔记本补充了 1%的电量。
总电量:48%。这个数字如同蜗牛爬行,时刻提醒着林枫能源瓶颈的残酷。
他将充电宝重新接回电堆,目光投向窗外。水力工坊的方向传来有节奏的轰鸣,那是王铁柱正在争分夺秒地利用这段宝贵和平时光。
“东家,”王铁柱带着一身烟火气寻来,脸上却带着工匠特有的满足,“新的一支燧发枪,刚刚校验完毕,完全合格!”王铁柱伸出三根手指,“算上这支,咱们现在有 十六支了!严格按照三天一支的进度,一点没耽误!”
林枫点点头,这算是在能源困局之外,一个难得的好消息。十六支燧发枪,意味着核心武力又增强了一分。“辛苦了,铁柱哥。枪要造,但关键零件的储备也不能停,尤其是击发机构和弹簧钢片。”
“放心,俺晓得轻重,几个徒弟现在都能独当一面了,分工明确,耽误不了。”
王铁柱刚走,陈文渊便拿着一份清单走了进来,眉头微蹙:“东家,这是近几日物资消耗与补充的汇总。缴获的战马已编入驮运队,兵甲也已修复入库。只是……我们之前储备的铜料和那稀罕的‘锌’,消耗甚巨。按目前‘格物堂’的用法,恐怕支撑不了太久。若要补充,非得去远处大城采买不可,风险不小。”
林枫接过清单,扫了一眼,心头再添一层重压。能源的焦虑尚未缓解,支撑能源生产的原材料又亮起了红灯。这仿佛一个无解的循环:要获得能源和技术优势,就需要消耗特定资源;而要获取或保住这些资源,又可能需要动用能源和技术。
“我知道了。采购之事,暂且搁置,容我再想想。”林枫沉声道。他不能在这个敏感时期,因为大规模采购特殊金属而引起外界,尤其是朝廷耳目的注意。
“还有一事,”陈文渊压低声音,“河口集那边传来些风声,说是朝廷的钦差已经到了宛平,正在核查各地团练、乡勇的员额、装备,似有整编之意。另外……关于我们西山前些日子‘雷劈鞑子’的传闻,越传越玄,怕是已经引起某些人的注意了。”
林枫眼神一凝。该来的总会来。“雷劈鞑子”的传言,虽然能暂时震慑周边宵小和不明就里的建虏,但也无疑将西山别院推到了风口浪尖。朝廷的“关注”,绝非好事。
“让我们的人最近都收敛些,与外界的交易更要谨慎。告诉赵胜,明哨暗哨都不能松懈,尤其要留意是否有陌生面孔在周边出没。”
“是,东家。”
待陈文渊离去,林枫独自在沙盘前站立良久。沙盘上,代表西山别院的蓝色旗帜周围,看似平静,但他仿佛能感受到从京城方向、从北方草原蔓延而来的无形压力。
他拥有超越时代的见识,有“知微”这台知识宝库,有初具雏形的近代工业雏形和一支正在成长的武装力量。但他也被这个时代的物资、能源和错综复杂的势力关系所束缚。
十六支燧发枪,是他武力的延伸。
48%的电量,是他智慧的燃料。
而潜在的资源危机和外界窥探,则是悬在头顶的利剑。
这段难得的喘息之机,必须用来巩固内部,加速积累。他需要更多的电,需要更稳定的资源供给,需要让西山的根基更加深厚,以应对必将到来的、更猛烈的风暴。
他转身走回格物堂,看着那在电流作用下缓慢旋转的伏打电堆组件,眼神重新变得坚定。无论前路如何艰难,他都必须在这明末的乱世中,为文明,杀出一条血路。
喜欢带着DeepSeek闯大明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带着DeepSeek闯大明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